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在中国历史上,沈遘的名气远不及沈括大,沈括,科学家,是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他的许多成果早于世界数百年,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是最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他在诸多领域的成就,令人仰止。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都很找到。他因乌台诗案的缘由,在加上他政治上跟风倒,引起了人们的诟病。他有两个侄子也十分了得,一个是本文的主人翁沈遘,另一个叫沈辽。《宋史》附沈括于沈遘传之后,就是对他人品的否定。

沈括的侄子 沈括有个侄儿比他还牛(1)

沈括

沈家是钱塘官宦世家,从吴越至宋,家族中出了很多官员。沈遘辈,因祖上有功被荫补。所以,沈遘年及弱冠高中时,本来状元是他的,却因“已官者不得先多士”,屈居第二,成了榜眼。同科状元叫冯京,三元及第。科举考试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

沈遘当时就名动天下,连梅尧臣这样的人都写了一首诗送他:

东城车马多,巷无蹄与辙。

如何二贤豪,侵晨顾衰苶。

喜言雨後凉,早暮脱炎热。

爱子屋室静,尘土都已绝。

不唯清耳目,亦精养愚拙。

江碑读头陁,沈赋赏雌霓。

固知世德高,学问冠时哲。

我惭於其间,荆华参蚁蛭。

然推鹏鷃分,自足不少别。

君归邀此吟,把笔强搜决。

沈遘才干超群,十分长于推理,并于推理中获得证据,他于从容中恩威兼施,把政绩建树于谈笑之间。他为官一方,遇到百姓十分孤苦为难之事,必出手相助。史载,有百姓无力丧葬,他不惜动用了财政资金援助,给予了理后事;甚至,他还对治下失孤无依无靠的适龄女子,为之作媒匹配并亲自主持婚嫁。

他知开封府时,他只在早晚办公,白天衙门则空无一人。沈遘是干才,《避暑录话》说“沈文通喜吏事。每觉有疾,药饵未验,亟取难决词状,连判数百纸,落笔如风雨,意便欣然。”说他有个伤风感冒的,不用吃药,只需将一时难以判断的案子拿过来,他就能在一番判案决断中,出一身大汗,神也通了,气也清了,病也痊愈了。再看他的判决文书,却是文不加点,下笔快如疾风,已将上百个疑难杂症的案子,断了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然后,出谢宾客,从容笑语。沈遘的明察秋毫、雷厉风行高效能办事作风,为他赢得了士大夫们交口称颂,也为他赢得了治下百姓的心悦诚服。

沈遘知杭州府时,对黑恶势力不遗余力地给予了坚决打击。对轻薄孟浪、品行不端的读书人,更是绝不手软。杭州有个叫任康敖的,能作“薄媚”曲,教坊妓院一时风行。任康敖平日里品行不端,做事十分孟浪,他为小事与妓女争执,故意的让妓女脸上破了相,并在破相的妓女面上涂上墨,如黥刑,砸了人家饭碗。因为这事做得太缺德了,舆情不满,议论纷纷,在杭州引起了民愤。沈遘知道了,埋下了重拳打击的根子。

沈遘某日春宴望春楼,凡往来骑马者,知道沈遘在望春楼,出于对他的尊重,无不下马步行而过。任康敖的报应到了,此时,他也骑马过望春楼,他于人群中,居然扬鞭打马疾驰而过,有稍一让慢者,任康敖举鞭就抽挞,吓得众人纷纷避让唯恐不及。被沈遘在楼上看见了,立即派人捉拿,当场依律讯问,执笔写下判词“今日相逢沈紫微,休吟薄媚与崔徽。蟾宫此去三千里,且作风尘一布衣。”写罢掷笔,不复多言,将此人就地正法了。

沈遘知杭州时,颁布禁捕西湖鱼鳖虾蟹,休湖养生,保护西湖生态平衡。他有一友,居西湖,夜得一蟹,朋友将此蟹下了酒。第二天,拜访沈遘时,沈遘笑问客人:“昨日蟹美乎?”朋友大惊失色,叹为神人。沈遘的明察秋毫,与他的众多耳目是分不开的,他广植耳目就是要真切了解治下民间疾苦。

沈括的侄子 沈括有个侄儿比他还牛(2)

宰相王安石为他写了一首诗:

竹上秋风吹网丝,角门常闭吏人稀。

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

可见,王安石对沈遘也很是佩服,吏人稀,用不着瞎忙,也用不着死读书,只要能干练工作就妥妥的了。诗中,无不透着对他的羡慕,并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

沈遘因母亡,告假丁忧,英宗赠以黄金百两,命其扶柩将母亲回归苏州。沈遘葬母之后,结草庐为居,居住在母亲的墓旁为其守孝。可惜,丧期还没有满就死了,有人说他是因为太思念母亲的缘故。沈遘死时,才四十三岁,英年早逝,天妒其才。

斯人已逝,其人不朽。沈遘留有《西溪集》(10卷)、《文献通考》,流传于后世。

沈遘传世墨宝,仅见于《中国历代行书珍迹》(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录有其尺牍。

米芾《宝章待访录》记载了张旭四帖的收藏过程,其中提到沈遘,说到

“陆氏子登进士第者来谒,与关谢而阅之。既见真迹,独"秋深"一帖 诘之,良久,颦蹙而言:嘉祐中,太守沈文通借观,拆留不还,自此不复借出,因亦不复借阅。遣工抚得之即归,诘遘弟遨,时为郡从事,乃言在其侄延嗣处,后复得阅,今归余家”。知道了一个事实,此帖被沈遘借阅后,强行拆留了“秋深帖”,强留前人妙迹者,何止米芾?

沈括的侄子 沈括有个侄儿比他还牛(3)

今在包拯家谱,复见沈遘手迹,大字书“宝藏”,从此中可见遒劲有力,真乃心正笔正。从落款“学士”可知,当书于“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任上。沈遘与包拯,先后知开封府,包拯修家谱,请沈遘题词,情理中事。

沈括的侄子 沈括有个侄儿比他还牛(4)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沈遘(1025—1067),字文通,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