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的某天晚上,刚在国家大剧院演完歌剧《汤显祖》,指挥家彭家鹏被从苏州来的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追着,在夜里两点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此前已经见过数次,朱昌耀希望请彭家鹏去苏州,担任新成立的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但彭家鹏对此犹豫再三:比起北上广,苏州是个小城,能招到一流的演奏人才吗?乐团可以得到长久的发展吗?中国各地已经有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团了,这支新军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2017年年末,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正式成立了,彭家鹏打消了一切顾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苏州。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民族管弦乐团,它初出茅庐就技惊四座。成立半年,乐团就登上“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舞台,被音乐节艺术总监叶小纲视为“惊喜”;“满周岁”后更是在国家艺术基金和江苏省艺术基金的扶持下,拉开了为期一个月、跨越9个国家、总行程2万多公里的欧洲巡演。几乎每一场演出都座无虚席,谢幕之后要加演4首观众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支乐团是如何做到的?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江南(既是江南的又是世界的)(1)

乐团艺术总监彭家鹏

高薪产生吸引力,末位淘汰带来危机感

为了吸引一流的人才,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开出了全国同类乐团最高的薪酬。首次招聘,有500多人前来应聘,均是海内外知名演奏家及各大音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如今,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拥有演奏员80余人,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硕士学历以上占到30余人。

当然,除了高薪,还有许多因素吸引着这些有才华的年轻人。来自中国台湾高雄的周云捷,是低音大提琴演奏员,曾在美国的乐团工作过9年。吸引她来到苏州的,是这支崭新乐团蓬勃的活力。她说:“在这里,我们排练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新鲜的,这让已经工作了9年的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能够如海绵般吸收新东西。”此前在香港中乐团工作了10年的高山与爱人崔灿于2017年离开香港,双双加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吸引高山的,是苏州的江南韵味,以及乐团对民族文化的独特解读。

有了优秀人才还不够,还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促进团员之间的磨合,稳步提升乐团整体水平。为此,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度,每年都会对所有团员进行考核,淘汰不合格的成员,让大家时刻保持危机感。去年第一次考核后,就有14位不达标的团员跌入第二梯队,半年后他们将接受二次考核,可能就此出局,也可能重新复活。与此同时,乐团又招到了一批优秀成员,补充新鲜血液。

“我们去年演了70多场,今年预计要演满100场。”彭家鹏告诉记者,“高强度的排练和演出,加快了乐团成员之间的磨合。这些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团里来练琴,像他们在大学时每天去琴房练琴一样。一个好的乐团一定要给团员以归属感,让他们有一种以团为家的温暖。”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江南(既是江南的又是世界的)(2)

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

从苏州到长三角,从江南走向世界舞台

4月19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将亮相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为申城观众奉上一台“风雅颂之交响”原创作品音乐会。大乐队加上合唱团,参演总人数将达260人。这是乐团成立一年多来,第二次来上海演出了。一年来两次,彭家鹏还嫌不够。“苏州离上海这么近,而且上海有这么棒的听众,他们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希望多在这里接受观众的检验。”彭家鹏说。他还希望,可以借着演出的契机,多与长三角的乐团进行交流,比如音乐会的合作,比如委约作品的共享。

“风雅颂之交响”的上半场,全都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新近委约的原创作品:李滨扬的《烟雨枫桥》,郝维亚的《莲》,以及刘长远的《丝竹里的交响》。光听名字就能发现,这些作品全是江南的声音。《丝竹里的交响》更是直接取材自江苏民歌《姑苏风光》,太湖的船歌、水乡的浪花、寒山寺的钟声,都在音符之中。

“西洋交响乐作品多得演也演不完,相比之下,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太少了,所以我们希望能委约一批一流的作曲家,创作出既接地气又有水准,既有中国风格,又具备国际视野的民乐作品。”彭家鹏说。如今在全中国,有80多家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的数量不在其下。但相比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受到的关注更少。彭家鹏相信,随着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强,会有越来越多人爱上民族音乐。因为民族音乐就像我们的母语,有一种天然的文化亲近性。

去年在欧洲9国13城巡演的成功,让乐团对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有了更大的信心。他们带去的《澳门随想曲》《抒情变奏曲》等曲目都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极大欢迎。未来,彭家鹏希望能和国外知名交响乐团合作音乐会,可以采取一方演半场的形式,也可以组成全新的联合乐团共同演出,让中外音乐、中西文化碰撞出新的惊喜。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