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著名的军事家,人们心中往往想到的是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而真正将孙武思想发扬光大的孙膑却鲜为人知。
如果不是孙膑这个人的际遇过于悲惨,孙膑以及《孙膑兵法》恐怕永远都不会进入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孙膑和孙武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两大军事家,他们的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并列在我国军事著作之林的两座高峰。
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在孙武180年之后的孙膑,他的军事思想和才华是远远超过孙武的。
孙膑作为孙武之后最伟大的军事家,不仅仅在于他充分吸收了孙武的全部思想,还在于他将这些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升华。
至少在五个方面,孙膑是远远超过孙武的,或者说他完全将孙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而避开了其中的陷阱。
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制胜的因素,战争的根源,对待战争的态度,战争胜利的条件以及对战争的控制。身残志坚的孙膑可不仅仅是除掉庞涓那么简单,他在这五个方面所考虑到的问题是前无古人的精密细致。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战争制胜的因素是"利",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天下交争利"的利益。
这里面的利益包括了"土地、人口、资源、财富以及影响力"等等,孙武处在春秋时期提出这一观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然而"春秋无义战"的形势蒙蔽了他的双眼,他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
孙膑在他所处的战国时代更进一步地提出了"义"这个要素,主张正义性质的一方必定要战胜非正义性质一方的铁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膑的眼光明显是更为深远的,事实上近代的反法西斯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据。
正义的法西斯联盟最终战胜了以掠夺为目的的法西斯阵营,这样的公平结果虽然迟到了,但是它从来不会缺席。
孙膑在战争的根源上的判断也是超过了孙武的,他明确地指出了"利益"是战争产生的根本原因。
《孙子兵法》虽然看到了"兵以利动"这一现象,但是他没有揭示出战争的本质就是利益冲突,物质经济的争夺是交战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
正是由于这一点不可调和,所以孔子和孟子等儒家学派的人物寄希望于"仁义"来终止战争必定会失败。而孙膑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要比孙武要强硬许多,他主张的是"以战止战",而孙武提出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两个人在这一点上的分歧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孙膑是更为高明的、因为战争的本质就是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既然这一事件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勇敢面对它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孙膑在《孙膑兵法》的《见威王》一篇中明确提出了直面战争的观点,同时他还对战争条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总结。
《孙子兵法》中关于战争的条件是"道、天、地、将、法"等五个方面,然而他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人心向背、军事管理以及国力等重要因素。
尤其是人心向背问题,汉高祖刘邦在很多方面都不如项羽,但他恰恰抓住了人心这个重要的制胜法宝。
"沛公"的名号从"约法三章"之时就已经传开,天下之人心之所向自然成就汉家四百年江山。
孙膑还注意到了孙武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于战争控制问题。
《孙膑兵法》强烈地反对一味穷兵黩武的行为,"利胜者辱"是他在这一方面的核心思想。
孙武的军事思想体系的确是完备而且深刻,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孙膑在他之后将这一种深刻推进了一大步。
除了理论之外,孙膑在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相当优秀的。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可以说是教科书一般的实例,而这两次战争的指挥者正是孙膑。
一代军事圣者孙膑,位居孙武之下被称为亚圣,确实有点屈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