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通过脉诊判断病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脉诊判断病人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黃帝內經•陰陽別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后看,“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阳指的就是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
张景岳解释为什么是三日死呢?他说:“水一火二,故死。在三日,既搏且鼓,阳邪盛极矣。”三日是水一火二。水是谁?水是足太阳膀胱经,他的生数天一,所以天一生水,这要是生数。火是什么?火是手太阳小肠,与心相表里,心属火,所以说火是二,这样一来,一加二等于三,所以是第三日出危险,为什么是这么快?(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前面都是二十日、十日,十三日,后面还有这五日、十日。为什么三日这么快?是因为张景岳注解“其死之速者,以既博且鼓,阳邪之胜极也。”就说明不仅是手摸上去,搭脉的时候感觉脉象特别搏、特别鼓手,而且还特别鼓,鼓就是说鼓动过甚,这种情况下邪气也比较重,所以邪气之盛极。这就是张景岳的理解。
我们再往后看,“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三阴指的是什么?三阴指的是太阴,三阳指的是太阳,三阴指的是肺和脾,三阳指的是小肠和膀胱。心腹满,张景岳怎么注解呢?“四脏具搏,则上下俱病,故在上则心腹胀满。至于发尽,发尽者,长之极也。”也就是说在上面指的是心腹特别满、非常胀,在下者则不得隐曲,阴道不利,阴道指的就是大、小便,两个通道,因为上面属阳,下面属阴,古人把小便、大便都叫阴道。在下面就是不得隐曲,就是不得大小便,所以二便不通。
再往后“四脏俱变,唯一,胃气为主,土数五、五数尽而死矣。”四脏聚变这时候是以胃气为主,所以胃气非常重要,万物生于土中,万物又复归于土,这是古人的一个非常朴素的认知。所有的生物离开土都没法生存,庄稼是土里边长出来的,经过一个秋天,又枯萎了,它的根茎又落回到土壤中,又变成肥料回归,我们人也是,人吃的所有的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土壤,我们吃的五谷杂粮是土壤里边长出来的,很多人说我们吃的鸡、蛋、牛奶,还有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也是动物吃了植物之后长出来的,这些蛋白质、脂肪,这些营养物质我们吃了之后,也是通过间接的吃土壤里边的营养。所有的身体都是吃了这些营养长成了之后,百年之后人又复归于大地了,又埋到土里边去了,所以说古人就认为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所以三阴三阳俱病的时候是以谁为主?是以胃气为主,也就是以脾胃为主。土的生数是五,所以五数尽而死。所以张景岳就说五数尽而死,讲的这个道理。
再往后说“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二阳指的是什么?二阳指的是阳明,三阳指的是太阳,一阳指的是少阳,阳明指的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张景岳说十日是什么原理呢?十日者,肠胃生数之余也。肠指的是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说属肺属金。金的生数是四,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这就是金。胃是属于土,土是属于五。所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胃肠生数相加,四加上五等于九,“之余也”再加上一,就是第十天,所以不过十日死。这个地方独缺一阳搏者。张景岳就特别的细,他就发现为什么缺一阳搏呢?有二阳搏,有三阳搏,有一阴搏、有二阴搏、有三阴搏,还有这个三阴三阳俱搏,怎么就没有一阳搏呢?张景岳注解,“此篇独缺一阳搏者,必脱简也。六经次序意义。”这就是讲的是六经次序。后文中会有详细的讲述。这里我们知道《黄帝内经》原文,尤其是《素问》很多地方都是错简的或者是脱简,这里肯定是有一段丢失了,丢失了之后,从唐代那时候就没有,再往前找不好找了。所以在这里丢了一阳搏,这就是这一整段经文的含义。
我们研究《黄帝内经》这段一定不要拘泥于说几日死,就一定是这个死亡日期,有的时候是用生成术来推测,有的是用生克来进行解释,这种情况一般人很难理解,而且也缺乏临床上的验证。
像我在临床上工作这么长时间,确实用这种推算方式也很难预期患者的死亡时间,尤其是现在医学又很发达,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抢救措施,所以跟古代大概两千多年前的生活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我们就大概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就可以,主要是学会这篇文献的精神实质,不要在这些细节上进行追究。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学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就学完了。我再带大家再复习复习本篇的要点。本篇要点是先是提出了四时正常脉象和十二经脉的变化与四时、十二月的自然变迁是顺应的。一开篇就说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也?岐伯就说“四经者,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这就就是完全相应的。紧跟着就说“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就开始分阴阳了,“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就开始讲究这个脉象。通过阴阳学说来辨别脉象,诊断疾病,然后再进行判断预后,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辨别疾病的情况。又讲了二阳之病发心脾,三阳之病发寒热,一阳发病少气、惊骇、善气等等这些一阴、二阴、三阴发病是怎么回事,完了之后又讲了六经发病的常见脉象,还有他们的症状以及预后,这就是这一整篇的内容,就带大家学习到这里。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九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