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背景:

缪贤是个宦官,职掌宦者令,即太监总管。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经常在宫中行走,见识了宫中不少宝物,时间久了,慢慢地便喜欢上了这些玩意儿,进而有了收藏的爱好。一天,他在大街上行走,偶然碰到一个商人叫卖一块玉。只见那块玉质地细腻,雕工精细,是一块难得的珍品。询问价格,要价二百金,一番讨价还价后,他花一百五十金买下了那块玉,放在家中客厅的一个漆盘上作为观赏之物。后来,一个碾玉师在他家见到了这块玉,大为震惊,说这是失传已久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缪贤听说自己无意之间买到的玉竟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喜出望外,立即叫人做了一个锦盒把它收藏起来,再不示人。未曾想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有缪贤“背斧请罪”赵惠王。殊不知和氏璧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1)

和氏璧

“完璧归赵”典故

在缪贤家见过和氏璧的碾玉师辗转到了秦国。一次酒后与同行们吹牛,无意间说出在赵国发现失传已久的和氏璧,这可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秦昭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出现的消息,心里不由一动。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只要听说哪里有美女哪里有宝贝,就一定要想办法弄到手。如今听说和氏璧在赵国,便起了觊觎之心。于是,他派人给赵王送去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惠王收到秦昭王的信后,立即召廉颇、郭开等大臣商量。他担心把宝玉给了秦国,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邑,只会白白受骗。可要是不给呢,又怕秦军马上来攻打。

廉颇说道:“依臣之见,秦昭王对和氏璧恐怕是志在必得,割让十五座城邑未必是其真意。以赵国的实力,是得罪不起秦国的,最好的办法是派一个人出使秦国,看秦昭王是否真的愿意拿十五座城邑换和氏璧,若是真的,就换;若是假的,则见机行事。”众人觉得廉颇的意见有理有节,赵惠王也很赞成,但派谁出使秦国,却成了一个难题。众大臣推荐了几个人,都被赵惠王否决了。宦者令缪贤推荐了门客蔺相如。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2)

蔺相如剧照

蔺相如就是以前劝说缪贤绑斧请罪献上和氏璧的那个人。赵惠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道:秦昭王欲用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能不能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因为用城邑换和氏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他,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惠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说:“大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草民愿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就把和氏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就这样,赵惠王派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西行咸阳。


会见秦昭王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将和氏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和氏璧交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见秦王只顾夸赞和氏璧,根本不提城邑的问题,知其没有诚意兑现承诺,于是走上前去说:“和氏璧有处不易觉察的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蔺相如说完,斜视庭柱,手持和氏璧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怔住了,秦大臣们也都惊呆了!他们没想到蔺相如会来这一招,担心他真的撞碎和氏璧。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3)

蔺相如会见秦王

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外臣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会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玉璧就使大王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五天,派外臣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外臣来到贵国,大王却在章台接见,有失礼仪!得到宝璧,传给姬妾们观看,只字不提城邑换玉之事,分明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外臣现在收回和氏璧。大王如果一定要璧,外臣的头今天就同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连忙赔礼道歉,并命人取来秦国地图,点着地图说:“这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外臣才敢献上和氏璧。”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4)

秦召王答应斋戒五天

“九宾”大礼

秦昭王见蔺相如振振有词且态度坚决,无以反驳,只得答应斋戒,五天后以“九宾”接受和氏璧。蔺相如要求秦昭王斋戒五日其实是个缓兵之计,他预料到秦昭王并无割让十五座城邑的诚意,回到驿馆后,便命两名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装扮成乞丐逃出咸阳城,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五天后,秦昭王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礼,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献玉。蔺相如进殿后,对秦昭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历经二十一位君主,从来就无信用可讲。如秦杞子欺骗郑国,孟明欺骗晋国,商鞅欺骗魏国,张仪欺骗楚国,等等。外臣实在是怕赵王受骗,已经派人将和氏璧送回邯郸。大王如果真想得到和氏璧,请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王定会将和氏璧完好无缺地交给秦国。”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5)

会见结束带着“和氏璧”离去

秦昭王虽然十分恼火,但木已成舟,想骗得和氏璧显然已是不可能的事,而拿十五座城邑换得和氏璧,那只是一句骗人的鬼话。若因此杀了这个人,既得不到和氏璧,又会落人笑柄。只得对蔺相如以礼相待,然后护送他出境。蔺相如咸阳献玉,不但凭他的机智和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还顺利地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赵惠王论功行赏,拜他为上大夫。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典故。


“负荆请罪”背景

秦昭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对赵国一直怀恨在心,不久便派兵攻打赵国,一举歼灭赵军两万,占领了光狼城。公元前279年,秦昭王准备与赵讲和,以便腾出手来去攻打楚国。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到赵国,约请赵惠王到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相修好。渑池相会是秦、赵两国在政治、外交上的一场斗争。由于蔺相如机智勇敢,挫败了秦王的嚣张气焰,没有让秦国占到赵国的便宜。 渑池会盟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6)

渑池秦赵会盟台

“负荆请罪”典故

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他曾对大家说:“我是赵国大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为居他之下感到羞耻,难以忍受。”并且扬言:“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廉颇口出恶言,并没有与廉颇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避免上朝时廉颇位列自己之下的尴尬局面出现,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一次,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索性引车躲避。蔺相如的门客有些不服气了,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他却对您口出恶言,平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还乡吧!”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7)

蔺相如廉颇剧照

蔺相如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昭王相比谁厉害?”大家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昭王。”

蔺相如说:“以秦昭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但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恩怨放在其次。舍小为大嘛!”

蔺相如的话很快传到廉颇耳里,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袒露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惭愧地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丞相您是如此的宽厚啊!”

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详谈历史上著名的)(8)

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

从此,二人结为刎颈之交,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和“负荆请罪”典故的由来。

赵惠王二十年(公元前278年),廉颇攻打齐国,大获全胜。赵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6年),廉颇再次伐齐,攻陷九座城池。次年,廉颇率兵攻打魏国,攻克防陵(今河南安阳南)、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

正是由于蔺相如与廉颇交和,才使得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十年间再也不敢攻打赵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