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聊起传统木工的时候,评论区里最常见的质疑就是:“用胶水了,这还是木工吗?”

这应该是人们对传统木工最大的偏见了。其实,我国使用动物胶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考工记》就有记载:“鹿胶青白,马胶赤红,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1)

老照片中的木匠熬鳔胶(首都图书馆藏)

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下传统木工用胶。在阅读正文前,让我们先明确两个事实:

第一,传统中式家具是有用胶传统的。木匠在制作时会尽量少用胶,比如攒边镶板时就不能用胶,否则会影响镶板的缩涨。但对框架结构的结合部,比如三碰肩之类榫卯,则会认真用胶,以防止频繁挪动后结构产生松动。

第二,在传统木工中,没有什么胶是一壶开水化不开的,如果不开,那就再来一壶。

一、传统木工胶的种类

传统木工胶通常有三种:皮胶、骨胶和鳔胶。

1、皮胶:

皮胶的原料多为廉价的猪皮。其它动物皮也可以制作,牛皮甚至驴皮都行,可这成本……当然,土豪随意。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2)

本人自存的皮胶

皮胶的制取可分为5步:

第1步刮皮。清洁表面。

第2步浸泡。用10:1的生石灰水浸泡,夏季1-2天,冬季3-5天,期间需要不断搅拌翻动,直至发软泡胀。

第3步净皮。用清水冲洗,再泡入盐酸溶液中和石灰水带来的碱性,完成后再进一步冲洗直至发软洁白并虚绵。

第4步蒸皮。一层笼圈最多铺10层猪皮,大火蒸3-4个小时,直至触手即烂 。

第5步制胶。将蒸好的猪皮趁热磨成浆,边磨边滤,滤网目数约为200目左右,然后摊平自然准确后裁成细条晾干。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3)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骨胶:

原料为动物骨头。骨骼中钙盐的成分只占三分之二,另外的三分之一就是骨胶原。年纪大一些的朋友应该有印象,过去的废品收购站是回收骨头的。这些骨头的一部分,主要是品质差一些的,通常会用来制作骨胶。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4)

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收藏的传统骨胶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查到骨胶的传统制作工艺。网上能找到的都是工业骨胶制法,过程比较复杂:

第1步:将骨料轧碎至平均为1~8cm大小的碎块;

第2步:用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去除脂肪;

第3步:在一个转鼓中使骨料相互摩擦,去除残余的杂物;

第4步: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漂白、灭菌,同时将钙去除;

第5步,进入高压罐萃取,抽出最浓的萃取液,经过滤后蒸发浓缩到50%左右,加入适当的防腐剂后冷却形成凝胶,烘干成为骨胶。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5)

现代工业骨胶

3、鳔胶:

鳔胶的原料主要是鱼鳔,海鱼优于河鱼,大鱼优于小鱼。据木友介绍,制作鱼鳔胶最好的材料是米鱼鳔,但由于资源枯竭,后来多用黄鱼鳔,以大黄鱼为佳。

但是等等……黄鱼鳔!好熟悉的名称!没错,被吹上天的滋补神品——花胶、鱼肚,就是这玩意。现在你还舍得用来粘木头吗?

据说也有用鲨鱼肚制胶的,虽然通常意义上的鱼肚都是指鱼鳔,但鲨鱼是没有鳔的,所以应该指的是鲨鱼皮。虽然同样是皮胶,但传统上通常认为鲨鱼皮胶算是鱼鳔胶。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6)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鱼鳔胶的制作通常会选在霜降过后的一段时间。这时气温刚好,又易上干,民间通常会集中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冬藏前的晾晒工作。

鳔胶的制作工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基本与皮胶的制作方式相类似:选用新鲜的鱼鳔,或是泡发的干鱼鳔,经过清洗、水煮、粉碎、过滤、蒸煮、冷凝等工序制成。

另一种制作方法更费力:

第1步:将干鱼鳔泡发至软糯,然后放入铁臼中捣烂,一边捣一边搅拌,持续4个小时以上。并且随着鱼鳔越来烂,粘性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粘性,也有将鳔糊倒在案板上,用力捶打,这叫砸胶。这个过程十分累人,所以民间传下一句俗语:“好汉一天砸不了三两鳔儿”。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7)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第2步,将捣烂的鳔糊倒入鳔桶中,隔水加温到约80℃,熬制12-18小时到变色,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8)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二、传统木工胶的使用

传统木工胶使用比较麻烦,需提前加热。加热还不能直接上火,需要用专门的鳔桶。这种桶分为内外两层。外桶有沿装水,内桶座在外桶的口沿上,下部泡在热水里。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9)

传统鳔胶桶(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

旧时木工作坊里,学徒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生炉子熬鳔。所以一到冬天,作坊里总是热气腾腾的。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10)

骨胶的熬煮

传统木工胶通常为固体,使用前兑水熬煮。据木友介绍,水和胶的体积比大约是1:0.2或1:0.3,这个比例比较可疑,还有待于证实。

对不同季节,所需要的粘稠度各有不同,“冬使稀,夏使稠,春秋两季使将就”。冬天,天凉易凝就稀一点;夏天热,鳔胶不易冷却就稠一点的;春秋时节不冷不热,刷子沾上去,能流出细线为佳。

三、传统木工胶的利弊

鳔胶的使用相当普遍,京作、苏作和广作家具均有使用,相比来说,京作家具中比较常见。这大概是因为北方冬夏湿度差过大,木作失水后,榫头更容易收缩脱落。

这种现象很常见。中式凿子中间无铁芯,所以夏天安装的凿子柄在冬季就很容易收缩脱落,很是烦人。我在拍摄传统凿子用法的视频中,就曾反复遭遇掉把的尴尬,让人哭笑不得。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11)

无奈的掉把

传统木工胶是有机生物胶,套句现代流行语来说,就是“全天然无污染”。但是,在长时间的湿热环境下,鱼鳔胶很容易发臭变质,相比之下皮胶和骨胶则比较耐湿热。又因为这三种胶的粘性不同,鱼鳔胶最强,骨胶次之,皮胶最差。所以,民间在使用时,通常会将三种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使之达到即牢固又耐潮的目的。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12)

网友“己悦木工坊小孟”的自制鱼鳔胶强度测试,侵删

传统木工胶另一个好处是具有可逆性。粘有传统木胶的老家具,如果损坏需要拆卸,只需要拎一壶开水浇上去,胶合部位就可以顺利的拆卸。因此,一些老匠人很鄙视将现代胶水,贬之为“绝户胶”。

但是,传统木工胶传到今天,其弊端也非常明显。

其一是制取不易。猪皮拿来熬冻它不香吗?鱼鳔用来养颜它不美吗?再加上人工成本太高,所以已经很难应用;

其二是使用不便。使用前需要熬胶,需要水浴熬煮。工业化场景下,已经很少有人能忍受这种低效了。

老木工胶用什么做的(古代木工不用胶)(13)

综合以上两点,传统木工胶与现代工业胶相比,除了迎合古典情怀和环保癖之类的高端喜好以外,基本已不再具有使用优势。


好了,关于传统木工胶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下次我们聊一下现代木工用胶。我是老严,陪你享受不一样的业余生活。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素质三连哦!

谢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