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精妙、着色考究

百年前字画美学有着什么别样的魅力呢?

今天来一探究竟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是集收藏、展示、创作于一体的专业艺术机构

自成立四十余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探索保护成都及四川地区美术事业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成都市博物馆藏宝(有批文物等你来)(1)

图据成都画院

2020年,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对外正式出版了《成都画院馆藏精品选辑》

该书是一部专门介绍其馆藏文物精品

记忆院内顾问创作作品的专著

受到了学术界、艺术界的广泛赞誉

成都画院是艺术的宝库、窗口和金桥

更是天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其影响和意义甚为深远

为更好发挥画院及美术馆的引导功能

拉进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即日起将通过「成都宝藏」栏目

将该书中收录的精品力作进行展示

让大家去感知艺术,了解艺术

从艺术的角度触摸文化的内核,品觉天府文化的况味

花蝶草虫图

点击图片进行修复

作者:陈洪绶(1599-1652)

陈洪绶字章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悔迟,又号弗迟,与崔子忠合称“南陈北崔”。绘画上,他提倡各朝代精髓融会贯通的仿古理念,有“今人作家,学宋者失之匠,何也?不带唐流也。学元者失之野,不溯宋源也。如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之言论。

尺寸:102.5cm×49.1cm

材质:绢本

年代:明代

类别:写意花鸟

题款:弗迟老人洪绶

钤印:章侯、陈洪绶印、成都画院藏

来源:1989年朱竹修捐赠

画中蝴蝶展翅凌空,欲飞向花草间

与石间花草形成一动一静的呼应之势

淡粉色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清新婉约

似有香味可闻,与蝴蝶形成两个对话主体

周边零星的花草将主体衬托得更加生动

山石呈S形构图,笔法瘦硬层叠

虽是工笔却不呆板

此图线条运用多变,构图前紧后疏

着色考究而不腻俗,画风简洁明快

整体感强,又不乏技法上的创新

是陈洪绶对其美学理念很好的诠释

(赏析/白晋菁)

花鸟图

作者:朱琏(生卒年不详)

朱琏名一作涟,清代画家。字若贤,号石斋,江苏扬州人,据《扬州画舫录》卷二记载:“工花卉翎毛,亦时画美人。”

尺寸:85.5cm×28.7cm

材质:纸本

年代:清代

类别:工笔花鸟

题款:朱若贤制

钤印:宁静、堂、朱琏私印、穆秦氏家藏之宝、景福堂、鉴古斋、图享私印、成都画院藏

来源:1989年朱竹修捐赠

此作是朱琏擅长的工笔花鸟画,结构疏朗,上疏下密

鸟置于细枝端,造型生动逼真

与底部的繁花、枝叶形成

一动一静、一实一虚的对比,主次分明

没骨无勾勒,多了一分灵气自然

设色考究,古艳清雅、淡墨淡彩,不乏用笔匠心

透出线条清劲,笔法秀逸的特色

整体画风清秀雅致,生趣盎然

延续了工笔画写实的描述性,又富有诗性的特点

(释读、赏析/曹筝琪娜)

京师富斋即事

作者:张问陶(1764—1814)

张问陶字仲冶,四川遂宁人。因遂宁城西有船山,故号船山,也称老船。因善画猿,自号蜀山老猿。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其书法险劲放野,别具一格。

作品尺寸:96cm×35cm

类别:行书

释文:门外车尘渐扫除,春寒颇觉故人踈(疏)。京朝官有山林气,日办齑盐夜读书。茶瓜留客午风清,话到桑麻便有情。除却求书兼送酒,花南绝少扣门人。

题款:京师富斋即事/船山张问陶书于成都

钤印:管领三神山、张问陶印、船山、成都画院藏

张问陶论诗一向崇尚“性灵”

天然真性情的主张,贯穿其诗作之间

本诗中“叩门人”

可谓本真的描绘出了质朴的情景

又形象地营造出了天真烂漫的氛围

颇有唐人风韵

船山书法也恰如其“性灵”诗品

达到文学与书法的完美契合

静中有动势,笔法深厚疏朗

结构规整,疏密有致

介于瘦硬书风与肥美华贵之间

用墨浓淡相宜,个人特点鲜明

可谓自成一体

这件作品以唐楷入行

笔法结构较内敛,笔画一波三折

这与同时期文人精神追求有关

这种笔法上承古法

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

亦有当时的文化自觉相作用

冲破了僵化刻板的“馆阁体”牢笼

用笔讲究曲曲折折

时有颤笔,醇厚有味

是一种兼融趣味和追求新思想的书风

这种书风在当时的四川文人中较为流行

影响颇大

(释读/陈芳,赏析/白晋菁、曹筝琪娜)

隶书松柳联

作者:顾复初(1812—1894)

顾复初,晚清名士,诗人、书画家。字子远、幼耕、道穆、听雷居士,号曼罗山人,晚号潜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士顾元熙之子,拔贡生。顾氏通辞章、擅楹对、工书画,有《乐静廉余斋文集》《梅影盦词集》等多卷诗、词、文集传世。

尺寸:136cm×97cm×2

类别:隶书

释文:松阴绕院鹤相对,柳絮盖溪鱼正肥。

题款:顾复初潜叟

钤印:顾复初印、子远、成都画院藏(两处)

这件作品所书写的对联

一远观、一近看

用两种视角的描写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者居住环境的设想

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异曲同工

用此二句为联能体现出使用者的文人生活理想

故许多名家都写过

非顾氏独创

这两句均出自唐诗

上联“松阴绕院鹤相对”

出自姚鹄的《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

下联“柳絮盖溪鱼正肥”出自韩偓的《卜隐》

联中将“松”字写成上面一个容

下面一个木,为《说文》或体

乃是一种特殊古体写法

整件作品取汉隶笔意,但并不拘古法

运笔轻松、结体自由

虽未落书写时间

但从落款的“潜叟”和自由的笔法中

可看出这是一件顾复初晚年的作品

从中可以觉察到书法的运笔轻盈而又灵动

古意充盈而有真情超脱

此时的顾复初应已进入由心控笔的书法境界

(释读、赏析/曹筝琪娜)

成都画院微信公众号

来源:成都时代出版社《成都画院馆藏精品选辑》

来源: 微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