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图是高中地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图,通过这个图有助于理解全球的气候状况,也可以根据纬度位置大致推断某个区域的气候状况。

气压带风带讲解(一句话记住气压带风带图)(1)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但是,因为该图本身比较复杂,要记住它有一定的难度。

好多同学因为没能记清楚,特别是不能准确记住关键信息,就不能很好理解和解答相应的地理问题。

1、如何记住气压带风带图的关键信息

可以用一句话记住这幅图的关键信息,就是:

0369,低高低高,东西东;

06低压,空气上升多降雨,

39高压,空气下沉天多晴。

0369分别是纬度的0度、30度、60度和90度,对应的是赤道低压带(0度)、副热带高压带(30度)、副极地低压带(60度)和极地高压带(90度)。正好是低压、高压、低压、高压相间分布。后面的东西东,指的是风向。0-30度,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就是东南风);30-60度,西风,南北半球一样;60-90度,极地东风,南北半球一样。

“06低压,空气上升多降雨”,0度和60度附近是低压带,空气是上升的,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雨,因此0度和60度附近降雨比较多。

“39高压,空气下沉天多晴”,意思是30度和90度附近是高压带,空气是下沉的,由于地表气温是离地表越近气温越高,空气下沉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难以凝结,不会形成降雨。

当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会发生移动,一般认为在10度左右的范围内移动。那么,在不同的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就会不同了。比如说北半球35度附近,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副热带高压带向北移动,盛行的风(信风)就变成了东北风;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就成了西风带,盛行的风又变成了西风。春秋两季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为主,降雨稀少。

2、记住气压带与风带图的作用

记住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呢?记住了这幅图,我们只要知道某一点的纬度位置,就可以初步判断该区域的盛行风向和气候特征。

从气温的角度,纬度越高,气温就越低。从赤道到两极分别对应着热带、温带和寒带。从纬度位置就可以判断其气温状况,海拔高,气温就更低,海拔低,气温会有所提高。

从降雨的角度看,根据降雨形成的条件,空气上升温度会降低,导致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低压带由于空气是上升的,降水多。赤道附近和60度附近区域降水较多,当然赤道附近最多,因为热量多水汽蒸发量大,加上空气垂直上升降温快,60度附近热量少,加上空气是爬升,降温慢,降雨就要少一些。

高压带正好相反,空气下沉,温度升高,难以形成降雨。所以30度、90度附近降雨都比较少。形成了回归干旱带和极地少雨带。

北纬0-30度之间,盛行的是东北风。如果东北方是陆地,水汽含量少,降水有限;如果是海洋,水汽含量高,降水就会多一些。当然,如果东北方有高山,高山两侧的降水量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迎风坡,降雨多,背风坡降雨就比较少。山越高,影响越大。其他区域也可以以此类推。当然,还要结合季风的风向综合判断。

因此,记住了图上的这些关键信息,只要知道某个区域的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就可以大致判断其盛行风向、气温和降雨情况,从而初步推测其气候特征,就不需要花太多功夫去记忆气候类型及其特征了。

3、如何记忆

理解了以上内容,只要每天读一两遍,很快就能准确记住了。

反复记忆:

0369,低高低高,东西东;

06低压,空气上升多降水,

39高压空气下沉天多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