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当地的国学班提出一个问题,孔子文武双全,但颜回却英年早逝,什么原因呢?一派意见是,颜回咎由自取,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怪老师和学校是大逆不道,难道需要孔子和国家理赔吗?另一派的意见是,孔子难辞其咎,不重视体育,过分欣赏等于捧杀,颜回的课业负担太重(颜回是孔子整理文献的关键助手)。
难道颜回真的该死?抑或,难道孔子如此冷酷?
颜回之死,首先是自身原因,但不能过分苛责。颜回完全可当选以“中国好人”,颜回死,孔子哭天喊地(“噫!天丧予!天丧予!”),同学们十分悲痛,后世尊也之为颜圣。说“咎由自取”未免冷血了,生物界的物竞天择不能简单用于人类社会,譬如此次新冠病疫,难道我们任由病患痛苦离开人世而无动于衷?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设置的课程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显然他把课外活动与文化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这些活动相当丰富多彩(除了孔子不提倡的稼圃),就连现代的任何一个全日制学校也没法与之相媲美。再说,孔子也不可能不关心学生,否则,他的铁杆粉丝怎能和他形影不离?孔子一生向仁求仁,过分责怪孔子也是不应该的。
颜回之死是个悲剧,而任何一幕悲剧都耐人寻味。这里,我想从文化根源上谈谈看法。
文化哲学的焦点之一是身、心、灵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达到三者的平衡与和谐呢?农耕社会下的主流传统是学而时习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相当不错的价值取向,故能深入人心。然而,中华民族历来天灾人祸频繁,面对灾难,当我们不得不在三者之间有所取舍时,怎么办?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想想文天祥、夏明翰的诗句吧,想想义勇军进行曲吧。藐视死亡,敢于牺牲,这已经沉淀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当遇到灾难时,舍生忘死是一种悲壮,让人动容。然而,对于颜回之死,我们感到的不是悲壮,而是惋惜。在并没有面临生死抉择和道义取舍的情况下,颜回如此过分地看淡自身死亡,我们感到惊讶。
人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不应该一味地被漠视。大公无私的理念走向极端,对己就是的自虐,对人就是冷漠;舍生取义的理念走向极端,对己就是自残,对人就是犯罪。
颜回,太迂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