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

《三国志》中有云: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翻译一下:

曹冲从小就特别的聪慧,在他还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发育程度就如同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让水面也达到记号处,再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一下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关于指鹿为马的人物(那个会称象的少年)(1)

这就厉害了,很多成年人都想不到的办法,曹冲才五六岁,就想到了。

真不愧神童之名。

有关曹冲,还有一个典故,相较于称象,流传得就没有那么广了。

话说,东汉末年,南方有人进献山鸡(孔雀)给曹操。曹操领着曹冲和群臣一起观看,曹操想要山鸡(孔雀)开屏鸣舞,群臣却始终没有办法。这时候,曹冲想到了办法,他让人在山鸡(孔雀)面前放置一面大铜镜。那山鸡(孔雀)看到大铜镜中的影子,想要比美,就开屏起舞。曹操和群臣们看到后,纷纷称赞曹冲的聪明。

山鸡(孔雀)不知道镜中的其实就是自己,以为有对手争夺配偶,于是这只山鸡(孔雀)永不休止的开屏起舞,直到累死。

关于指鹿为马的人物(那个会称象的少年)(2)

不少人将这个典故称为“顾影自怜”。

这种说法,笔者是不认同的。

顾影自怜是指:回头看着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有自我欣赏的意思,但更多倾向于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上面的故事中,那只将自己的影子当作敌人,斗舞致死的山鸡或者说孔雀,分明是怒发冲冠,你死我活的状态,哪有半分自我欣赏,孤独失意的意味呢?

我更认同“顾影自怜”出自陆机的《赴洛道中作二首》。

登长路,呜咽辞密亲。(策马提缰赴征途,哽咽不语别至亲。)

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若问将要何处去?官事繁杂缠我身。)

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放声长叹沿北渚,离思郁结在南津。)

行行已远,野途旷无人。(不停前进行已远,野途荒漠空无人。)

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山泽众多且弯曲,草木丛生极茂繁。)

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猛虎咆啸深谷底,山鸡呜叫在树巅。)

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凄风呼叫彻夜刮,离群野兽跑我前。)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触景感物生悲绪,深深思念更缠绵。)

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久久伫立望故乡,顾影自怜多忧烦。)

你品品,风餐露宿,险阻重重,前途未卜,其中凄凉伤感的情绪简直满溢出来了。

不过,就算“顾影自怜”的典故不是自于曹冲,也不能否认曹冲是个及其聪慧,办法很多的神童。

《三国志》中,还记载有曹冲“智救库吏”的故事: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於是以刀穿单衣,如鼠齧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齧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齧,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鞍闻,太祖笑曰:「兒衣在侧,尚齧,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翻译一下:

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又严又重。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一定会死,琢磨想要反绑双手去自首罪过,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自动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假装作不乐意,脸上一副发愁的样子。曹操问他,曹冲回答说:“民间风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单衣被咬了,所以难过。”曹操说:“那是瞎说,用不着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一点也没责备库吏。

曹冲心地仁爱,识见通达,都像这件事情所表现的那样,本应犯罪被杀,却被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

当然咯,曹冲能救下这些人,最主要还是源于曹操对其的喜爱,所以才听得进他的。

与曹冲同时期有个叫周不疑的神童。

《零陵先贤传》中有记录:

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周不疑从小时候开始就很有才能,聪明绝顶。)

至年十三,曹公闻之,欲拜识;既见,即以女妻之,不疑不受。(十三岁的时候,曹操听说了他的才能,想召见他;召见之后,就像嫁个女儿给他,但周不疑推辞不受。)

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曹操的爱子曹冲,素来有才智,曹操常说他可以跟周不疑并列。)

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乃遣刺客杀之。(曹冲死后,曹操猜忌周不疑,准备除掉他。曹丕进谏,说不能杀。曹操说,这个人不是你可以驱使驾驭的,便派出刺客将周不疑杀了。)

我估摸着,曹冲要是没有夭折,周不疑也不至于就这么惋惜地死去。

一方面曹冲和周不疑关系不错,另一方面,曹操也许觉得曹冲能压得住周不疑的才华,要留着周不疑辅佐曹冲。

嗯,曹操原本是想将位置传给曹冲的:

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曹操多次对臣属表示要传位给曹冲。)

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冲十三岁的时候,生病了,曹操亲自为他请命。曹冲死去,曹操十分哀伤。曹丕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但对你们来说,是幸运的。)

要是曹冲没有夭折,以他的“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三国肯定会有不同的走向。

可惜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