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与脊梁,似乎最是体现中国人气节的东西。

有人说,古人跪天跪地跪父母、跪神跪鬼跪君王、跪富跪豪跪权威……中国历史俨然是跪着的。

呸!

来,先简单回顾一下之前与大家聊过的古人姿势:

有弯腰劳作的(人)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1)

有顶天立地的(大);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2)

有手舞足蹈的(夭);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3)

有叉腿而立的(交)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4)

……人的姿势形形色色,跪的形态并不多。

而从文化上看,跪也并非只关乎气节。

先给大家看三幅画。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5)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6)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7)

第一幅是汉代墓壁画,室宴饮观舞图,细看去围坐宴饮的达官贵人们都是跪坐在席子上;

第二幅北齐校书图,主人公坐在类似的马扎上;

第三幅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椅子的靠背已经出现,而用在跪坐的席床上,猥琐的红衣男子正用"胡坐"姿势表达着自己愉悦的心情。

这三幅图勉强可以看做是古人"坐姿"的演化,可以看做双腿解放史,从跪坐到垂下双腿坐在椅子上。

跪坐,曾是最正经、最正式、也是最正确的坐姿,也叫"正坐",席地而跪,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放于腿上。

就像苏哥哥这样: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8)

一本正经。

当然,有正经的"正坐"就有不正经的坐。那时候不正经的"坐姿"大概有三种:蹲踞,就是蹲着,参考陕西吃饭;箕踞,臀部着地,双脚张开,两膝微曲,形状像箕;胡坐,就是盘腿坐。至于那些因为不正经的坐姿留下的经典案例,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可能你会有疑问,为什么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把臀部放在椅子上,靠着靠背,翘着二郎腿,优哉游哉,而是把臀部及以上的重量都压在双腿上?双腿平日里走蹦跳跃承担支撑重任也就算了,连坐下休息时候都不被放过。真为两条腿叫屈。

当然,古人那样"坐",是有原因的。

现代科学证明,跪坐能够养胃排毒、养足驱寒、有益腰膝、安神养性……好处这么多,但古人能不能发现就不知道了。

还有学者从这种费劲儿的坐姿上挖掘出了气质内涵,把这种端庄的坐姿与古人的修身养性、敬畏恭谨的优良品质联系起来,颇有些莫名其妙。

总结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因为坐具。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9)

最初,古人都是弄块席子铺在地上或榻上,然后跪坐在上面。这时候,要么正经地跪坐,要么不正经地胡坐、箕踞,这种不正经地坐姿一来占地方大,二来有些煞风景。至于为什么煞风景,参考后面的第二个原因。

东汉末年,除去分了三国,小马扎也从西域传入,不少人渐渐而选择了这种舒服一些的坐具。到了大唐,虽然跪坐仍然是最正统、正经、正确的坐姿,但小马扎已经升级成了高度提升、有了扶手和靠背的椅子,双腿终于解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耷拉着双腿靠在椅子背上懒洋洋的唐人,怕是再也受不了压迫小腿、大腿的跪坐了。唐末五代到了宋,主流坐姿终于不再跪着了。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10)

至于第二个原因,略有不雅,因为衣着。

最初古人的衣着比较简单,不管男女,都是"裙装"。重点是,那时候还没有内裤。即使是到了战国时期出现的"胫衣",也仅仅是暖腿的两个裤管,重点部位依旧没有被重点保护。

古人下跪是如何跪的(趣析跪姿的由来)(11)

可知,这个时候如果采用蹲和箕踞的坐姿,别人曲水流觞,你就只能风吹裤裆,屁屁凉了。明白为什么说不正经的坐姿煞风景了吧……

约莫到了南北朝时期,合裆的裤子终于出现,可以开心地坐小马扎了。

说了这么多,终于到本期的主题了。

跪着因为腿部无法发力,所以攻击性就差了。同时跪着的人要矮下一半去,对于施威者而言,更顺眼也更好施暴。所以对于战俘、奴隶,常会采用此种姿势处理。

从"服"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古时候对待俘虏、奴隶、犯人都是用这种惩罚性的姿势对待。引申而来,跪在地上也就有了臣服、服从的意味。

不过,恶趣味地觉得,跪与气节相联系大概要从唐末或宋时候开始。毕竟当大家都靠坐在椅子上放飞自我的时候,谁还会难受地跪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