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吉林东部的满族人,现在还流传着这样的风俗儿,每年的元宵佳节到来的时候,他们都要往亲族的脸上抹黑儿,俗称“打画墨儿”。据说在打画墨儿的这两天,他们能不受辈分儿约束,互相在脸上抹黑儿,据说是能得到祝福平安与吉祥。 抹黑儿这一风俗,起先是对那些犯罪的人,用锅底灰抹在脸上,拉到街上去示众,这里面有没脸见人的意思。可以后为啥就变成了平安吉祥的象征了呢?原来是跟一个故事有关。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1)

元宵节

传说早些年,住在林子里的巴拉人得罪了阿波卡,山林里就整个冬天不下雪了。恩都力就在正月十五的前三天的晚上,就把林子给点着了。林子里的火儿,烧得很大很旺,林子里的鸟兽也给烧得飞的飞,逃的逃,那是四处逃窜呀。这鸟兽飞的晚的逃的晚的都给烧死在了林子里。班达玛一瞧这还了得,就赶快打发林子里最漂亮的鸟噶哈,去喊人来救火。这是在半夜里呀,猎人白天打了一天的猎儿,这个时候正睡得香甜儿,还做着美梦呢。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2)

林子起火

嘎哈就挨家挨户地去喊人,才来了有一半儿多点儿。猎户儿们来到着火的林子儿一瞧,大火儿烧得那个吓人呀,离得老远就听着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林子的火儿就像红红的太阳,把黑夜照得明明的,红红的,烧着了半边天儿。谁还敢上前去救火呀!可他们一瞧儿,只见漂亮的嘎哈自个儿在用翅膀儿扑打着火苗儿,就也抡起扫帚跟树枝儿拼命地扑打,他们就这样救了三天三夜,大火儿总算给扑灭了,猎户儿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3)

林子起火

山上的林子儿给烧了一半儿,班达玛发现心痛得不得了,再一瞧嘎哈身上的那五光十色的羽毛给熏得乌黑,成了乌鸦,就很生气地说“林子里的猎人,靠山林活着,他们不来救火,真是连禽兽都不如呀!”于是他就要给那些不来救火的村民降灾。可咋能晓得那个救火这个不救火呢?班达玛发就让这乌鸦去给那些脸上熏黑的人带上额里贺(念珠)来区分。那个时候,部落里有个赛坎赫赫,很爱干净,她瞧见老公跟大伯子以及叔公们救火回来时,脸上那是黑一块儿,紫一块的,像个唱戏的戏子那样,就用温水洗了脸儿。这些人已经很劳累了,他们只想睡觉,可瞧见她拿着毛巾、胰子,稳稳当当地站在门口那儿,就说“今儿是正月十五,洗刷一下过元宵节吧。”他们也只好清洗干净后再去睡觉儿。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4)

林子起火

他们刚睡着,就见好多乌鸦脖子上戴着一串串珠子,飞来飞去,赛坎赫赫就觉得很好奇,就叫住了一只乌鸦就问:

“戴着这么多串珠子做啥?”

“班达玛发叫俺们送给那些救火的人。”乌鸦就说。

“那玩意儿有啥用呀?”

“戴额里贺标志着他救火有功,就能免受灾祸了。”

“这么多让你咋就知晓谁去谁没去呀?”

“班达玛给俺们说,凡是去救火的,脸都被熏黑了。”

一听这话,赛坎赫赫就赶忙说“哎呀,俺家去救火了,脸都给洗干净了。”

“这俺可管不着。俺只能尊班达玛发的指令去做。”

乌鸦说完,就飞走了。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5)

乌鸦群飞

赛坎赫赫着急地跑回了屋里,叫了半天,一个也没叫醒。她急了,就抱着老公的头儿一边摇晃,一边儿喊着老公。可老公就是不行。这时候的赛坎赫赫可真是后悔呀,早晓得这样,为啥让他们洗脸呀。想到这,她忽然想出了一个计策,她就来到锅灶前,摸了一把儿锅底灰,就走到老公跟前,照着他回来时的样子,就在脸上抹了起来。给她老公抹完了,她就走到大伯子跟前,可咋地也下不了手儿。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是大伯子哥呢?她抹也不是不抹也不是。她咋能往大伯子哥脸上抹黑呢?可外面成群成群的乌鸦叼着串珠儿正往各家里飞呢,她就狠了狠心,给这大伯子跟叔公抹了黑脸儿。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6)

乌鸦喊叫

第二天正是正月十六,一大早起来,猎户都见脸给抹黑了,脖子上还挂了一串珠子,都觉得很奇怪。赛坎赫赫就一五一十地说了晚上的事儿。打那以后,每年到正月十五、十六的时候,猎户们就不分辈分大小就互相抹黑儿,来祝愿这一年的平安如意。

满族民间故事传说(抹黑儿风俗的来历)(7)

飞翔的乌鸦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