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又出新一版亚洲大学排行榜了,看完就觉得有些儿戏。比如浙大2018年还是21名,一年间就跨越到第13,而在2016年,还只是第35名。浙大这些年发展很好,但一所学校进步再快也不可能是这个速度。同样,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一年就精进了15名,华中科大更夸张,进步了19个位次。

一些高校进步确实很大,比如这些上榜学校,但一年时间排名变化这么大,有点荒诞。香港科技大学去年还是亚洲第3,今年就变成第7,一年退步这么大?也是不大可能的。排名这么大幅度地“跳大神”,不应该随便猜测舞弊,这些学校也没有必要做,只能说明QS这把尺子的不专业性

泰晤士发布了最有前途的大学排名(武书连QS泰晤士)(1)

最早做排名的是US.NEWS,据说当时只是为了挽救媒体的颓势想到这一招。早期的排名基本都是媒体在做,比如伦敦泰晤士报,但都没有权威的学术机构。直到本世纪初,上海交大介入,做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也开始做一些排名,比如武汉大学也做过。

因为文化因素,中国人非常重视排名,于是中国排名市场非常热闹,各种机构都参与其中。QS无疑是近年商业操作最成功的,其核心就是中国市场,起步也是中国市场,这也是英国的优势----把教育当重要产业。有人为了权威化QS排名,把QS说成一个专业的研究机构,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这个机构的背景与出处,要真是一个专业机构,恐怕不会做出这么“跳大神”的排名了

还是那句老话,排名只能参考,不能依赖、完全信任,尤其是这种“跳大神”的排名。

当然,无论QS排名可信度如何,我都想祝贺中国高校的进步,这也是一种认可,但也想提醒做排名的,你的生存之本是公平公正,科学严谨。

近年来,各种大学排行榜漫天飞,至于哪个排行榜更靠谱,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不想参与任何争论,因为这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个排行榜的尺子不一样,结果必然不一样。无论哪一个排行榜,都是基于一个标准的,也就是说衡量的指标体系不一样,结果自然就不同,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即便是同一个排名,如果对不同尺子的权重做调整,排名也会发生大幅度变化。

在各种排名的指标体系中,一种是绝对客观的数据,如论文,一种是偏主观的数据,比较虚的指标,比如社会声誉与评价,这部分的数据采集以及客观性科学性都容易出现问题,也容易引起争论。当然,任何一个评价,都是基于这几类指标不同权重的结果。

其次,我们一定要明白,几乎所有的排名,都对理工科学校更为有利。排名中最重视的,有说服力的都是各类科研成果,尤其是论文为核心的相关指标,因此大部分排名都更有利于理工科为主的学校。因此在看一个排名时,可以主动为文科擅长的学校加上调整分。

具体举一个例子。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上长期遥遥领先于全国高校,但在很多排名中,都比较靠后,就是因为长期没有理工科,几乎在所有排行中都不可能靠前。

在理工科学校中,又以理科擅长的学校更占优势。原来以工科为主的高校与传统的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后者更有优势。清华与北大在这种排名中,清华在很长的时间里很难超越北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清华在上世纪50年代把自己的理科全部并入北大,只有工科,直到80年代才逐渐恢复部分理科,如化学(清华原来只有化工),生物,而北大理科齐全,积淀厚实。同理,武汉大学在这方面就比华中科大更有优势,或者说沾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理科为主的学校,数学物理是比较难出成果的,化学、生物学科更容易出论文,出成果,尤其是化学,因此生化学科有优势的高校更容易在各类排名中领先。北大生化学科在全国高校优势明显,在近年的排名中为北大争分不少。

还有一个影响这种客观数据的学科就是医学,近年全国各高校都纷纷创办医学院,原因也在此。

泰晤士发布了最有前途的大学排名(武书连QS泰晤士)(2)

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目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排名。

先说最靠谱的,与我们距离最近的排行。以前做排名的基本都是各类社会机构,但随着中国人对排名的重视以及需要,中国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开始参与这个工作。相比较而言,这类机构所做的排名科学性与客观公正性比较高。这其中,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大家公认比较好的,也是中国教育在世界上鲜有话语权的一个排名,可信度最高。但这个排名因为定位,也导致其在中国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在世界上和专业领域的影响。这个排名以学校各类公开的、客观的科研成果成就(论文)数据为基础,尤其是国际上公认的一些数据。对于这个排名,争议的焦点与不足还在于纳入哪些尺子,以及权重的不同,无关公正性。

武大等高校做的排名,也都属于此类,但与上交大的排名相比,其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就是把武大排在第三,超越了大家的一些共同认知,但总体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

还有一类各种社会机构的排名,如中国校友网以及比较早的武书连排名。这类排名往往除了客观数据,一般都会加入各种社会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等,但社会评价指标的真实性科学性本身就是问题,这类排名机构本身的学术力量与专业性也不足,更重要的是,此类排名过多涉及商业目的与操作,不可避免带来客观性公正性的争议。此类排名我建议看看即可,不必当真。

最后我们说说US.NEWS等国外机构做的排名。

US.NEWS的排名,资历非常老,但其价值还是限于出国人群。这个排名是媒体做的,当初也有一段传奇故事,最早实际上还是为了加强社会影响,因此其传统上更重视社会声誉评价,以至于这个排名长期与我们的“观感”接近,也奠定了其权威地位。还有一个老牌的是来自英国的伦敦泰晤士报排名。这也是一个媒体做的排名,与NEWS几乎齐名,它也偏重社会声誉的综合评价。这两个排名也有不足,但其公正性还是值得尊敬的。

当然,值得参考并不等于没有争议,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在去年被NEWS排在世界第一,曾引起一些争议,美国一些学者还联名抗议。

泰晤士发布了最有前途的大学排名(武书连QS泰晤士)(3)

国外排名中最有意思的是近年异军突起的QS排名。QS排名目前应该是国内影响最大的国外排名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这家机构的背景,他并非一个学术机构,其排名的路子大体还是走综合道路,也就是媒体那种排法。QS与NEWS等排名不同,一年不止出一个排名,而是一年内会推出很多排名,几乎都是配合国人需要的,包括新近推出的中国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QS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说,其核心市场与影响是中国, 针对中国的留学潮,针对“双一流”建设,做足了功课,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了很多专门的产品。做排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短期推出如此多的排名,甚至是针对性的排名,我深表怀疑。比如部分学校一年之内的排名变化往往超过两位数,但凡了解教育的人就知道这是多么荒唐。尤其是涉及中国高校的各种社会评价数据,不知道其获取渠道与数据量,对其客观性我有很多疑虑,因此,这个排名参考即可吧,毕竟人家的目的是生意。

各种排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排名,就是教育部学位发展中心做的学科排名,我推荐对专业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排名与国内的“双一流”有着重要的关联。虽然这个排名也不可避免有争议,但其公正性还是不用怀疑的,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

坦率地讲,没有哪个排名是绝对科学、完美、没有争议的。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就如对一个人的评价一样,是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完全量化的数据去衡量,主观以及社会声誉评价的部分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想对一个排行做出最客观的评价,我们需要研究每一个排行的尺子,以及其不同的权重,但这对于一个普通人似乎太苛刻了。

中国人太重视排名了,虽然无力改变对排名过度追求的文化,但我还是想强调,不应该绝对地看排名,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比如美国前10名的著名高校,在我看来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同理,北大清华与其他高校是有一定的区别,但区别更多的在社会声誉上,未必是实际的教育质量,尤其是某些专业的教育质量,除北大清华外的前十几名高校,我觉得并没有本质的差距。

因此,我更建议大家,看排名,但不惟排名,更不要在乎几个名次的差别,这才是一个理智、正确的态度。

(来源: 学术桥Acabridge 作者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