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是以周朝为首的诸侯势力与商朝进行的一场大决战,以周朝胜利并取得天下共主地位而结束。但由于时间久远,传世史料很少,多经改动且语焉不详,已经很难还原此战背景、经过和双方兵力配属情况,存在较多有待进一步考订和深究的地方。本文以《史记》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史学家对此战的部分研究成果,以文学笔法为您呈现这一我国历史的重大战争事件。

战前背景

受命(周文王年号)七年,在位五十年的周文王去世,其次子姬发继位西岐(周),是为周武王。而在此前后,商纣王耽于女色,荒废朝政,奢靡无度,重用酷刑,亲近奸佞,诛杀贤臣,政治腐败,国势日衰,民怨沸腾,危机四伏。不仅如此,纣王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特别是对东南夷(九黎后裔)的战争旷日持久,虽然占据上风,取得决战胜利,损失十分惨重,耗费巨大,入不敷出,上下离心离德,社会动荡不安。王宫内妲己受宠爱,酒林肉池,费仲、恶来入中枢,大邑商名不符实,隐藏着巨大危机,各地诸侯和附属国有反叛迹象,商朝有帝位易主之虞,国家有灭亡之兆。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1)

刚愎自用、沉溺酒色的商纣王

为了稳定后方,集中力量对付东南夷,彻底平定南方,商纣王赋予周文王代商征伐西北的权力并放其西归。西岐在文王、武王的治理下,搁置与商朝的仇恨(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被商朝囚禁处死,他也被纣王囚禁了七年),放弃躁动的国策(立即进攻商朝),政治清明,轻徭薄赋,生产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百姓崇德向善,四方邦国来朝,国力日益强盛,特别是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发展,以王庭虎贲军最为精锐,多次取得了对犬戎、密须战争的胜利,又向东征伐,剪除了莒、黎、邘、崇等商朝的附属国,这一切都是小邦周围绕着“代商巡牧天下”战略而展开。

其实,对于西岐的壮大,商朝有所警觉,但东南夷的威胁更为直接,因而对成长中的敌人西岐只能采取“绥靖”政策。而西岐也清楚地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一击必中。

一征商朝

受命九年,周武王率领文武大臣前往太庙祭告天地和祖宗,继而率兵东征商朝,一直到达孟津,将文王的木刻神像放在车上,带到中军大营,以鞭策自己,激励全军将士。周武王告诉三军将士说:“我以西岐(周)太子姬发的名义,接受了先王(文王)临终前的嘱咐,起兵讨伐暴虐无道的商朝。今通告全军,所有爵位全部需要凭借战功获得。”以鼓动将士奋勇杀敌的信心、士气和动力。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2)

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期间演绎八卦

至此,周朝正式吹响了进攻商朝的号角,两个王朝共存的局面很快结束。

军师(前线统帅)发布军令:我奉命统领和指挥这支军队,乘船渡过黄河,最后过河的人将会被斩首。武王的船行进到黄河中央时,有一条白色大鱼调到船上,武王捡起这条鱼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宗,祈求伐纣成功。全军刚刚渡过黄河,天上就有一团火焰落到王屋山,变成一只金黄色的大鸟,它的叫声直冲云霄,摄人心魄,全军将士都非常害怕。这时,从各地赶来会盟的诸侯、方国和部落有八百多个,他们都说大军齐聚,讨伐商朝的时机已经成熟。武王说:“你们看不懂天命,时机并未成熟。”这时的商朝,虽然腐朽不堪,但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仍然超过联盟。

武王认为与商朝的决战条件并不充足,于是说服大家率军撤退了。

此后,周武王根据其父文王的经营策略,秘密与商朝多个附属国建立联系,策动他们归附周朝,收买商朝大臣作为内应,提供商朝和纣王的行动情报。同时,与东南夷开展外交“联谊”,由东南夷牵制商朝主力军队和朝廷注意力,转移纣王对西岐的视线,获得发展壮大的空间和时间。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3)

周武王誓师伐纣

二征商朝

两年之后,武王听闻比干上谏被纣王残杀,箕子被囚,微子外逃,商军南征东南夷未归,诸侯多叛商而归周,太师疵、少师彊等大臣纷纷投奔周朝。对于商朝而言,无异于自断臂膀。武王大喜,他认为举兵讨伐商朝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再次约会诸侯、方国和部落说:“殷商违反天道,暴虐无度,残杀忠良,祸乱百姓,最虐甚至,不可饶恕,我们要合力终结这个气数已尽的王朝。”

应者甚众,四方耸动。此时的周朝已经控制了天下六七成领土,但是其军事实力仍然比商朝军队弱,不得不联合其他反抗商朝的势力组成联盟。受命十一年十一月(周历一月),武王遵从文王遗命和部署,亲自征集并率领战车三百五十乘、虎贲甲士三千人、步卒四万五千人的主力军队东征,讨伐日薄西山而狂妄自大的商朝,周军连续击败了沿途阻击的商朝军队。当月下旬戊午,周军抵达孟津,在此与前来汇合的诸侯、方国、部落的军队联盟,武王被推举被盟主,领导伐纣战争。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4)

商朝疆域(与周朝同时存在)

武王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和誓词,全军士气高涨,志在必胜。武王一一历数纣王被妲己女色迷惑,荒废朝政,腐化堕落,亲小人而远忠臣,倒行逆施,背弃祖宗德行,违反天道人伦,将国家带向黑暗的深渊。所以西岐(周)首举伐纣大旗,汇聚天下的正义之师,接受天命推翻荒淫无道的殷商,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此战,只可胜,不可败。全军表示愿听号令,欢声雷动。

不断有各地诸侯、方国和部落的军队听到武王出兵伐纣的消息,主动率领军队加入伐纣的军队。等到武王誓词完毕,孟津已经汇聚了四千多辆兵车,战士不可胜数,军威得到极大增强。

全军冒雨东进,在汜地渡过黄河转向北上,至百泉折而东行。联军阵型严整,威武雄壮,前来阻击的商军望风而逃。一月甲子(周历三月甲子)拂晓,联军抵达朝歌70里外的牧野。武王祭告了天地神灵和祖宗,他左手拿着黄钺,右手举着白旄,向全军发布决战前总动员令(誓词)。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5)

周军、联军行进路线图

“西岐距离这里真的很遥远啊,若不是商纣无道,我们怎么会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地来到这里。”武王感叹说,“西岐的文武大臣和全体会盟的将士们,请握紧你手中的兵器,跟我一起发出讨伐殷商的誓言并坚决付诸伐纣战争的实践中。古人说母鸡不可以司晨,不然就会败坏了天道规矩。纣王无道,沉迷女色,致使成汤基业动摇,数百年江山摇摇欲坠,生灵涂炭,天怒人怨,不除殷商不足以重建天下秩序和伦理道德。今天我们共举义师,讨伐暴虐,不是简单地走几步路就停止了,不是取得几次小型战斗的胜利就满足了,我们要像那勇猛的老虎、黑熊、豹子一样,不达最终目标绝不罢休,那就是终结殷商王朝命数。不然,我们就会功亏一篑,就会沦为纣王的阶下囚。”

牧野之战

纣王听到以武王为首的联盟大军直扑朝歌而来,已经行进到牧野的消息,立即命令当地的守军竭力阻击,以争取调集兵力的时间。当下,商朝的主力军队还在南方与东南夷余部激战,短时间内难以回援朝歌。情急之下的纣王无奈,只好悉数派出王庭宿卫军队,临时征发囚徒、奴隶、战俘等组织了一支十七万人的部队(号称七十万,实为乌合之众)在牧野与武王的联军展开大决战。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6)

牧野之战(现代艺术作品)

岁末年初,冬天未尽,春天未到,寒风凛冽。两支大军数十万人在原野上紧张对峙。

一场决定两个王朝的命运和数十万将士生死的大战一触即发,没有任何调和的可能。

联军虽远道而来,人数较少,却士气高昂。商军人数虽多,却被动战斗,退无可退。

战场是武王和联军选择的,因为联军多战车,极适合在空旷平坦的旷野上驰骋作战。

先抵达预定战场的武王和联军,将军队沿着清水河(古黄河支流)北岸,面向东方列阵,迎击商朝军队。不久,一支数量庞大的商朝临时军团缓缓出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由远而近。

说来也奇怪,就在两军即将发起决战的时候,天空忽然变得阴沉起来,不一会儿就刮起了大风,接着又下起了瓢泼大雨,偌大的战场瞬间被笼罩在一片巨大的迷雾中,宛若当年黄帝、炎帝与蚩尤大战。冰冷的雨水沿着将士们的脸颊流下来,滴落到地上,汇聚成一条条小小的河流。

未决出战斗胜负前双方谁都不愿意撤离战场(认输),不愿拱手让出战略主动权。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7)

周军军师、联军前线指挥吕尚

“咚咚咚”的战鼓声骤然响起,“呜呜呜”的号角声响彻大地。

武王的虎贲军和战车部队在吕尚的亲自指挥下率先向商朝临时军团发起冲锋,泥水四溅,好像一堵移动的城墙,人喊马嘶和风声雨声交融在一起,变成一股沉闷的隆隆声。越来越近,商朝军团也迎面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他们虽然是由少量商朝卫戍部队、囚犯、奴隶和战俘的临时军团,甚至可以说是一支乌合之众,但是在周军精锐部队的冲击之下他们依然毫无畏惧,不顾狂风暴雨和周军的凌厉攻势带来的死亡威胁,义无反顾地迎面冲了上去。两支军队重重地撞到一起,立即发出持续不断的兵器抨击声和凄厉的惨叫声,不断有人倒下,血水溅洒一地,没有人看他们一眼。

商朝军团的阵型被吕尚率领的周军精锐冲乱,周军强悍的战斗力超出了商军将领的预料和认知,商军部分战线有动摇的迹象。周武王站在战车上观战,战机出现!武王挥动帅旗,指挥全军向商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击。从气势上来说,明显联军更胜一筹。原本人数占据优势的商朝军团面对联军排山倒海般的猛烈进攻,心理防线顿时土崩瓦解,纵然身体在将领和校尉的命令下坚持抵抗,动作明显放慢(迟钝)了很多,他们对战胜联军信心不足。战场天平开始向着联军一方倾斜,随着商军卫戍部队伤亡持续增加,商朝军团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进一步下降,而联军却是越战越勇。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8)

牧野之战(现代艺术作品)

但商朝军团毕竟人多势众,短时间内难以彻底击败和消灭,联军高歌猛进的同时,将士的体力消耗也非常大。正在这时,战斗转折点意外地陡然出现了:商朝临时军团一部分囚徒、奴隶和战俘倒戈起义了。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其影响是巨大且致命的,对商军的军心士气是沉重打击。

犹如遇到洪水冲刷的堤坝一样,庞大的商朝临时军团在经历激烈战斗后,遭受不可抗拒的人心向背的打击,整个战场防线顿时崩溃,十七万人的部队兵败如山倒,失去组织和指挥的军队变成了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联军在武王和吕尚的指挥下发动全线追击,商朝军团死伤无数,血水与雨水一起汇流到清水河里,染红了整个河面,木质的盾牌仿佛漂浮在一大片献血里,甚是瘆人。

大周第一王朝(小邦周是如何战胜大邑商)(9)

商朝、周朝服饰

联军(周军)与商军的决战以商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纣王听说商军大败,他知道兵力薄弱的都城朝歌不可能防守得住,不愿意落在武王和联军手中,成为阶下囚,就在鹿台自焚而死。

武王率领大军进入朝歌,来到鹿台,在马车上向纣王(尸身)射出了三支箭,下车后又用短剑击杀纣王,用大斧头砍下纣王的头颅,悬挂在一面大白旗的旗杆上(象征商朝君死国灭)。

享国六百年的商朝至此灭亡,周朝登上权力舞台中央,周王(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值得注意是的,那支南征东南夷的商朝主力军团在此前后都没有任何动作,没有任何作为。

【说明】

1、夏、商、周三个朝代(部族政权)是同时存在的,只是不同时期统治地位大小变化而已。

2、周文王中期曾经主动向商朝发起过进攻,被击败,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七年之久。

3、周文王是被商纣王册封为西岐王(周国王)并赋予征伐西北蛮夷的权力,秦国与此很像。

若干未解之谜:

1、周武王首次东征伐纣,为何中途看到金乌落地说讨伐商朝最佳时机还没有到(退兵)?

2、第二次东征伐纣,周武王率领的周军共有四万八千人、三百五十辆战车。在孟津发布动员大会后,前来会盟的各方诸侯、方国、部落军队战车多达四千多辆。若按照周军的配置,联军总数超过五十万,远远多于商朝的十七万(号称七十万),与后文所述联军看到商朝庞大军团感到害怕不符,也称不上以少击多。那么,联军兵力数量可能是多少?

3、牧野战场是平坦的旷野,适合联军发挥战场的威力,不适合商军步兵作战,为什么商朝也把牧野作为战场,宁愿以己之短,功敌之长,而不是其他更适合商军步兵作战的地方呢?

4、面对以周军为核心的联军进攻,商朝最有利的策略是坚守城墙坚固的都城朝歌,消耗疲惫联军,争取南征军团回援。可商朝在决战中为何放弃城池有利条件,在旷野决战呢?

5、即便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失败,纣王自焚而死,南征的商朝军团实力仍然非常强大,具备与联军继续抗衡的资本,商朝还有翻盘的希望。可为什么他们无动于衷、没有动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