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1)

你上学的时候,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女孩子?就大家刚刚分到一个班的时候你未必会注意到她,在心里默默给班里的漂亮女孩做排名的时候甚至都不会数得着她,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你发现她其实有股子很独特的气质,怎么看怎么吸引,以至于毕业纷飞的那一刻,你忽然察觉,最惦念的那张脸竟然是她,多年之后依然生动清晰如昨……

再转到说旅游业,有些地方名头响得不行,街上随便问一个老百姓,聊起那个地方,他都能说出三五个天下皆知的景点来。然而你若真去过未必能有感触,甚至可能逛两天就意兴阑珊恨不得早点打道回府;又或者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镇子,竟能给你莫大惊喜,虽是偶然路过却如获至宝,恨不得立马跟单位请假在那住上十天半个月,犹觉不足。

为啥呢?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2)

我觉得吧,这得分两点说:一方面有些存在它所有的美好之处都在明面上,所有的光鲜一眼尽知,看完了就觉得没趣了,反之有些存在它的魅力藏得比较深,不会一下就被聚光灯打到,却很耐人寻味;另一方面,很多人其实更喜欢自己琢磨自己探寻,当那个女同学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当一个小镇有一条未曾命名却景色动人的小溪,这时候人们会自己琢磨自己探寻,这个过程本身就相当动人。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3)

产品亦如是,卖的最好的产品,总是那些明面上各方面都符合主流的,从审美到价格到功能无一不主流,大家不需要太费脑筋就能理解这个产品的优势,甚至都不用摸不用碰,产品页面扫一眼就知道需不需要剁手;而另有一种产品,它藏着一些东西,这东西写出来都没用,你得自己玩自己折腾才知道妙在何处,前提是,你需要有一定的兴趣和耐心。

海贝WH3就属于后者,是典型的“第N眼美女”,它并不适合所有人,相对于追求简单易用的消费者来说,它更适合比较爱折腾的有烧友色彩的用户群体,在铺天盖地的真无线产品中,它是独特而另类的一个存在。

且让我们先用“主流审美”来审视一下这款产品: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4)

从外在来说,包装过于简约低调,充电仓和耳塞从设计感来说还是有想法的,材质感和做工细腻度可以给个70分。往好了说苹果也没把Airpods Pro的做工搞多好(库克这老财抠着呢),往差了说市面上要找做工和手感更好的真无线那多得是,考虑到千元价位里还要算进去圈铁单元的成本倒也可以理解。令人欣慰的是这个盒子和耳塞的设计是独有的,不会被人说长得像这个像那个,独特定位的产品应该有自己的外观,纵然设计上没有很另辟蹊径,至少没有雷同化。

功能性方面,这条塞子采用了蓝牙5.0,一圈一铁混合双单元,支持aptX、LDAC、AAC和自家的海贝UAT,码率最高96kHz/24Bit(这是目前市面上真无线的顶部水平),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只从上面这些来说,算是在音质上武装到牙齿了,再说句废话就是假如这是苹果索尼B&O出的产品, 把上面这一串儿都装进去,会卖多少钱简直不敢猜。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5)

实际上海贝WH3定价1098,首发价格998,四舍五入你就当它卖一千吧,这个定价按说不高。

可是,真无线耳机这玩意儿跟传统耳机的评判标准颇为不同,音质好坏绝不是最重要的,好用易用、连接稳定、通话清晰、延迟这些几乎都排在音质前面。而在实际使用了半个月之后,我认为海贝WH3在连接简易程度方面,是明显赶不上Airpods Pro这样的产品的(废话,谁都赶不上),离三星Buds 也还差着点,跟索尼现款降噪豆能打个平手,用起来并不麻烦,充电速度尚可,续航单耳四个小时左右,也没有跑电之类的毛病,这些方面还行。

支持双耳单独使用,支持触摸控制(可在APP里修改具体功能),支持语音功能唤醒—是2020年上市的真无线都应该如此标配啦。

连接稳定度和延迟方面也稍稍超出我的预期,在机场都极少碰到断连情况,且延迟轻微,看视频打一般游戏都没问题(吃鸡或者音游就跟不住了);之前最担心的是通话会不会拉胯,毕竟现在市面上真无线做得火的品牌大多有通讯器材背景,而消费者对于此类耳机的通话质量其实颇有要求,结果用下来发现这点也做得挺好,装配了主流的麦克风降噪功能,通话水平不虚于该价位竞品。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6)

综上所述,这款产品在易用好用方面做得还是有够高的完善度的,否则单纯做一个“音质很好但是日常没法用”的真无线那实在没啥意义对吧?有两个美中不足的地方得提一下,首先该型号腔体偏大,看来是要塞圈铁单元 服务于腔体调音不得已为之,问了下周围的朋友都觉得佩戴舒适感还行(我问的都是大老爷们),那么成年男性应该普遍OK,能戴Buds 的应该都能戴这个;另外这个塞子刚打开的时候如果你按说明书操作也毫无反应,那是因为耳塞柄那儿出厂时都缠了绝缘胶纸,必须揭掉充会儿电才能开动,这个细节应该做个更显眼的指示标志才好。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7)

聊完了“主流审美”,让我们来触碰下海贝WH3“藏起来的部分”,这个部分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圈铁单元,另一个则是海贝申请了专利的数字分频技术。

圈铁单元这块儿,海贝并没有公布太多细节,只是告诉大家是“大尺寸复合振膜动圈单元 娄氏动铁单元” “内建双核DSP”,仅从听感这块儿来说,第一耳朵就能感觉到这是个比较高素质而直愣愣的声音,三频张得很开细节刻画出色而准确,仅就素质而论明显是比Buds 要更强悍几分;音色没有什么修饰感,尤其是中频偏硬偏紧致,哪怕在我前后听了几十个小时之后依然是这个感觉。纯以听感而论Buds 明显更流行味儿也更讨主流消费者喜欢,而WH3身上则少了些迎合感,多了些理工男的较真儿劲儿和有一说一的审慎。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8)

这对塞子在素质上出彩的地方很多,它的细节相当分明,层次感十分漂亮,低频的下潜和聚焦够深、中频的详实程度较高、高频有延伸而亮度一般、不刺耳细节足——这些结合在一起,让它的声音不大像是个真无线,因为真无线这个东西受限于推力、成本叠加、以及体积等因素,一般来说声音素质没法多好,所以有想法的品牌往往会给个自己觉得适度的素质,更多会在氛围感上做文章。WH3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多少氛围色彩,反而是尽可能的堆了些料 把声音做得较为HiFi味。当然不可能跟同价位有线耳塞掰手腕,但是在同类产品里,纯拼音质却能做到稳赢,就光是结象感的扎实程度在我听过的真无线里就是独一份。

当然了,圈铁真无线在市面上如今算不得多稀罕,海贝也没指望拿这个做杀手锏,WH3这条塞子最有趣的东西,其实是这个“数字分频技术”——在左右耳里分别放了数字分频器,每个数字分频器都对接两个独立的DAC,分别负责两个单元,这个数字分频技术本来是个蛮专业向的玩意儿,就这么被活生生塞进了小小的真无线耳塞里,然后用HiBy Blue这个APP非常直观的拖动就可以修改分频点(新固件亦可直接输入准确的分频数字)。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9)

这可不是简单的EQ……这事儿对于我这种写文章的人来说十分的要命,很难形容它的奥妙,因为它看起来不就是拖动到不同地方声音有些变化么?实际上虽然如此,所带来的听感改变却远不是一般的EQ能比的,这个听感幅度变化之大,类似于你坐在小镇的制高点看风景,拿手一拖就能变化春夏秋冬的场景,叶子是枯是绿,溪水是丰沛还是干涸,都在你指尖任选,对此不感兴趣的消费者可能完全无感,反之若是有心求索的话,你得到的会是近乎造物主级别的享受。

分频点调得越高,你能得到的更饱满的声音,牺牲的则是声音的线条感和细密度以及高频空间感;反之调得越低,更偏“铁”味儿更有细腻度更清透,声音也越瘦越薄;这不是在拿失真在换不同味道的伎俩,这是味道没变只是场景不断变幻的高级玩法。限于本就存在的素质天花板以及它本身是个氛围感偏理工男底色的取向,我不敢说你一定能通过不断尝试得到自己完全满意的声音,可是真的会很好玩,越玩越好玩,恨不得随机切到下一首歌,我就立马拿起手机再改个分频点,有的时候就差几个数字,感觉就能有明显不同,很神奇……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10)

目前来说,个人更喜欢用的分频点是4806,这个点会偏铁味一点点,与此同时饱满程度维持得尚可——其实K3003我一直用得是高频滤网,对我而言,如果一个圈铁耳机的低频不具备压倒性优势,那我宁愿把它调得偏亮色些,听着会比较明敞轻灵信息量大,女声也会更撩人。

那你说这是不是太折腾了点?

这不废话么?你当这个真无线是啥定位?它的定位本就是“最适合拿来折腾声音的真无线”啊!不折腾你买它干啥?

我知道一定有不少人会疑惑,那你真无线把音质做这么好,做得这么具备声音可玩性有啥用啊?它一个真无线声音顶天了能好到哪儿去?

有此一问的人不妨站在厂商的立场上再想下这个问题:传统厂商要不要做真无线?如果不做这块蛋糕自己就一口都舔不到对不对?那既然选择做,遵循手机厂商的打法打得过人家么?铁定打不过的吖!倒不如发挥自己长处做这种看似冷门却有意趣的产品,总有会买账的人,对不对?

再说了,手机听歌方不方便你自己说?你现在想下音源还能找到几个地儿?手机都没耳机口了那你要么加转接线,要么就得蓝牙,有些人真的想要个音质好又有可玩性的真无线,这不就有了么?

山灵m3x对比海贝r3 第N眼美女HiBy(11)

消费者是千姿百态的,市场上的产品也应该精彩纷呈,有些姑娘,你第一眼不会觉得漂亮,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觉得她漂亮;然而就在此时,可能你背后那个兄弟正在偷看人家,而且越看越着迷,甚至一看就是好些年……

海贝WH3,这不算是个符合主流审美的真无线,纵然它音质出色之余在功能性方面亦都合乎主流水准,然而它的美感,只为少数人准备,而那少数人可能会越折腾越觉得有趣,越听越认为这个小镇属于自己,不用很大,那是自己的一方天地,那里的春夏秋冬为自己而等待,这在我看来,已然是很好的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