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玲玲 实习生 唐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贵州塘约村乡村振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贵州塘约村乡村振兴(乡村新故事渲溪村)

贵州塘约村乡村振兴

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玲玲 实习生 唐利

凌晨五点,平静的水塘,寂静无声。水面上,偶尔翻腾起朵朵水花。冷水滩区上岭桥镇渲溪村的养鱼大户龚清志开始了一天的巡塘。

“主要是看看有没有缺氧。”巡完河,龚清志熟练地打开自动投饵机,一时间鱼跃人欢。

龚清志养鱼开始于2002年,这一养就是20年。“在渲溪村里养鱼,龚清志是领头人,没有谁比他更会养鱼了。”村支书龚伟伟告诉记者。

今年龚清志承包的一百多亩鱼塘,预计产量20万斤,鲫鱼是他的主要养殖鱼种,主要销往冷水滩城区黄泥井菜市场。“我们村的鱼比别的地方好吃,从不担心销路。”谈起自己养的鱼,龚清志很是自豪。

这得于渲溪村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双牌水库十支渠贯穿全村。

渲溪村地处上岭桥镇东部,境内山清水秀,植被完好,生态环境优越,四面青山环抱,水田遍布,鱼塘散布其间,双牌水库十支渠贯穿全村,水流急缓适当,高山深处流水,水质好,天然无污染。村里有121口山塘、2座小二型水库,水面共510亩,养鱼是渲溪村的传统产业。

抱团迎发展

抱团发展,是渲溪养鱼人的目标。

“合作社统一收购后对外销售,据实结算,打造渲溪鱼品牌,避免恶性竞争。”“合作社每年产生的利润总额按五分之一交纳给村委会,作村集体经费使用。”1月15日,在村委会二楼会议室里,一场渲溪村发展养鱼产业座谈会正在进行,渲溪村原养鱼大户、村支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就促进渲溪村养鱼产业发展,打造渲溪渔村品牌,进行了热烈讨论。

通过座谈,渲溪村正式成立了新的养鱼合作社,得力于20年的养殖经验,龚清志担任了合作社董事长。但他并不满于现状,他表示,还要想办法提高渲溪鱼的肉质,养好标准瘦身鱼和脆皖鱼,积极探索活水养殖法,做大做强村里养鱼的龙头产业。

根据约定,合作社的经营项目包括组织采购、供应淡水养鱼所需的生产材料;组织收购、销售养殖的淡水鱼产品;负责引进淡水鱼养殖的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淡水养鱼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届时,依托高校渔业研究技术推广中心和永州几大农业产业园,期望在未来几年内,带动整个上岭桥镇鱼产业发展,达到“一镇一品”目标。同时合作社20%收入归村集体所有。

“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可以和大家一起加入渲溪村养鱼合作社。”龚新华是村里的低保户,在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号召下,5户像他这样的低收入人群先后加入了新合作社。

“因为贫困户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资金,新合作社建立之初,不少养鱼大户反对他们加入。”渲溪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欧阳之顺告诉记者,在村里发展养鱼产业,就是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渲溪村的共同富裕。为此,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争取养鱼大户的理解和贫困户的信心,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合作社低收入村民占20%以上。

做活“鱼”文章

围绕产业发展,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决定依托村里已有的水产养殖做文章。

“水产养殖是渲溪村的拳头产品,结合渲溪村实际,我们打算在渲溪村建设一个标准化生态养殖产业群,打造集鱼类文化展览、科技养鱼、产品加工、冷链配送、休闲垂钓、餐饮住宿和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渔业养殖 观光旅游’全产业形态观光旅游休闲胜地。”欧阳之顺介绍。

为加快推进渲溪水产养殖由分散型向密集型养殖、传统型向科技型养殖过渡,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对接名优企业,发展特种养殖,学习先进经验,促进渲溪村水产养殖大发展大繁荣。

“瘦身鱼的口感好多了!”“我们也可以养这种鱼!”2021年10月,村支两委部分干部和工作队成员前往江西、广东等地的渔业养殖公司学习考察,在考察中,大家都对各地的“瘦身鱼”十分感兴趣。

据介绍,“瘦身鱼”将常规水塘养成的腹部肥厚的商品鱼放入流动的洁净水源中瘦身养殖一段时间后,实现脂肪减少、品质提升的过程。“瘦身”后的商品鱼具有体色光鲜、无泥味、少脂肪、少药残、质量佳等特点。因为使用青草喂养,口感与地道的江河野生鱼有的一比,经济效益比其他鱼高很多。

回来后,经过多方打听,欧阳之顺了解到岚角山镇有位养鱼户有成功养殖“瘦身鱼”的经验。于是,他带领村里养鱼户和其他帮扶队员进行实地走访、现场调研、市场调查及科学核算。“本地成功养殖方式更具有参考性,因为气候温度各方面差不多。”欧阳之顺告诉记者。

“未来,我们还将策划集赏鱼、钓鱼、吃鱼、购鱼等休闲于一体的永州首届‘印象渲溪、鱼你有约’活鱼节活动,进一步扩大渲溪品牌影响力。同时,建立永州鱼类产业联盟,全力打造永州渲溪鱼类全产业链。”阳光下,鱼塘里鱼儿欢腾、水花四溅,欧阳之顺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