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年号是怎么排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用年号纪年)(1)

兰亭集序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开头就说“晋太元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一句就是“永和九年”,这些“太元”、“永和”等名称,就是年号。其中“太元”是东晋废帝司马奕的年号,共有六年(公元366 -371 年),“永和”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

我国古代的历史主要是用年号纪年的。

古代的年号是怎么排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用年号纪年)(2)

汉武大帝

那么,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年号纪年的呢?据清朝赵翼的《什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公元前122年)首创的。《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公元前122年)为元狩元年。狩,就是打猎的意思。以后就称元二年、三年....可是,过了六年,即公元前116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公元前116年)为元鼎元年,而不称“元狩七年”了。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称“纪元”,改换年号叫做“改元"(改换纪元)。但是历史上并不把汉武帝元狩元年作为年号纪年的开始,因为汉武帝在即位的第十九年称为元狩元年,他为了追溯以前的十八年,就追补了三个年号一建元 元光、元朔一纪元 ,每隔六年换一个年号。汉武帝把他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 140年)追称为建元元年,“建元”就是建为元年的意思,表示开始用年号纪年。后来的史学家就把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作为我国历史上年号纪年的开始。年号的含义有多种,如纪念初登皇位:除了汉武帝“建元”外,还有汉昭帝的“始元”、汉宣帝的“本始”、“汉元帝的“初元”、汉成帝的“建始”、汉平帝的“元始”、汉章帝的“建初”等。年号还用以记祥瑞:如汉武帝时长星见,改元“元光”,武则天时佛祖足迹见,改元“大足”。年号又用来记时事:如汉武帝登封泰山,改元“元封”;晋武帝灭吴,天下一统,改元“太康";清穆宗时,东西太后共理朝政,改元“同治”。此外,不少年号用来粉饰太平,如“万历”、“嘉庆”、“乾隆"等。

古代的年号是怎么排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用年号纪年)(3)

康熙通宝

我国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直到清朝灭亡(公元1911年),两千多年的历史都是用年号纪年。

由于采用了年号纪年法,把两千多年历史上的年份记载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年号是封建时代的专用名称,年号纪年法也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而被废除。

古代的年号是怎么排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用年号纪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