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真实的女主
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变的德国电影“3096天”上映后引起轰动。原书作者也就是受害者叫娜塔莎·坎普希(Natascha Kampusch),1998年她被人囚禁在地窖,2006年逃跑出来,正好3096天。这中间发生的不只是囚禁性侵,还有更深的案中案。
娜塔莎1988年2月17日出生于奥地利,她的母亲叫布丽吉塔(Brigitta),父亲叫路易(Ludwig),因为感情不佳,在娜塔莎还小的时候,他们就分居了。
被绑架前的娜塔莎
1998年3月2日早上,年仅10岁的娜塔莎·坎普希在上学途中被36岁的沃夫冈·普里克洛普尔的人绑架,关在一个5平方米的车库地下室。由此开始了长达8年的囚禁生活。
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是一名电讯技术员,平时生活很有条理,很少和人交往,而他生活的村庄里,人们相互很友好,但并不过问别人的私事。
绑架者沃尔夫冈
娜塔莎失踪后,奥地利警方全力追查,还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了国外。很可惜,所有的调查都是徒劳的,娜塔莎一直音讯全无。
在被解救后,娜塔莎接受奥地利全国直播的电视采访,她向公众描述她在地牢里囚禁的恐怖生活,说自己会非常的疯狂,非常愤怒,在最开始的那段时间会向墙上摔水杯。
她当时只是一个小女孩,被绑架六个月后,她开始请求沃夫冈拥抱她,到了她14岁时,她离开了地下室到楼上的房间和沃夫冈共眠,但即使睡觉沃夫冈也是用锁链把她铐起来。甚至娜塔莎有过被剃光头发,还被强迫像个奴隶般地半裸做家事。
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偶尔带她出去走走,不然的话她会发疯。囚室的狭小空间引起她的幽闭恐惧感。囚室里通风设备的噪音让她难以忍受。
地下室的楼梯
沃夫冈强迫她尊称他为“主人”或“大师”,娜塔莎一个星期被打约200次、在打她的时候,如果娜塔莎发出痛苦的声音,他就扼住她的喉咙,把她的头摁进水缸里,知道她失去意识。
在最初两年里,沃尔夫冈不让她看新闻,后来允许她读一些报纸,但是他总是控制着一切,以免她在书或报纸的边缘留下信息。曾经带她到村庄里散步,或者是上街购物,警察认为娜塔莎有数次机会逃脱,但没有采取行动。
地下室
娜塔莎·坎普希对公众描述说,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是个患妄想狂者。可是她在电视访谈中,称呼沃尔夫冈为“先生”,说他为她庆祝生日,和她一起过圣诞和复活节,还会给她买礼物。
她认为沃尔夫冈对自己的行为很内疚,但是他一直试图压抑这种内疚感。虽然娜塔莎似乎对沃尔夫冈怀有“同情”的倾向,但是据她自己在各种访谈中的叙述,她又似乎没有那种对沃尔夫冈的依赖感,就是后来人们推测的那样,因为这种依赖感而不愿离开沃尔夫冈。
娜塔莎说自己唯一的念头就是从囚笼里逃脱。每次沃尔夫冈带她出去的时候,他总是让娜塔莎走在他的前面,以免娜塔莎逃脱。娜塔莎也不能向别人求助,沃尔夫冈威胁她,如果她对任何人说了什么,他就把那人杀掉,她不敢冒险。
娜塔莎曾经用眼神向行人求救,但徒劳无功。娜塔莎曾经试图从普里克洛皮尔的车上跳下来,但是他把她拉了回来,把车加速开走。她说试图逃离太冒险了,她害怕逃离失败后会被沃尔夫冈杀害。她曾幻想自己用斧子把他的头砍掉。
直到2006年8月23日,她趁机逃出。她说,自己从绑架者的囚室中逃脱是完全自发的行为。她从大门跑到花园,因为身体虚弱感到眩晕,她跑到街上从敞开的窗子看到一个妇女在厨房里忙碌,就请她给警察打电话,这位妇女最开始不让她进房子,怕她踩坏草坪。
娜塔莎获救后,44岁的绑架者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逃脱了警方的追捕,但于当晚卧轨自杀。娜塔莎在护理者的陪同下到法院看望绑架者的遗体,她被获准几分钟的时间单独向他的遗体告别。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随后在维也纳南部某地以伪名埋葬,具体地点也没有吐露,以免引起公众更大的愤怒。
在娜塔莎接受警方的调查时,拒绝回答一些个人化的问题,警察说她可能和绑架者之间存在隐情,但是警察没有吐露详情。娜塔莎对媒体说,她很遗憾沃尔夫冈采取了自杀的行为,因为沃尔夫冈可以使她和警察获得更多的解释,但是她也提到她再也不想提及这个人。
获救后接受电视采访
娜塔莎·坎普希在被发现时虽然皮肤苍白,健康状况却似乎不存在问题,思维也似乎很清晰。随后娜塔莎·坎普希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一位法庭指派的心理医生,雷哈德·霍尔先生说娜塔莎并没有仅仅把沃尔夫冈·普里克洛皮尔当成绑架她的坏人,他暗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恋爱关系。普里克洛皮尔对娜塔莎来说不只是个残酷的绑架者,他还充当父亲、朋友、甚至可能是情人的角色。沃尔夫冈的邻居约瑟夫和杰斯克也证实这一说法。
杰斯克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时常在花园里看到娜塔莎。他们也一起开车出行,每次娜塔莎都友好地向他们挥手。而在普里克洛皮尔死后,娜塔莎要求向他的遗体告别。在普里克洛皮尔的棺材旁,她点燃了一根蜡烛,这是一种庄重、亲密的表示悲伤的方式。
娜塔莎·坎普希对普里克洛皮尔死亡的反应,让人们推测娜塔莎可能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普里克洛皮尔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
来看一下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解释:
指某些人在遭到绑架,生命完全处在绑架者的控制之下,并且时时感到生命威胁时,会对绑架者产生一种精神依赖,对绑架者保留自己生命产生感激之情,甚至在感情上产生认同感,认为绑架者是自己的保护者和亲近者,这种心理状况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中国洛阳发生的地下室囚禁案,被囚禁者也有类似的症状。
警察有另一种怀疑,就是沃尔夫冈把娜塔莎当成性奴隶。这种性关系在西方被称为BDSM,“奴隶”的“主人”对“奴隶”的生活、甚至生命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样“奴隶”对“主人”形成绝对的心理上的依赖,服从“主人”的绝对权威,以此满足“主人”的控制欲,甚至在某种情形之下,满足“奴隶”的被控制欲。在“奴隶”对“主人”产生心理依赖的同时,“主人”也可能产生对“奴隶”的心理依赖,把自己当成奴隶的唯一保护者,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娜塔莎拒绝吐露过多的关于他们之间关系的信息,这可能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而她对绑架生活的谴责和她对绑架者的态度又存在矛盾之处。
这是一例震惊世人的案件,在奥地利这个小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公众愤怒地谴责绑架并囚禁10岁女孩的行为,同时对娜塔莎·坎普希的状况非常关注,希望给予更多的帮助。
当娜塔莎逃出囚牢一年后,一切渐渐归于平静后,有人却发现此案中另有隐情,案中有案。
奥地利儿童失踪案专家马丁·瓦布勒(Martin Wabl)博士出版了一本书,书中的内容牵出了后面的案中案。
马丁是奥地利有名的儿童失踪案专家,曾参与多起相关案件,其中包括娜塔莎的失踪案。在马丁的书中,他称沃尔夫冈虽然自杀了,但策划此案的真凶并没有被抓到,而真凶之一就是娜塔莎的亲生母亲布丽吉塔。
根据马丁的调查,布丽吉塔在娜塔莎幼年时期就开始酗酒,还经常殴打女儿,并给女儿拍过多张裸照。
在对沃尔夫冈的调查中,还发现布丽吉塔与沃尔夫冈是彼此认识的,他们经常在同一家酒吧喝酒,而绑架娜塔莎就是在那里策划的。
马丁还指出,在女儿失踪时,布丽吉塔与警方会面,她的情绪很稳定,甚至不急于寻找女儿,已经失去所有的希望了,这话让他起了疑心。
马丁是经验丰富的儿童失踪案专家,在他参与过的案子中,从来没有一位母亲这么快就放弃了,那些母亲无一不情绪激动并且会坚持地寻找孩子。
而娜塔莎的父亲路易没有替步丽吉塔辩解过(此时已经离婚),甚至是对女儿的虐待一事,也未曾否认过,这更加大了布丽吉她的嫌疑。
而妈妈布丽吉塔在一次喝醉的情况下,对朋友亲口承认,娜塔莎被绑架都是她亲手策划的,都是她的错。
就在媒体认为这是炒作时,马丁就此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将布丽吉塔告上了法庭,并列举了多项证据。后续的审理和调查却不太顺利,因为娜塔莎不愿意配合,也不想追究,此案不了了之。
2008年6月开始,娜塔莎·坎普希开始在奥地利私营电视台Plus 4中担任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并且她出版了两本书,赚取了大量的稿费。
娜塔莎买了那栋囚禁她的房子
几年后,娜塔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用接受采访得到的钱买下了沃尔夫冈的房子,又住回了魔窟,她觉得那里才是安全的地方,而外界对此都不能理解。
到底真相如何,娜塔莎和沃尔夫冈的关系是不是如人们推测的那样,娜塔莎的妈妈和绑架女儿的沃尔夫冈是什么关系,可能成为永远的秘密。
谢谢观看!请点赞和转发,鼓励一下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