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随着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有家国天下的安康太平,也有家破人亡的生灵涂炭。凡是改朝换代,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战争。发起战争的一方,往往对当朝的统治者都不满。

在这神州大地上的战争无数,却有一场战争最血腥也最让人惋惜。不只是惋惜这个朝代的衰败,还惋惜一位美人的香消玉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这场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是一击即溃还是占地为王,最终的获胜者又是谁?这一切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

荒废朝政,任用奸臣

唐朝历代皇帝励精图治,先后开创了贞观、永徽等盛世局面。到唐玄宗这里他延续了唐朝历代皇帝的勤奋,体恤民情,任何事情都亲历亲为,这才有了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当时唐朝不只国力强盛,人民的生产力也空前绝大。各国之间往来频繁,这是一个大唐时代。

唐玄宗看着自己江山这几百年的基业,沾沾自喜,竟开始沉迷享乐,不理国事。每日只知与宠妃杨玉环纵情声色,荒废朝政。一国之君不问国事,朝廷中的官员怎么会不进言规劝呢?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2)

无奈玄宗的宰相是李林甫。此人只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朝堂中残害忠良,排除异己,口蜜腹剑,成天只会阿谀奉承。这样的人难堪宰相大任。李林甫为防止其他汉人被重用,威胁他的地位。便向唐玄宗举荐不会威胁他地位的胡人。

唐玄宗对李林甫深信不疑,将很多权力都给了安禄山、哥舒翰等大将。李林甫此举直接增强了安禄山的势力,给他提供了造反的条件。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深受皇帝的宠爱,他的家人也被皇帝信任。尤其是杨玉环的表兄杨国忠。李林甫病逝后,杨国忠接替他坐上了宰相的位置。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3)

杨国忠的为人与李林甫不相上下,从不规劝玄宗回归朝堂,只知一味地讨好玄宗。当然还少不了刚刚得到重用的安禄山,安禄山为了得到玄宗更多的信任,竟认杨玉环做母亲。

朝廷中的权力就是一块蛋糕,杨国忠和安禄山都想得到,唯恐分给对方。这二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了。

疑心太重,听信谗言残害忠良

安禄山手握三大藩镇的兵权,深受玄宗的信任。但他心中早就存了谋逆之心。杨国忠是个唯利是图的宰相,玄宗纵情声色,这样的局面对安禄山来说可是天时地利人和。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4)

安禄山史思明二人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在安禄山叛乱之初,有人向玄宗传递消息。唐玄宗对此置之不理,认为这是有人污蔑安禄山。朝廷的不作为和腐败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百姓们过惯了安稳的日子,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争来不及作出反应。很多地方大开城门直接投降,百姓们都四处逃窜,躲避军队的追杀。安禄山手下都是精兵强将,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

安禄山一路破竹之势来到洛阳。这时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真的反了,急忙寻找杨国忠商量对策。由于玄宗没有做任何准备,留在长安的兵力并不多。朝廷的精兵大多都在边关,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回来支援。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5)

临危受命的将军封常清、高仙芝只能在长安、洛阳两地招兵买马。可招到的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兵,要对抗数十万大军的安禄山,根本是以卵击石。

封常清、高仙芝退守到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长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一破,长安就是不堪一击。两位将军深知潼关的形势,紧闭城门。

安禄山忽然面对这持久攻不下的潼关,心中也是烦闷,却无计可施。高仙芝知道安禄山在攻打潼关中损失的兵力,只要他们能守住潼关等到边关的援军一来,里和外应,安禄山岂不是手到擒来就被歼灭了。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6)

将军们的计划是天衣无缝,可叹的是没有皇帝的信任。杨国忠向玄宗进言说高仙芝的紧闭城门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赏赐。玄宗一听这话,立马下令杀掉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一军不可一日无统帅。玄宗立马启用了老将哥舒翰。哥舒翰坚持先前的策略,加固城池,准备打坚守战。与此同时,郭子仪奉命在河北对抗史思明,战事进展顺利。郭子仪认为只要守住潼关,紧闭城门,等待援军一到,安禄山史思明的这场闹剧就到此为止了。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就准备智取。每日派出伤残士兵在潼关城门晃悠,以营造出他们损失惨重,不堪一击的假象。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7)

果然,玄宗上当了。再加上杨国忠的谗言说哥舒翰不出兵就是为了为自己谋利益。玄宗下令哥舒翰出兵收复洛阳。哥舒翰深知这是安禄山的阴谋,却无奈只能出兵。结果可想而知,潼关被破,安禄山入主长安。

马嵬兵变,贵妃身陨

而安禄山攻下长安后,任由手下士兵抢夺百姓的钱财和粮食,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场大的掠夺。百姓们都不敢反抗,以免惹来杀身之祸。一时之间富饶繁荣的长安城,只剩下被侵略的痕迹,看不到半点人烟。

安潼关城被破的消息传到了皇宫,宫中的禁军们保护玄宗仓皇而逃。逃跑的时候太过仓促,将士们都没有带干粮。连夜的赶路疲惫,将士们都怨声载道,认为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就在杨氏兄妹。

民愤是最难平复的。将士们围到杨国忠身边将其杀害,又向着杨玉环的方向步步紧逼。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8)

唐玄宗深爱贵妃,却在面对将士们的逼迫时无法护住她。若贵妃不死,这群将士们的怨气也无法消除,又凭什么收复长安洛阳?

玄宗深知其中的利害,只能挥泪告别杨玉环。他眼睁睁看着杨玉环被高力士绞杀,却无能为力。其实一个国家的衰亡兴败怎么能归结到女人身上呢。不过是没有人愿意承认是君主的无能罢了。

只可惜了这贵妃,最终沦为了亡国的祸水。

玄宗被逼退位,唐肃宗收复洛阳长安

太子李亨北上在灵武一带登基,尊玄宗太上皇,是为唐肃宗。肃宗继位先是联合郭子仪军队击败安禄山部下史思明。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9)

张巡靠着江南地区的赋税全力保住睢阳,阻止了安禄山继续南下,还趁机收复东京洛阳,保住大唐的大部分江山。睢阳一战,使得战况得到了扭转。

再者,安禄山入主长安,建立大燕后,身体每况愈下,最后被自己儿子安庆绪设计杀害。安禄山的去世,使得其部下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史思明一方却起了内讧,也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所杀。

安史之乱的两大头目被杀,无疑是自断臂膀。再也抵挡不住唐朝军队的攻击,最终落败。

安史之乱为何难以平定(安史之乱到底有多乱)(10)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唐朝的人口骤减,国力衰败,走向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一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在经过这场战乱后走向衰败。

由此可见,这场内乱对唐朝的打击是巨大的。战争之后的重建、流民的安置都是问题。而造成这场内战的原因根本不在于人们口中的红颜祸水杨玉环,而是唐玄宗后期的无能。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领导核心,领导者贤能,国家才能繁荣。我们要以史为鉴,再不可步玄宗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