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始于邯郸的一个著名成语景点—黄粱美梦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2)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3)

黄粱美梦【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

唐朝开元年间,有个叫卢生的年轻人,生活非常贫困。他进京赶考,在邯郸一家旅店里遇见吕翁。卢生向吕翁说起自己的家世,不住唉声叹气,怨恨自己的命运不好,没有过什么好日子。吕翁听了,便取出一个枕头来说:“你枕着它睡一觉吧,它会使你心满意足的!”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4)

  这时候,店里正煮着小米饭。卢生听吕翁这一说,等不到饭熟,就连忙接过枕头睡下。刚刚合上眼,他就梦见自己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妻子;自己中了进士,做了大官,还立了战功,后来又当了丞相;而且儿孙满堂,个个功成名就。突然他一觉醒来,梦中的情景已经无影无踪,他还穿着那件破烂衣衫,道士仍然坐在他的身旁,店里煮的小米饭还没有熟呢!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5)

  学生们根据成语的意思加上自己的理解制作了内容丰富的成语手抄报,宣传推广成语文化,曙光第二小学的小小少年在行动!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6)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7)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8)

跟着成语游邯郸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9)

黄粱美梦成语典故的发生地就位于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黄粱梦的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始建于宋代,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0)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1)

  景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黄粱梦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向西。馆内有三大殿:钟离殿、吕祖殿和卢生殿。卢生殿内有青石雕就的卢生“一枕黄粱”的卧像和壁画。在三大殿东侧新建了一个“中国名梦馆”,侧重于介绍中国的“梦文化”,包含中国的主要名梦,如“黄帝梦游华胥国”、“秦始皇梦与海神斗”等,还制成了二十来幅大型壁画,演绎了这些“名梦”的故事。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2)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3)

小成语 大道理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4)

“黄粱”是小米饭。黄粱美梦常用来比喻虚幻的不切实际念头,嘲讽不脚踏实地做事的人,整日做美梦胡思路想,到头来一场空。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怎么运用“黄粱美梦”这个成语了吗?给大家举个例子:每次期末考试完,老师公布成绩的时候小宗都会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可每一次的学习计划都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那么最后考试第一的理想也不过是黄粱美梦罢了。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5)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6)

成语印象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7)

黄粱美梦这一典故曾被毛泽东引用在《清平乐·蒋桂战争》,古诗全文如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引用了这个典故,是把蒋介石等新军阀妄想用武力征服中国的野心比作不能实现的黄粱美梦。

成语典故源于临淄的是(曙光第二小学成语典故)(18)

  黄粱美梦不仅被多次引用在古今文人诗句中,而且也被创作成戏曲、国剧、话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此成语的给后人带来的影响之深之广。

来源丛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