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互相换角色感悟(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1)

□汤韵琪(苏州大学)

近日,河北衡水一高中组织的一场“老师刷脸认学生,并由让学生来监考”的特殊考试冲上了微博热搜榜。此话题一出,便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不少网友直呼“上学时监考老师考试的梦想实现了”。不过,新奇和调侃之余,大众更应关注的,是教育工作者在这份“换位思考”背后的良苦用心。

安平志臻中学高一年级副主任张学增介绍到,这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主要是想考察一下老师们有没有认全自己的学生,并方便在之后的教学中摸清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更好地和学生们交流。

同学们分发试卷,绕考场巡逻,体验了老师的角色;老师们则奋笔疾书,努力答题,回到了学生时代。通过有趣的“师生角色互换”模式,我们能看到教育工作者们在建立和提升良好的师生交流关系上的尝试。教学,不仅要“教”更不能忘了“学”,它不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出,而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学相长的前提是建立好和谐、健康的师生交流关系。而安平志臻中学举办的这场特别的考试就于无形中拉进了师生距离,为日后良好师生交流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同时,安平志臻中学此番利用考试的形式督促教师们花时间、花心思地去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做法也能够促进“因材施教”。我国教育一直十分强调因材施教,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辅导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不同人才的培养。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得“知材”,这场“老师刷脸认学生”的特殊考试就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知材”的契机。老师们为了通关“考试”,必定要抓紧时间记住自己的学生,精准做到几十个学生的“脸对名”。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定会更加留心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或者爱好等个人特点来方便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师们未来的教学设计,使其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顺应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声音认为学校此举有些哗众取宠,老师本就应当记得学生的名字,且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形式。笔者认为,此类评论虽稍显负面,但也不失为一种提醒。学校在努力拓展师生交流模式的同时,切勿让“噱头大于实际意义”,要始终牢记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推动教育工作的更好展开。

一次角色互换的尝试,一次新奇有趣的体验,这场“学生监考老师”的考试真正做到了师生间的“换位思考”,更帮助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因材施教。我们为安平志臻中学老师们用心的行为点赞,也期待更多有创意的、有温度的尝试助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