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孟子日课第83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样才能成为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怎样才能成为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孟子日课083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怎样才能成为孟子所说的大丈夫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83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所处之时代,列国纷争,游说之士以纵横之术,获取权势功名,显赫一时,公孙衍、张仪就是当时两大纵横家。景春对此二人很是羡慕,对孟子说:

公孙衍、张仪真是大丈夫啊!他们若有所愤怒,即能动大国之兵,使诸侯恐惧;他们若安居无事,就能解列国之难,使天下安宁。以一人之喜怒,系一世之安危,这是何等的气焰,岂非大丈夫!

景春只见权力之可畏,就把他们当做大丈夫,岂不知圣贤之所谓大,乃超越权力之上。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在孟子眼里,权势算什么。他说:

公孙衍、张仪之所作所为怎么能算得上大丈夫呢?大丈夫之道与妾妇之道不同。你难道没有学过礼吗?《礼经》上说:男子成人行加冠礼,父亲要教诲他。女子出嫁时,母亲也要教诲他,送她到门口,告诫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敬谨,一定要戒慎,不要违背丈夫。可见以顺从为正,是为妾妇之道。

如今公孙衍、张仪对染声势权力炫耀一时,不可一世,实际上其喜怒都是揣摩诸侯的好恶而顺从其意,曲意逢迎,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利益,哪有自己的意志在其中?这岂是大丈夫的作为,只不过是妾妇之流而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02》)

孟子接着说自己心中的大丈夫形象:

大丈夫之道有三。

一是仁,即天下之广居。大丈夫当存心以仁,兼容并包,而无一毫之狭隘。

二是礼,即天下之正位。大丈夫当持身以礼,大中至正,而无一毫之偏党。

三是义,即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当制事以义,明白洞达,而无一毫之邪曲。

如此,大丈夫在当得志之时,便推行仁礼义之道,偕同百姓一起前进。不得志时,则隐居而退,独自坚持。

大丈夫时而处富贵,虽丰华荣宠,不能荡其心;时而处贫贱,虽穷困潦倒,不能变其节;时而遇威武,虽存亡死生在前,也不能挫抑其志;这才是大丈夫之所为!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就道理而言,其大在自己身上。景春之所谓大者,是在势力上说,其大在别人身上。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