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东环南路站,今天我们继续沿宁波地铁1号线向东,来到下一站——邱隘东,之前在东环南路站的时候,可能很多朋友会有疑问,为啥这么快就结束了,站南边一大片还没聊到呢。那是因为南边这一大片都是属于邱隘的范围,包括我们之前两站聊得好多地方,其实都已经是进入了邱隘地界了,可偏偏这“邱隘”二字的地铁站名,直到这“邱隘东”才出现,所以很多关于邱隘的内容,我就放到这一站来聊了。

宁波几号地铁到邱隘(宁波地铁1号线邱隘东站)(1)

既然来到了邱隘东站,那必然不能辜负这“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两个字啊,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好好地来聊一聊这里的那些事儿吧。这头两天就先来讲讲这“邱隘”二字本身,和他作为村子这一“本职工作”的故事。

据1996年版的《鄞县志》记载,全新世最后一次海侵,使如今的宁波平原变成了一片浅海,四明、天台两山脉构成的凹弧形山麓那时候变成了长长的一条海岸线,之后,在近5000年前的海退中,吴越先民在山麓线的东面逐渐形成了一个聚落群,那时这里被称为“东夷之地”,春秋时属越国,到了战国时代属于楚地,秦灭楚后,于公元前222年,置鄞、鄮、句章三县,属会稽郡。邱隘正是位于这鄮县境内,北靠大浃江(甬江),东边就是当时鄮县的县治所在,鄮山同谷(今宝幢同岙),村落内又有后塘河穿流而过,所以可以想见,在那时,这里就应该已经是一个“繁华地”了。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将鄞、鄮、句章三县合并为句章县,一方面这是新皇新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合并也是人口繁衍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向着西边平原内部中心拓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那时候,邱隘这片地方的村落肯定已经是有了一定的规模了。

宁波几号地铁到邱隘(宁波地铁1号线邱隘东站)(2)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浙东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东,整个甬江流域开始摆脱越州的控制,从中析出,单独设置明州,到了天宝三年,县令陆南金“相度地势而开之”让东钱湖水得以“灌溉鄞县、奉化、镇海三县八乡”。八十三年后,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府治从光溪迁至三江口,也就是现在鼓楼这里,社会生产也从最初的往西边平原核心地带发展的同时,向东边的海洋延伸,自此,邱隘这片地方凭借着地处明州郭域,平原无垠,良田广袤,河渠纵横,一时间“稻鱼两香,宜人居住”,优势的环境,加上东乡人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发展步伐大幅加快。

宁波几号地铁到邱隘(宁波地铁1号线邱隘东站)(3)

好了,关于邱隘之前的“辉煌”今天就聊到这里吧,之后的故事我们在接下去的行程中都会慢慢聊到,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再去详细的看看其他资料,相信对比现在的“些许破败”,你会大有改观的。今天聊了村落的故事,有的朋友该着急了吧,别急,明天我们就来讲讲这“邱隘”一名的由来,明儿见。

DEEPIN宁波,跟我一起逛宁波,感受宁波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