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专项提升(海韵教育以高考为目标)(1)

  今年的高考数学卷,又意料之中地火了一把。大家热议的核心无非在于:太难了。

  难,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究竟是怎么难的?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对我们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实质的意义。

  关于新高考的题目,网上已经分析得够多了,细节就不再重复。我们只做一个大方向上的总结:

  1.显著增加了题干阅读量,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很高;

  2.联系实际场景出题,且场景都是新场景;

  3.计算步骤多,计算量很大;

  4.需要现场推理分析的点较多;

  5.基于课本内容,但角度非常新颖,不可能提前刷过。

  6.多种知识点混合交叉,非常考验临场的理解应用能力。

  而如果大家有小学奥数书籍、或者辅导机构的课后练习,不妨拿出来略微对比一下。你不难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举两个例子:

  例题1:每猴4个桃,还剩10个桃;每猴5个桃,缺了5个桃子。请问共有多少只猴子?多少个桃?

  例题2:一列火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火车长100米,每分钟行400米,通过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但凡是中低年级学过奥数的同学,这时候就会争先恐后叫嚷着:“老师,我学过我学过!第一个是盈亏问题!第二个是火车过桥问题!!”

  然后,根据他们学过的标准技法,就可以直接套用解决了。

  例1解法:

  根据盈亏公式

  猴子=(10 5)÷(5-4)=15(只)

  桃=4×15 10=70(个)

  答:猴子有15只,桃子有70个。

  例2解法:

  根据火车过桥公式

  过桥时间=(桥长 车长)÷速度=(6700 100)÷400=17(分钟)、

  答:通过大桥需要17分钟。

  然后,我们来对比一下这种所谓“奥数问题”,与新高考出题方向的差别。

  (备注:蓝色为奥数橙色为新高考。)

  1.阅读量极少,看一眼就能明白意思,很多同学甚至不看题,只看条件数字也能做对。(过时奥数专题)

  1.显著增加了题干阅读量(新高考)


  2.完全都是套路化的场景,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过时奥数专题)

  2.联系实际场景出题,且场景都是新场景(新高考)


  3.计算量极小,只要知道公式几乎可以口算。(过时奥数专题)

  3.计算步骤多,计算量很大(新高考)


  4.分析步骤几乎为零,只需要知道一个公式即可。(过时奥数专题)

  4.需要现场推理分析的点较多(新高考)


  5.脱离课本,但角度极为陈旧,只要是个人都见过做过。(过时奥数专题)

  5.基于课本内容,但角度非常新颖,不可能提前刷过(新高考)


  6.毫无知识点交叉,每题只考一个标准类型。(过时奥数专题)

  6.多种知识点混合交叉,非常考验临场的理解应用能力(新高考)

  看到这里,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点震惊?

  大家又是否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同学,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最终数学却连及格的门都摸不到?

  因为流传了多年的常规课外辅导,与新高考的改革方向,几乎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驰的

  与之对比,我给大家两道基于课内知识,不算很难,但符合新高考出题方向的题,大家可以一起感受感受。

小学数学专项提升(海韵教育以高考为目标)(2)

  例题3:

  长途汽车不准点一直是困扰广大市民的问题。为了提升准点率,公交公司开始考核每位司机到达指定站点的时间。按照规定,公交车应该在11点15分准时到达A站,统计王师傅和李师傅在几天内的到达时间并绘出右图。按照考核规定,谁的平均到达时间更接近11点15分,谁就能获得更高的奖金。

  (1)请分别计算王师傅和李师傅的平均到达时间,并判定谁能获得更高的奖金。

小学数学专项提升(海韵教育以高考为目标)(3)

  (2)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后,大家的平均到达时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发现了某些新的问题。比如某个月,王师傅和李师傅的平均到达时间都是11:20分,但群众一致对王师傅更加满意。领导想要分析原因,于是查看了两位师傅的详细数据:

小学数学专项提升(海韵教育以高考为目标)(4)

  请简述为什么平均到达时间一样,大家却对王师傅更满意?

  以及帮助领导设计一个更好的考核标准,说清新考核方法的具体算法。

  (3)请利用新的考核方法,计算另外两位司机师傅的考核得分,并判定哪位师傅在准时方面表现更好。

小学数学专项提升(海韵教育以高考为目标)(5)

  例题4:

小学数学专项提升(海韵教育以高考为目标)(6)

  周一到周五,小明都坐爸爸的车去学校上学,然后爸爸再开车到单位上班。傍晚下班时顺路去学校接小明放学,然后一起回家。周末时,妈妈每天早晨开车带小明去少年宫上课,上完课直接回家。具体的路线图,以及每一段的距离,请参考上图。

  根据某市的规定,私家车在某些特殊路段受到单双号限行的约束,不巧从小明家到路口这一段就是如此。在每月单号,只能走左边那条路;在每月双号,只能走右边那条路。已知某年2月份共有5个周六,请问在这个月里,小明家的车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如果单论知识点的话,这两题所用到的,均为非常基础的课内知识。

  例3用到了: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时间单位的加减运算。

  例4用到了:平年闰年判定,确定日历,单双号(奇偶性)。

  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对小学生来讲,想把这两题从头到尾做对,其难度是很高的。如果把这种题目出在毕业考试中,哪怕是出在初中摸底考试中,都会有大批的孩子出了考场就吐槽:

  太难了!

  这都是什么玩意!题都读不懂!

  计算量巨大!根本没时间算!

  考得啥啊?太偏了,平时练的一点没考!

  太难了!太难了!

  你看,跟高考生出来之后的吐槽几乎一致。

  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目的出题方向,跟大家平时习惯的讲专题、总结套路、刷题练熟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你时间花得再多,如果不练到核心能力,是根本无法下手的。

  核心能力,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几条:

  1.显著增加了题干阅读量,对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很高。

  首先这两题阅读量很大吧,估计不少人题都读不完、读不懂。

  2.联系实际场景出题,且场景都是新场景。

  场景都是很新颖的吧,具体问题是嵌入到现实中的。

  3.计算步骤多,计算量很大。

  计算过程比较长,一般孩子很容易出错。

  4.需要现场推理分析的点较多。

  需要现场分析的地方有不少,比如第一题对“准时”的理解,第二题对“5个星期六”的理解。

  5.基于课本内容,但角度非常新颖,不可能提前刷过。

  都是完完全全的新题,所有人在同一起跑线,需要现场分析,学过再多套路也白学。

  6.多种知识点混合交叉,非常考验临场的理解应用能力。

  知识点交叉也很多,你甚至无法把这类题划分类型。

  综上,高考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它毕竟是最终的目标。如果一开始方向就走偏了,即便再努力也是悲剧。

  关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大家真的不能再沿用多年的套路了,改变需要从当下做起。谁开始得早,谁最先重视这些核心能力的训练,谁就是先知先觉的第一批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