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周桂梅

舞阳县保和乡关庄村位于舞阳县保和乡西部,距离漯河市区约60公里,距离舞阳县城区约13公里,西北临330省道。村子紧靠澧河北岸,甘江河在村西汇入澧河。相传,明代关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关庄。

民间故事羊破寨(郡马落户关公过河)(1)

关庄村流传着有关清朝郡马的传说。

明末清初,关庄村有一姓关的财主,他喜欢置买田地,据说舞阳至叶县的田地都归属在他的名下。老百姓要想从他手中租种一些田地,必须出三倍的价格才行。这可苦了当地百姓,大家给他当牛做马,生活极其贫苦。

关姓财主倚仗财大气粗欺压百姓、肆意妄为。时间长了,他竟敢不向朝廷纳粮。每当朝廷派人来催促他纳粮,他都找各种理由拒绝。于是,朝廷就委派当朝郡马王大人来关庄督查此事。

郡马微服私访,以商人名义入住关庄,高价从关姓财主那里收购田地,不久关姓财主的土地就所剩无几了。关姓财主找到这位商人,问他哪来这么多钱财买地。这时,郡马的随从亮出尚方宝剑,大声喝道:“郡马爷王大人在此,还不快快跪下认罪!这次朝廷不惜万两黄金赎回田地,为的就是一方百姓有衣穿、有田种。”

关姓财主一听吓傻了,他没想到朝廷会用这种方式来整治他。所有的田地都被巧妙地买走了,换取的银两也被郡马分给了当地老百姓。现在他一无所有,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光,再也没脸在关庄待下去,只好连夜携眷逃走了。

后来这位郡马就在关庄落了户,如今在关庄村村北还有王姓郡马的墓。

在关庄村,还流传着“关公过河”的传说。

关公,即关羽,被民间奉为财神,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关庄村在澧河北岸。过去,由于两岸没有桥梁,村民们来往靠摆渡船过河。有一摆渡艄公住在澧河北岸。他虽然长年累月辛苦摆渡,仍是一贫如洗。

这天夜晚,月朗星稀,对岸有一个牵马的人吆喝着要过河,摆渡的艄公很不乐意,但为了挣钱糊口,还是把牵马人摆渡过河。临下船,艄公要摆渡钱,牵马人没有给钱,只是拍了拍马屁股,马拉了一些屎蛋蛋。那人牵马下船,转眼不见了。艄公很不高兴:过河不仅不给钱,反而让马拉了一船头!就把马粪都扫进了河里。

第二天一早,艄公看到船头没打扫干净的马粪全是一粒粒金子,这才恍然大悟:昨夜过河的定是财神关公!艄公做了一条新的渡船,在岸边立了关公神位,天天烧香还愿,祈福求财。后来,这里香火越来越旺,关公神位处就成了关帝庙,河北岸的庄子就叫关庄。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当年的关帝庙已不复存在,唯有美丽的传说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前,关庄村村南的澧河上有一座48孔桥。当年为了阻断日寇向西进发,这座桥被炸毁。桥炸毁后,鲁山、宝丰、平顶山等地的车辆无法通行,人们就造了一艘大船,在关庄村挑选了30名青年做船夫摆渡。

新中国成立后,关庄村村民王会、任挺彦、王合、王晴等都曾在关庄渡口做过艄公,为两岸群众摆渡。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当地政府在渡口处修建了一座木桥,直通关庄村,当地百姓称这座桥为“半河木排桥”。随后,政府部门又在这里修建了混凝土双曲拱桥。2003年至2004年,此处建成澧河大桥,成为通往平顶山、鲁山的交通要道。桥上车辆每天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