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渊博的学识和聪明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歌赋,还有那些被人们天天挂在口头,耳熟能详的经典成语。这些经典中蕴藏的立身处世的学问,天文地理知识,都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探索自然的伟大智慧,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借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七月流火是由什么来形容的(七月是现在的几月)(1)

“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中蕴含的智慧就不少,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①“七月流火”出自哪里?

历来对“七月流火”这个成语的出处并无争议,其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由于全文较长,只节选第一章来读。原文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至喜。

大致意思是:

七月份,"大火星"开始向西行落下;九月份,妇女们开始着手从事缝制御寒衣物的工作。十一月北风劲吹,能听到风吹万物发出的声响;十二月寒风凛冽,站在风中使人颤栗发抖。没有御寒的衣物,如何才能度过这寒冷一年?一月开始准备从事农业生产的耜等农具,二月抬脚踩着耜在田野上耕田。我与的妻子和孩子一同将送饭到南边的田间。田官十分高兴。

至于“三之日”“四之日”为何是“一月”“和”二月“,下边给大家详解。

七月流火是由什么来形容的(七月是现在的几月)(2)

②周朝时期的七月是现在的几月?

我国古代使用多种历法来计时,有夏历、商历和周历之分。汉代太初历实行以后,历法才基本固定了下来。夏商周三种立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岁首不同,也就是说,新一个年头的第一个月由几月开头是不一样的。

周历以每年的十一月(冬月)为岁首,商历以每年的十二月(腊月)为岁首,夏历则是以每年的一月(正月)为岁首。周朝是周历、商历、和夏历同时使用的,但是当时人们从事农事活动仍沿用夏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阴历或农历就是夏历。《七月》本身就是一首反映周朝早期农业生产的汉族民歌,所以,“七月流火”中的“七月”就是我们现在农历的“七月”。

再回到上文第一个问题,按照周历,岁首是十一月,因而“一之日”就是十一月,“四之日”就是来年的二月份了。这也符合周朝周历、商历、和夏历同时使用的习惯,农事上沿用夏历的习惯。

七月流火是由什么来形容的(七月是现在的几月)(3)

③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什么东西?

“七月流火”中的“火”并非指热火,也不是指天气炎热,“火”是一颗星宿的名字,因其是一颗巨大的红色星宿,所以人们称它为大火星,或叫星宿二。它是天蝎座的主星,也叫天蝎座α。学过地理知识的朋友,或者天文、观星爱好者对此星应该不陌生。所以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将“火”认为是热火或天气炎热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④“七月流火”到底是凉是热,该怎么用?

再回到“七月流火”这个成语。古人喜欢夜观天象,通过天象判断天时,安排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他们发现大火星天蝎座α,在每年夏季六月的黄昏会出现在正南方,方位最正,位置也最高,这个时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而到了农历七月份的黄昏,它就会由正南方逐渐向西降落,天气也渐渐开始转凉,于是就有了“七月流火”的说法,流,指移动,落下的意思。

七月流火是由什么来形容的(七月是现在的几月)(4)

七月流火天象出现,“时暑热开始减退”,预示着每年寒冷的季节就快要到来了,所以就有了“九月授衣”的准备。

七月流火是指夏去秋来,天气开始转凉。准确地说“七月流火”其实是一种天象,这种天象的出现仅仅只是天气转凉的标志,而此时天气依然处在炎热的时期。非要说这个词形容天气凉或热,我认为都不对,因为它本身就处在中立位置,或不冷不热,或冷热交加。在使用的时候,根据语言环境来分别对待,说它热不是贻笑大方的,说它凉也不无道理。据说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对此词的含义做了校正,含有双重意思,不过笔者找遍了附近,也没能找出这版词典,留给大家去发现吧!

七月流火是由什么来形容的(七月是现在的几月)(5)

不知大家对“七月流火”这个词的用法怎么看?如果你也喜欢古诗词、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诗话春秋”,和笔者一起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享受传统文化的盛宴!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大家阅读后发表评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