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男主人公,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人物典型,他爱憎分明,看似玩世不恭,实则玲珑剔透,对很多事情看的都很明朗。在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之首中,伟大的曹雪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的故事作为小说情节的延展,以贾府为中心展开了一段对凄美爱情故事的悲叹以及对腐朽封建社会的辛辣嘲讽。在白纸黑字的绵绵倾诉中,一个高洁、灵动,对女性无比疼爱怜惜的贵族男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红楼梦》开篇,作者说宝玉有两个,一个是甄家的,叫甄宝玉,而另外一个生在贾家,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里排行第一,叫贾宝玉。作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把真实的东西看似隐掉了,甄士隐么,但是实际达到的效果却吸引了后世更多人们的追寻和探讨。甚至到了近现代,还出现了专门探讨和研究《红楼梦》的潮流学派,我们称之为红学家。

红楼梦贾宝玉最后留下什么(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1)

那么贾宝玉是假的吗?难道他仅仅是一块石头,化为了通灵宝玉,来这世上走一遭之后就什么都没留下吗?看完《红楼梦》的都知道,完全不是这样的。因为通读此书,贾宝玉这个人,他的思想,他的性格,他对待女性的态度,是非常真实而可信的,是有社会现实依据的。个人觉得贾宝玉这个人物,即便在我们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

比如有些男生,看见漂亮女孩,天生就会生出一种爱怜珍惜之感,而且还会不由地会有那种对女性美的一种更加高尚的情愫。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描述,是带有一定的形而上和审美内化之后形成的一种大美。贾宝玉身处贵族顶层,由于经济条件优越,他可以不必为温饱而发愁,但是贾宝玉并没有像当时的很多纨绔子弟那样因为自己的家庭地位和经济优越让自己变成为一个堕落子孙。他对仆人,对袭人,对自己爱怜的黛玉和宝钗,都倾注了自己的应有的甚至超越时代的关爱。仅此一点,曹老塑造的贾宝玉,就远远甩开了很多人物一大截。

红楼梦贾宝玉最后留下什么(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2)

在对待女性上,贾宝玉是有些泛爱主义,说白了就是哪个女孩都想爱,但这不能完全怪罪于他,这跟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关系重大。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中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都是以男性为主展开的,这就自然导致了贾宝玉那种总是处于万花丛中的状况。但是贾宝玉爱而不淫,对几乎每位在自己生命中出现的女性都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他对女人的爱完全没有那种龌龊和低俗之感,在那个女人天生就是奴婢的时代,他不计较她们的地位和身份,而是真诚地用心体验她们的爱与恨,苦与乐,生与死。对比于书中其他那些男人(不是叔嫂通奸,就是招花惹草,欺辱女性),贾宝玉这个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呢。

试想,在那样一个男性几乎主导一切的社会,那样一个女性地位很低的历史时期,贾宝玉敢于冲破社会陈旧习俗,敢爱敢恨,勇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且没有向权贵、父权专制和所谓的主流价值观低头,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良知的呼唤,把对人的思考和人最终要何去何从的问题,非常艺术化和生活化的为我们展现了出来。通过他对女性的态度,通过他对人性中黑暗和罪恶的批判、远离,我们可以全面看到一个真性情、菩萨心、审美超高的灵魂独立存在个体。

红楼梦贾宝玉最后留下什么(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3)

即便到今天,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依然值得我们揣摩和探讨。在对待女性的态度、在处理父与子的关系、在冲破时代的观念束缚等方面,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感悟的地方。贾宝玉不假,红楼一梦不是梦,所谓的人生正是在这种真与假、爱与恨、美与丑之间不断体验、切换、调整直至实现自我升华的过程。

文章最后,咱们一起来欣赏下哲学诗画最爱的歌词之一,从这简短的唱词中,我们肯定能多少体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背后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