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马赛克城市(马赛克之城的朴素与华丽)(1)

六月中,意大利的地中海阳光已经明媚娇憨,足以晃晕人眼。

从博洛尼亚朝东南方向驱车到亚得里亚海边的路上,这里已经是波河平原的南缘,可以遥看到亚平宁山脉北麓。望着道路两边农田里一个个卷得巨大的草垛,我恍然生出一种小时候看国外动画片的错觉。

在一行人昏昏然快要睡着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停车场没有围栏,但四周竖满了有着高高顶盖的松树,跟梵蒂冈城里的一模一样。

博洛尼亚地区是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杜卡迪等名车的发源地,但这停车场里头的车的款式都像是来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物,即使上面的logo是奔驰或者宝马。由于带领我们到这里来的本地朋友自己开的车产自隔壁的罗马尼亚,这一切又显得如此顺理成章,毫不违和。

直到看到第一栋房子的门牌上,密密匝匝用马赛克拼在一起的小花儿,刹时清醒过来,我们到了被誉为“马赛克之城”的拉文纳(Ravenna)。

夹缝中的夹缝

在意大利传统经典的旅游路线中,博洛尼亚在热门目的地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金三角”大区的夹缝中,常被忽略成是上述城市的“垫脚石”。而博洛尼亚下辖的拉文纳,更是一个夹在夹缝中的小城市。

博洛尼亚市中心的柱廊和其中变幻多端的光影,让人感觉像交错行走在中世纪和现代之间,如果说它是意大利最古老也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拉文纳则像是一座活在罗马帝国余晖中的小城。

拉文纳在公元5世纪是古代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之后直到8世纪成为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都城。这座小城拥有众多独特的早期基督教马赛克藏品和建筑,1996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

令其跻身世界遗产的建筑多达八处,包括圣阿波利纳雷诺沃基督教堂(Basilicadi Sant’Appollinare Nuovo)、尼奥尼安洗礼堂(Battistero Neoniano)、圣维塔莱教堂(Basilica di San Vitale)、普拉西狄亚陵墓(Mausoleo di Galla Placidia)、大主教礼拜堂(Cappella Arcivescovile)等。除此之外,意大利最伟大诗人但丁的陵墓也在拉文纳城中。

这些建筑分散在城中各处但都相距不远,买一张11.5欧的联票,在炎热夏日午后悠悠溜达在城中的街道,常常一个转角就能看到它们古朴的外表,看上去跟5世纪、6世纪时毫无分别。

罗马帝国的荣光

拉文纳的每一个世遗建筑都有着令人困惑的外观,几乎都是街边小小旧旧的建筑,看上去既不高大壮观如米兰大教堂,也不精致华丽似佛罗伦萨圣母百花的穹顶。

但走进这些建筑的内部,就能看到答案所在:教堂和陵墓中的内壁无一不充斥着精美绝伦的马赛克作品。

这些早期基督教建筑都是5世纪到6世纪期间所建。当年的罗马帝国拥有无上的财富和荣光,这些千里迢迢运来的珍贵大理石、灰泥和马赛克所绘饰出的华丽圆顶和镶嵌画,成为今人解读罗马帝国时期政治和宗教事件最好的注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评语称其为“欧洲文化发展高度重要时期的艺术接触和发展的独特见证,构成了宗教和殡葬艺术和建筑的缩影”。而马赛克由于混合了东西方的主题和技术,是这种艺术形式幸存下来最好的例子。

圣维塔莱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其内部拥有高阔的穹顶和马赛克镶嵌装饰,最为著名的壁画主角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室夫妇,查士丁尼一世和其强悍的狄奥多拉皇后。

教堂旁边,是小小的普拉西狄亚陵墓。普拉西狄亚是另一位中世纪“超女”,经历了被俘、赎回、放逐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其陵墓是早期拜占庭马赛克最好的范本。

这些斑驳的红砖建筑及其所连接起来的拉文纳街道,在夏日的傍晚呈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气质,古朴、华丽又安然。闷热的空气里转入一条空旷的街道,听着敲打在石板路上的脚步声,仿佛可以看见对面正走来穿着长袍的但丁。(编辑 董明洁 许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