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是为了自由而活(却无往不在枷锁中)(1)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这句话是卢梭名著《社会契约论》的开篇语。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追求快乐,对于每个人来说,虽然幸福与快乐的内涵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更大的自由,包括行为的、精神的。可以想象,如果失去了自由,那么所谓的幸福与快乐还能剩下多少?!

人人身上都背负着许多的枷锁,只是,却未必人人尽知。而且,有些枷锁,人们对它已经失去了意识的能力。正如卢梭这里所说的,——那就是人类的文明。

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摆脱了原始社会的落后蒙昧生活,就步入了所谓“文明时代”,建立了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各种各样的制度、意识形态之后,就形成了枷锁,套在了所有人的身上,并且,还是人自己心甘情愿套上的;等到终于感到不适,想要摘掉这枷锁的时候,钥匙却早已经找不到了。

有人把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时代,称为“枷锁时代”。

马克思把这种枷锁下的不自由称之为“异化”,他说,“随着文明而产生的社会为自己所建立起来的一些机构,都转化为它们原来目的的反面。”他把“文明”视为异化的最大根源。

人是不是为了自由而活(却无往不在枷锁中)(2)

人类的文明有许许多多种,西方文明是,东方文明是;基督文明是,伊斯兰文明是,中华的儒家文明、释道文明又何尝不是?这些文明从某种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的枷锁?只是人们往往已经被这种种的文明所催眠,早已经渗透进人们的身体里,融化进了血液之中,人们已经失去了辨别的觉悟,和反抗的的能力。

人之初生总是自由的,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心灵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人区别于动物的,就是人 是靠文化和经验生存,人总是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先辈里的教诲,和已经走过的路,从他们那里承继着所谓的是非、善恶、真假等等观念。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对现代文明极其反感,他说:“我们所有的智慧,都摆脱不了奴隶的偏见。我们所有的习惯都在奴役我们、束缚我们、压制我们。文明人从出生到死都摆脱不了奴隶的羁绊。”“他们已经被关入了文明的牢笼,丧失了自由的意志。”

文明当然意味着社会的前进,助力于人类美好的生活;但文明总是瑕瑜互见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糟粕和偏见之处。

一切优秀的文明,应该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指导我们人生前路的舟楫和眼睛,为我们插上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而不是为我们套上形形色色的枷锁,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的沉重。

因为,幸福与快乐,才是人类永恒追寻的主题。

人类现有的各类文明决非天经地义,也绝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倒更像山野里自然形成的风景,那些独特的树木、花草,那些独特的飞鸟、走兽……与所形成它的独特的地域、地貌、气候、历史演绎等等有关。

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是祖宗的,或者哪个神仙皇帝、或是圣人所说,就对它不分青红皂白,倒头便拜,自甘成为它的奴隶。我们可以像游览那些风景一样地审视、鉴别、欣赏,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我,但必须要明白,时时刻刻地牢记:我们永远是我们自己!

人是不是为了自由而活(却无往不在枷锁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