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语录古风(古代的朋友圈)(1)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收录在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口技》一则,正是出自张潮编的《虞初新志》。

——题记

提到《口技》这篇文章,人人皆知,但却无人知晓它的作者张潮,还有一篇与之相差甚远的“朋友圈体”文集:《幽梦影》。

相较于《口技》的“奇”,《幽梦影》更多的是“趣、雅、妙”。读起来可谓是妙趣横生、雅至心灵。

朋友圈语录古风(古代的朋友圈)(2)

❀.1花间一壶浊酒

《幽梦影》的“趣”,那一定是“趣”在张潮正文底下的回帖。你想啊,你现在可以在朋友圈和友人互相回帖。可在古代,可没有“朋友圈”这东西,但他们居然玩起了“回帖”这种乐事儿,是不是很有趣?

张潮的父亲曾任刑部郎中、按察使司佥事充任山东提学,所以张潮就成长在一个"田宅风水、奴婢器什、书籍文物"的优裕环境里。因父亲颇有学识,张潮小的时候,就备受父亲影响,学富五车,出口成章,成为一个风流雅士,人说他"性沉静,寡嗜欲,不爱浓鲜轻肥,惟爱客,客尝满座"。

张潮喜好广交挚友,他的朋友圈,人多又精又有钱还仗义(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朋友圈了)!

朋友来登门,必定是会留下一起饮酒赋诗,所谓是“经年累月无倦色”,又经常慷慨送钱给贫乏者。于是名走四海,虽远于黔、滇、粤、蜀这些偏僻之地,但他们都知道淮南有一位心斋居士。

也正是因为名扬四海,所以张潮正文的回帖, 也就来自于五湖四海,后世有很多流行的经典名句,就是出自于张潮和朋友们的“回帖”上。

而让张潮原文更加趣上加趣的,是每一段正文底下张潮朋友们的跟帖,这些跟帖都自带嗨皮体质。

朋友圈语录古风(古代的朋友圈)(3)

比如:

原文: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无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无花月则已,有则必当赏玩;无才子佳人则已,有则必当爱慕怜惜。

好友弟木山【回评】

谈何容易!即吾家黄山,几能得一到耶?

你看这损友,不留情面的戳穿“楼主”张潮那句“无名山则已,有则必游”的谎话……比起现在的“点赞!”“好帖!”“学习”来说,既负责又有趣……绝不敷衍了事。即使是损友,也让人心生艳羡这样毫无芥蒂的友情。

还有这张帖子:

原文:

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

好友们【回评】

曹秋岳曰:藏书可以邀友。

崔莲峰曰:酿酒可以邀我。

尤艮斋曰:安得此贤主人?

尤慧珠曰:贤主人非心斋而谁乎?

倪永清曰:选诗可以邀谤。

陆云士曰: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乃无意相邀 而若邀之者,与邀名邀利者迥异。

庞天池曰:不仁可以邀富。

张潮虽有曹秋岳、崔莲峰、尤艮斋、尤慧珠等发表“安得此贤主人?”、“贤主人非心斋而谁乎?”的捧哏;但也有倪永清、陆云士、庞天池等发布“选诗可以邀谤”、“积德可以邀天,力耕可以邀地”、“不仁可以邀富”这等歪楼选手。

本来嘛,众友齐聚举杯畅谈,要有捧哏、也要有逗哏才是好玩的,不枉费这“花间一壶浊酒”带来的一种趣事。

朋友圈语录古风(古代的朋友圈)(4)

❀.2人间一帘幽梦

《幽梦影》的雅,那自然是雅在“文艺青年”的诗酒盛会。张潮本就是一个风流雅公子,友人也是各界佳公子,遂常邀好友饮酒作诗,好不雅致。

通篇所言虽为琐碎生活琐碎凡事,但却浸透了中国文人的传统生活态度。

打开《幽梦影》,你会发现,琐碎生活也可以如此不凡,风、云、雨、月、石,甚至是一棵树一只蝶、一只鸟,都可以是生活中的不平凡之物;合上书页,一切又如梦如影,宛若是他人的梦境中偶然寻见自己的影子罢了。

比如:

原文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好友们【回评】

余淡心曰:花即佳人,月即韵人,雪即高人。既已赏花、醉月、映雪,即与对佳人、韵人、高人无异也。

江含徵曰: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张竹坡曰:聚花、月、雪于一时,合佳、韵、高为一人,吾当不赏而心醉矣。

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鲜花美人,四季更替,为人处世,读书交友,大千世界,在《幽梦影》中无一不可刻画:美人如何,花如何,酒如何,云如何,月如何,诗文如何,一行一句,片玉碎金。

安于一颗宁静之心,淡于一份喧嚣之余,听风,看雨,弄花,拂影,阅尽世事看人间的云卷云舒,好似人间一帘幽梦。

朋友圈语录古风(古代的朋友圈)(5)

《幽梦影》,

“幽人梦境,似幻如影”幽也,乃曲径通幽识得禅房花木之幽情,是为闲逸之语也。梦也,乃庄生迷蝶苦寻人生世相之幻梦,是为千古之思也。影也,乃月下独酌自娱自乐自恼之孤影,是为自怜之词也。

读来甚觉优美,书中更有柔色插画,读文赏画也是一大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