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的局面,大唐天下一片盛世之景。

而至开元末年,唐玄宗却开始荒于朝政,声色犬马,他宠爱贵妃杨玉环,且纵容杨贵妃一家权倾天下。

良相张九龄遭到罢免之后,唐玄宗相继改任口齿伶俐的李林甫和骄傲跋扈的杨国忠为相。

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大唐内部矛盾加剧,危机重重。

节度使安禄山见内地兵力空虚,便积极囤积粮草,招兵买马,还拉拢契丹族人做将领,最终发动了叛乱,这便是世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被誉为自古以来最血腥的叛乱,这场叛乱究竟乱到了什么程度?不知最后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

唐朝开元盛世

随着唐太宗与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唐朝先后平定了辽东、突厥、吐谷浑等多个地区,使唐朝成为了一个国境辽阔的国家,文韬武略,国富民强。

在武则天被逼退位以后,唐朝短暂地进入了一个政局动荡的混乱时期,韦后得权后蛮横霸道,安乐公主贿买官爵,干预朝政,使朝廷出现了异常腐败的现象。

景龙四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铲除了韦武集团,拥立睿宗李旦为帝,李隆基为太子。

然而睿宗李旦一向软弱,再加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本就根深蒂固,太子李隆基即位之后,便果断向太平公主下手,粉碎了太平公主集团的势力。

皇权稳固之后,李隆基开始大力整顿朝纲。

李隆基整顿朝纲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重用贤臣,他本身就是个极具胆量与魄力的人才,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人才乃治国之本,他先后启用了姚崇、宋璟为相,而后又重用了张嘉贞、韩休、张九龄等人。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2)

这些大臣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朝政从此焕然一新,朝气蓬勃气,李隆基在此时也大胆实施了多项改革。

唐玄宗先是对吏治进行了整顿,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变革措施,比如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这样一来,官吏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国库的支出。

此外,李隆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关于县令的任免方面。

李隆基认为,地方县令是国家管理的基层人员,这些人和百姓直接打交道,关乎地方百姓的生计,因此,李隆基常常亲自考核他们。

在执政初期,李隆基着力发展经济生产,自己的生活也过得十分节俭。

他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及后宫妃嫔禁止佩戴金玉饰物,且下令释放大批宫女以节省经济开支。

同时,李隆基还做了一次详细的人口普查,当时查出了八十多万的逃亡户口及大量的籍外土地,这一举动增加了国库收入及兵役来源。

在李隆基的带领下,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都步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甚至还超过了当年唐太宗时期的繁荣局面。

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李隆基渐渐地好像换了一个人一般。

他从前心怀天下、勤于政务,如今却变得贪图享乐、宠溺宦官、荒废朝政。

李隆基夺了自己的儿子寿王的妻子杨玉环纳为贵妃,从此每天都沉醉于温柔乡里,歌舞升平,朝政则由奸相李林甫一手把持。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3)

这个李林甫处理政务的能力不行,但溜须拍马、欺上瞒下的功夫却是登峰造极,将李隆基哄得十分欢心。

李林甫在掌权之后,很快就在朝中安插了自己的亲信,朝中有能力的贤臣被他排斥一空。

长久以往,朝廷政治黑暗,官员腐败成风,唐朝也逐渐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李林甫每天都生怕别人抢了自己宰相的宝座,除了排挤朝中的大臣之外,就连对远在边境的节度使也不放心,生怕这些人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当时,唐朝也任用了一些胡人做边境将领,李林甫认为这些胡人文化水平低,又不懂礼仪,肯定不会被调到中央取代自己的位置,于是就在唐玄宗面前鼓吹胡人骁勇善战,又不和中央官员勾结,建议唐玄宗要重用胡人为节度使。

节度使是自古代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唐高宗和武后时期,为了改变临时征调兵力的困难和加强防御力量,常驻固定驻地的专任节度使便应运而生。

唐玄宗开元年间,一共设立了范阳、陇右、朔方、河东、碛西、北庭、河西、剑南、岭南、平卢十个节度使,其中范阳的节度使是兵力最多的。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4)

此时的节度使多由胡人担任,往往还会被加封为郡王。

唐朝初置节度使时,只是作为军事统帅一职,主要掌管地方军事,防御外敌。

再到后来,节度使还拥有了藩镇的行政权力。

综合来看,节度使的权力是很大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来安史之乱中尾大不掉的局面。

节度使的设置本来是为了边境的战争需要,但随着节度使制度的成熟,节度使在边镇的权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地方兵员都由节度使自行招募,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兵员都成了节度使自己的私兵,这与朝廷的“正规兵”是有很大区别的。

长此以往,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替代,节度使强悍崛起,以至于后来出现拥兵自重,部分藩镇割据的格局。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5)

安史之乱

当时李隆基对边境将领也有很大猜忌,李林甫的话正对了唐玄宗的心思,他很快就提拔了一些胡人代替汉人当节度使,也就是在那时,安禄山得到了李隆基的重用。

安禄山,本名阿擎山,营州柳城人,他父亲也是一位胡人,母亲是突厥女巫。

父亲死后,安禄山随母亲改嫁给突厥人安延偃,后来安延偃所在的部落破散后,安禄山便逃到了唐朝,改名为安禄山。

因为骁勇善战,安禄山很快就得到了幽州节度使的重用。

安禄山性格狡黠,善于揣度人心,因而博得了许多人的赞誉,很快就被提升为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位。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6)

天宝元年,安禄山被设为平卢节度使。

天宝二年,安禄山入朝,唐玄宗身边最得宠的杨贵妃、李林甫和高力士等人都被他哄得团团转,唐玄宗自然也对安禄山更加欣赏。

靠着一路奉承和讨好,安禄山最终当上了范阳、河东、平卢等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身兼身兼三镇,日益骄纵,又见朝廷武备松弛,便招兵买马、笼络人心,意图起兵推翻唐朝的统治。

安禄山在朝中手握大权,这也引起了杨国忠的嫉恨,两人的关系日益恶化。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7)

此时的唐玄宗想让杨国忠与安禄山两人互相制衡,因此并不在意杨国忠对安禄山的弹劾。

安禄山的同伙叫做史思明,他是安禄山的同乡,也是一位胡人。

史思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和安禄山两人是密友。

安禄山起兵造反时,史思明已官至平卢兵马使。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在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以后,见时机成熟,便假借讨伐杨国忠、清君侧等名义发动了叛乱。

唐朝多年不曾打仗,军备废弛,安禄山的叛军一路南下,河北各州县的唐军无力应战,各自望风而逃。

消息传回长安时,唐玄宗大惊失色,仓促之间只调了安西节度使在洛阳募军以抵抗叛军。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8)

安西节度使在洛阳募军六万,但所招募之士都是市井商贩,毫无战斗力可言,安禄山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很快就攻下了洛阳。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并分兵进攻关中。

安禄山叛军在所占地区烧杀抢掠,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位于南方地区的百姓虽然还没被战火波及,但也大多数死于从军或者征兵的路上,死于盗匪或者饥荒的百姓不在少数。

平原太守颜真卿率先起兵,收复了河北十七州,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又屡败叛军,致使叛军难以攻下潼关。

形势开始有利于唐军。

当时,潼关作为京城长安的门户,李隆基派哥舒翰大将在此重兵把守,哥舒翰为避敌锋芒,守关不出,叛军一时无法攻进来。

然而就在此刻,潼关内部却闹起了矛盾。

唐玄宗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接二连三逼哥舒翰领兵出关。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9)

公元756年6月,哥舒翰带领20万大军出关,没多久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安禄山叛军打得全军覆没。

潼关失守,长安也随之陷入了危急之际,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室子孙,在禁卫军的护送下扬长而去。

大唐因为这场著名的“安史之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出京城,前一秒还辉煌无比的大唐盛世,转眼间就变得如此破败不堪。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京畿地区的人口数量多达两百多万,经过叛军掠杀之后,人口数量却还不到一千户人。

长安城的宫殿被烧毁,平民百姓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百姓十不存一。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0)

护卫皇帝的部队逃亡到了马嵬坡,随行的将士们又累又饿,再加上天气炎热,军中怨声四起。

杨国忠的政敌李辅国和陈玄礼等人认为,此时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便出面对将士们进行煽动。

被激怒惹的士兵在此时大喊,“杨国忠勾结吐蕃谋反”,最后将杨国忠乱刀砍死,一代红颜杨贵妃也在此时香消玉殒。

马嵬驿兵变之后,李隆基在众将士的护送下逃往成都,太子李亨则在大臣和当地百姓的拥戴下北上灵武。

李亨即位之后,便召来郭子仪等人,准备开始对叛军进行反攻。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1)

而安禄山这边在攻下长安之后,昔日繁华的长安城,一夜之间便沦为了人间地狱。

百姓们流离失所,骨肉分离,叛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皇宫中剩余的人口也被诛杀殆尽,整个长安城瞬间变成了一座灰暗的废墟。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灾难,也是整个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使得唐朝人口大量流失,国力锐减,社会遭到了一场空前浩劫。

整个黄河中下游,亦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经过安史之乱,广大人民百姓皆处于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

在战争期间,安禄山集团内部发生内讧,这场战争的形势也就此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先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2)

757年,安庆绪弑父自立,此时唐王朝已经收复了两京之地,安庆绪逃到河北负隅顽抗,唐肃宗派六十万大军进攻安庆绪。

本来若按地位和威望而言,郭子仪和李光弼都理应是这六十万大军的统帅者,但由于唐肃宗生性多疑,怕郭、李两人权力太大,便下令唐军不设统帅,反而派了一个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作监视长官,这六十万大军都得听他指挥。

后来在邺城之战的时候,这六十万大军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

唐军大败,鱼朝恩推卸责任,郭子仪被解除兵权,李光弼接替其位置。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3)

安禄山一死,叛军内部的混乱便再也压制不住了。

安庆绪向史思明求助,结果又为史思明所杀。

不久之后,史思明兵返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而后整顿人马,向洛阳进攻。

李光弼率先抵达洛阳,下令撤出了全城百姓,然后自己率兵到河阳一带驻守。

史思明见洛阳是一座空城,疑心有诈,不敢进城,便在河阳筑阵,与唐军对峙。

之后,史思明与李光弼历经数战,皆败于李光弼手下。

李光弼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深知唐军的兵力不如叛军,眼下只好智取,不可力敌。

河阳一战,双方相持几近两年。

李光弼不但设计偷了史思明上千匹战马,还在史思明使用火船进攻时,连人带船将叛军打得七零八落。

史思明三番两次用计,都被李光弼一一击破。

史思明见李光弼久攻不下,便率军返回洛阳。

而就在这个时候,唐肃宗听信宦官鱼朝恩的建议,强制命令李光弼攻打洛阳。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4)

可是李光弼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此时攻城并不可取,毕竟叛军的兵力强盛。

唐肃宗却接二连三主张进攻,李光弼冒险攻城,果然打了个败仗。

李光弼就此被撤了主帅之职,而史思明也很快就调转枪口,乘胜进攻长安。

可笑的是,在这时候,史思明也走上了安禄山的老路,史军内部发生了内讧。

最后,史思明亦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自立为帝。

叛军内部的斗争,极大地削弱了安史军的力量,叛军内部就此四分五裂。

762年,唐肃宗去世,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兵马元帅,与叛军展开反攻。

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

从安禄山发动叛乱开始,一直到史朝义失败自缢,中原地区一共打了八年的内战。

历史上将这件事称为“安史之乱”,这是唐朝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一场内部斗争,这对唐朝的社会及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史上最强盛世,就此变成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

经过这一次的叛乱,大唐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5)

不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上来看,唐朝都开始处于一种苟延残喘的状态。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安史之乱爆发,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

在政治方面,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大幅度下降,一些地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不再对中央机构如以往那般言听计从,更多的是阳奉阴违的表现,更有甚者,直接把圣旨当成了一张废纸。

唐朝的中央集权,在此下降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冰点。

从经济上看,平定安史之乱,中央花了不少的财力物力,而且因为战争的原因,农民无法安心劳作,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安史之乱结束后,民间还发生过一场大饥荒。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边疆见唐朝正在内战,吐蕃人还联合安禄山的势力,趁机夺走了河西走廊和陇右一带的地区。

在此之后,唐朝还陆陆续续地失去了安西北庭,这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唐朝政权更是处于一种危在旦夕的状态。

总的来说,“安史之乱”虽然最后是被镇压住了,但唐朝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给唐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还影响到了后世。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6)

参考资料:

来自 闫仲渝主编. 中华上下五千年[M]. 2020:安史之乱

来自 (明)冯梦龙著;甄仕优编译;支旭仲主编. 智囊[M]. 2018:安禄山

来自 程广媛主编;央美阳光编绘. 中国通史 第5卷 少年简读版[M]. 2019:安禄山叛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