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为突破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办事效率,近日,深圳市人社局出台了《政务服务信用承诺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推行“信用审批”新模式通过“申请人事前自主承诺、审批人员事后监管、虚假申报撤销审批决定并列入失信惩戒名单”,实现业务申请“即办即得可追溯”此举是放管服改革的又一创新和探索,由“群众跑”向“工作人员跑”“数据跑”转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全链审批服务再提速助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链审批服务再提速助力(善用信用审批释放更大活力)

全链审批服务再提速助力

胡建兵

为突破传统的“重审批轻监管”政务服务模式,提升群众办事效率,近日,深圳市人社局出台了《政务服务信用承诺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推行“信用审批”新模式。通过“申请人事前自主承诺、审批人员事后监管、虚假申报撤销审批决定并列入失信惩戒名单”,实现业务申请“即办即得可追溯”。此举是放管服改革的又一创新和探索,由“群众跑”向“工作人员跑”“数据跑”转变。

信用审批即附信用条件的容缺审批,也就是在相关主体就办理某些行政事项提出申请时,暂不具备相关审批条件或手续有欠缺,但申请人承诺在相关时限前补足条件,审批部门便可以预先受理和审查申请事项,再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对有关事项进行核查验证——如果申请人补正了材料、补足了条件,则审批自始有效,反之则自始无效。特别是当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随机抽查、定期倒查等方式进行校核、跟踪,确保监管全覆盖。

信用审批可以降低申请人的申请门槛,简化手续,提升效率,帮助申请人更快获得某种资质,从事某种活动,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优化政务环境、营商环境。但信用审批的适用并非泛化,容缺也并非无原则。信用审批主要面向信用良好的申请人和风险可控的业务事项,并明确在事中事后的监管核查中,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进行排除,这样既确保了审批的规范性、严肃性,也让一些申请人不敢弄虚作假。

当下,各地在放管服改革中,许多审批事项都实行备案制,审批中的绝大多数证明事项都被承诺制取代,这样不但提高了审批效率,也是对申请人诚信度的一种测试。信用审批更符合科学监管的规律,有助于监管的提质提效,不让“信用审批”成为降标审批甚或失信审批。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许多地方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信用审批是放管服改革的又一创新,这种宽进严出、先办后审的做法,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更是把信用查询嵌入审批系统,对信用良好的申请人实现“信任在先、事后核查”,让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助推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社会征信机制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信用要素在各类市场活动、社会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信用审批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各类社会主体、审批监管部门对信用审批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对此,有关部门要健全信用审批事中事后查验机制,完善查验规则和标准,落实查验监督责任,确保申请人按承诺补缺,并针对不能补缺的审批事项及时采取处置措施,防止有人钻信用审批的空子。

期待信用审批机制逐步完善,使之更好地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信息比对马上办”“信用申报即时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