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老天又不作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
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作为一个父亲,看见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前头,心情总是很不好受的。
七十一岁上,他的最得意的门生颜渊也先他而死了。
颜渊名回,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从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在孔子的学生之中,他是最为孔子器重的一个。孔子曾经说他:“吃粗饭,喝清水,住在又窄小又破陋的地方,要是别人就憋死了,可是他还是照常很愉快。”“一个人在学习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从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了。”
颇渊不仅学习用功,并且还很聪明。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和颜回比,你觉得你们两个谁更聪明些?”
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他相比?颜回学到一个道理就能悟出十个道理,我呢,至多能悟出两个道理。我比他差远了。”
孔子说:“对,你没有他聪明,我也没有他聪明,咱们两个都赶不上他!”
颜渊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虚心。他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象干旱的土地吸吮水分一样,全部吸收,不使它有一点流失。为此,孔子曾经批评过他对老师服从太过。但是,孔子对他这种谦虚的求学态度,却是十分赞扬的。
“我和颜回谈一天话,他也不反驳一句,看起来好象笨得要命。但是,我事后观察一下他对我所讲问题的理解,却常常发现他是很能发挥的。他不笨,是个谦虚的人啊!”
另外,象孔子一样,颇渊还是一个颇有修养的人。孔子就曾对他说过:“有机会就想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没人用时,也能心安理得,在这一点上,只有咱们两个可以做到啊!”
凡是教过书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一个得意的门生,往往比对自己亲儿子的感情还要深厚一些。颜渊是一个用功、聪明、谦虚、有修养的好学生,简直就是一个小孔子,所以他一去世,引起了孔子的极大悲坳。
孔子哭道:“老天爷啊,你简直要了我的命了啊!老天爷啊,你简直要了我的命了啊!”
学生们见老师过分悲伤,恐怕损害了老师的身体,上前劝道:“老师,您太悲恸了!”
“悲恸?”孔子哭着说道,“这个人死了再不悲恸,还悲恸谁呢?”
这时,颜渊的父亲颜路来见孔子。他也很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因为家穷不能厚葬,心里很是难受,来跟孔子商量办法。这时孔子也很穷,值钱的东商只有一辆出门坐的车。如今孔子年纪这么大,还要经常和一些官府中的人物打交道,出门没有车怎么成呢,总不能把车卖了啊!两位老人说着说着,都伤心地哭起来。
学生们见老师伤心,同时念及颜渊平时的好处,大家凑钱,把颜渊厚葬了。
颜渊死后不久,齐国发生了政变,掌握政权的贵族田氏把齐国的国君齐简公杀了。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宰我当时在齐国,在这次政变的混战中被打死了。孔子听说了,又流了一次泪。
前次的泪水未干,后面的泪水又接上了,第二年,七十二岁的孔子,又失去了另一个忠心耿耿的门生--子路。
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学生中最没有师生界限的一个。和颜渊相反,子路有时对老师好象很不尊重,甚至当面顶撞老师。不过,他是个直性子人,正直,勇敢,说得出就做得到。更惹人喜欢的是,你只要指出他的缺点,他就高兴。
子路死在卫国,并且死得很惨。
原来逃亡到晋国的卫公子蒯聩,一直没有忘记争夺王位,公元前480年,他又回卫国来与自己的儿子卫出公争夺王位了。
子路当时在卫国贵族孔埋的家里做事。孔埋是蒯聩的外甥,孔理对自己的舅舅蒯聩回来与表兄争夺王位是不赞成的。可是,孔埋的母亲,就是蒯聩的姐姐,支持蒯聩发动了政变。
孔埋的母亲强迫孔理参加政变,孔埋不愿意,藏到厕所里。母亲拿着戈,舅舅带着五个武士把他从厕所里找出来,胁迫他立誓盟约,支持政变。
孔埋有一个家臣名叫案宁。他偷偷跑进宫去,告诉卫出公,并护送着卫出公逃往鲁国。这时,子路在城外办事,奕宁护送卫出公离城后告诉了子路。
子路听到消息,便往城里赶。走到城门跟前,迎面碰见了子羔。子羔一也是孔子的学生,现今也在卫国做事。他对子路说道:“快走开吧,城里正乱呢,马上就要关城门了,你怎么还往是非之地去呢?”
子路答道:“在人家的家里做事,主人出了事不敢出头,算什么英雄好汉!”
子路说着便挤进城门去。孔埋的态度很坚决,他始终不同意舅舅的作法,所以,当子路到来的时候,他还被看押在准备盟誓的坛台上。子路一见,立即喊道:“你们要夺王位,自己去夺好了,何必一定要让他跟着去呢?你就是把他杀了,仍然还会有别人来反对的。”
蒯聩见子路来势汹汹,并且也风闻子路的勇敢,一时不知如何才好。子路认为蒯聩可能已经怕了,便威胁道:“你要是再不放人,我可就放火了。”
子是,子路便在坛台下准备放火。蒯聩一看,急忙派两个武士来与子路格斗。子路本来想吓一吓蒯馈,把孔理救出来算了,不提防蒯聩会派武士来,一时措手不及,被冲过来的武士刺伤了一只臂膊,并将帽缨打断了。子路一边系着帽缨一边说:“好汉临死的时候,帽子还是要戴端正的。等我戴好帽子,再与你们拼个死活!”
可是,那两个武士哪里理会他这一套书呆子的话,当子路结扎帽缨的时候,乱刀齐下,早把他砍成肉酱了。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政变,便想,子羔还可能回来,子路怕危险了。果然,过了不久,子羔回来了,紧接着有从卫国逃出来的人告诉孔子说:“子路死了。”
“死得惨吗?”孔子问道。
“被剁成肉酱了。”
“快把酱缸的盖子盖上,我心里难受啊!”孔子喊大哭起来。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开春,孔子便病倒了,经过子贡、子夏、曾参等人的精心护理,病情才稍有好转。
一天早起,子贡来看老师,只见孔子已经起身,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低声地唱着歌:
泰山要倒,
梁柱要断,
人也象草木一样啊,
要枯,要烂!
子贡急忙上去,扶住老师,问道:“大清早,您的病还没好,怎么跑到大门外来了?”
孔子说道:“我正在等你来呢。你要再不来,可就晚了啊!”
子贡忙安慰他:“老师不要乱想,您是会健康起来的。”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坐在两根柱子之间受人们的祭奠。夏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东台阶上,周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台阶上,殷代人的棺材是停在两根柱子之间的。我的祖先是殷人,我大概活不久了啊!”
子贡发觉老师的心情不好,急忙把他拄进屋里,让他躺下。子贡正想安慰他几句,孔子又说话了:“没有人了解我啊!”
子贡忙说:“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
“只有到了寒冬,人们才知道松柏是不会凋零的啊!”孔子只顾说自己的,“我也不怨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一生刻苦学习,我的成就,只有天知道啊!”
“你把知识传授给了我们,我们会再传下去的,您的成就,后世是会知道的。”
“不过,从今天起,我不能再说话了。”
“您要是不说话,我们做事以什么为依据呢?”
“老天爷一声不吭,什么话也不说,还不是照旧有春夏秋冬,万物不是照样在生长吗?”
子贡见老师说话少气无力,不再说什么,给他掖了掖被子,扭头楷了楷眼泪。果然,从这天起,孔子没再说话,一连七天,水米不进,终于离开了人间。
孔子死后,鲁哀公作了祭文,在祭文中尊称孔子为“尼父”。学生们把孔子的遗体埋葬在曲阜城北泗水旁边,也就是如今被人们称为“孔林”的地方。
从前,父亲死了,儿子是要守三年孝的。孔子的学生,象失掉了父亲一样,很多人在他的坟上搭了棚子,守了三年。三年后,子贡还不愿离开,他又在老师的坟边住了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