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高清大图(白胡子霍梅尼与小胡子萨达姆)(1)

文章所涉历史事件思维导图

一、伊拉克的茶

1999年,作家余秋雨随凤凰卫视摄制组前往中东拍摄纪录片,途经伊拉克,摄制组入住一家名为拉希德的酒店,之所以住那家酒店是因为摄制组之前定的酒店条件极差,愤闷中组员想到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赴伊拉克斡旋就住在拉希德。拉希德酒店门口的地上镶着大幅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漫画像,所有进出酒店的人都要在老布什的脸上踩过。寻访当地小学,余秋雨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呼「反对禁运!萨达姆总统万岁!」在什叶派圣地卡尔巴拉,摄制组进入清真寺的请求被拒绝,但清真寺主管在办公室接待了来自远方的报道团,余秋雨还特地提到在当时的伊拉克什叶派没有当政,所以他不确定那座什叶派清真寺主管的宗教身份,不排除总统萨达姆所属的逊尼派代管的可能。

下属给摄制组端上茶以后,主管问了一句「你们中国有茶吗?」余秋雨和同事们以心照不宣的默契回避了这个问题。在巴格达建城纪念日,摄制组被邀请前往当地的体育场观看演出,演出的一个版块是模拟古代战争场面,两军对峙,胜利方骑马巡视战场,突然,胜利方的两匹马因为劳累过度倒地,骑士也应声倒地,然而胜利的大军却不管不顾跌倒的战友开拔离去,疲惫的战马挣扎着站起,带着主人奔跑追赶队伍。胜利后摔倒落单又奋起直追的战马,让余秋雨内心激动,他写道「我看到我的艺术家同行在工作了。我的同行,你们在哪里?你们的日子,过得还好吗?」离开伊拉克前往伊朗的路上,树立在两国边境的巨幅萨达姆、霍梅尼画像吸引了余秋雨的注意,蓄着小胡子的萨达姆与白胡子霍梅尼四目相对。

余秋雨1999年的日记定格了萨达姆统治时代伊拉克人的生活碎片:向外国人开放的酒店的装潢、孩子们的口号、什叶派与逊尼派的隐蔽互动、意识形态挂帅的宣传中创作者暗藏的灵思。时过境迁,萨达姆政府已经倒台,什叶派进入伊拉克的权力中心,伊拉克成为伊朗构筑的什叶派之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到萨达姆时代,伊拉克与伊朗势同水火。2003年,头像在巴格达酒店门口被人踩踏的老布什的儿子、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下令出兵伊拉克,萨达姆政府无力招架,两伊势均力敌的天平由此开始向伊朗倾斜,视伊朗为眼中钉的美国用实际行动助攻了伊朗。

二、迫近的阿訇与淡出的国王

十九世纪末,英国石油公司在伊朗打出了油井,20世纪初,沙俄和英国分食伊朗,加上当时统治伊朗的恺加王朝昏庸,伊朗国内民怨沸腾。为了维护统治,1906年,恺加王朝出台了伊朗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宪法受到了伊朗国内神职人员的欢迎,为了纪念宗教领袖在宪法上签字,伊朗什叶派神职人员的教阶中引入了「阿亚图拉」的头衔。在波斯语中,「阿亚图拉」是神迹的意思(什叶派内部有森严的教阶制度,毛拉相当于教堂中的神父,宗教法学者穆智台希德的地位在毛拉之上,成功毕业的宗教法学者能晋升成阿亚图拉,阿亚图拉相当于主教,大阿亚图拉则相当于红衣大主教)。

阿亚图拉们见证了世俗政权恺加王朝、巴列维王朝的更替,巴列维王朝终结者、大阿亚图拉霍梅尼的故事从苦读开始。霍梅尼出生宗教家庭,自幼攻读宗教经典,学而优则教,在27岁那年,他成为了独立授课的宗教学者。霍梅尼个人学业上的突破也伴随着大环境的风云际会,20世纪20年代,恺加王朝寿终正寝,军人出身的礼萨汗创立巴列维王朝,1926年,礼萨汗正式加冕。为了削减教权,礼萨汗开启了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30年代,礼萨汗主导了司法改革:毛拉对区域内事务的裁判权被收回,只有在指定政府机构接受过培训的毛拉才能重拾裁判权,与此同时,礼萨汗也要求神职人员脱下传统的长袍,用西装革履的面貌与新时期接轨。礼萨汗的改革激发了神职人员的不满,但是在礼萨汗的铁腕统治之下,人们敢怒不敢言。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伊朗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古波斯语中,伊朗(Iran)这个名称源于雅利安(Ayran),后者指波斯高原上印欧语系人。虽然长期以来伊朗都是同盟国的势力范围,但身为国王的礼萨汗内心认同强调雅利安人至上的希特勒,同盟国以礼萨汗勾结德国为由入侵伊朗,轰走礼萨汗,伊朗的王座迎来了礼萨汗之子、时年20出头的巴列维。年轻的巴列维治国手腕更温和,国王的温和唤醒了神职人员封存于心的对巴列维之父礼萨汗的愤怒。

上世纪50年代,法学博士出身、世俗化施政的摩萨台成为伊朗首相,国王巴列维实权旁落。摩萨台开启的石油国有化运动触动了英国的利益,英国联合美国发动了阿贾克斯行动,推翻了摩萨台,而在反对摩萨台的群体中,圣城库姆的神职人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摩萨台倒台以后,重新执掌实权的国王巴列维投桃报李,与神职人员们和平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

到了60年代,巴列维在伊朗国内开启号称「白色革命」的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其中的土地改革尤为声势浩大,为了减少社会分配不公,伊朗政府规定了大地主与清真寺所能拥有的土地面积的上限,超标的部分要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政府,无地农民向政府银行申请低息贷款购买土地。巴列维的土改政策触动了神职人员的利益,遭到了神职人员的激烈反对,然而在教阶等级中攀登到阿亚图拉地位的霍梅尼并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他在变换的政治风向中等待着出击的时机。为了削弱教权的影响,巴列维和父亲礼萨汗一样选择拥抱世俗化,但巴列维主导的世俗化改革更激进,新政策让非穆斯林进入伊朗议会,也赋予了女性投票权。霍梅尼认为这两项政策违背了伊斯兰教教义,由此向巴列维发难。

满腹经纶的宗教领袖挑战手握几十万军队的国王并无胜算,有人建议霍梅尼培养实力、耐心等候时机,霍梅尼用什叶派的历史来类比、回应。七世纪中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开创了倭马亚王朝,成为了哈里发(君权、教权在握的领袖),穆阿维亚将哈里发从公推制改为世袭制,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阿里携众对抗穆阿维亚,伊斯兰内部分裂为阿里率领的什叶派和与之对立的逊尼派(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前没有指定继承人,他去世以后一部分追随者坚持能者上位,另一部分追随者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后代才有资格继位,举亲为贤的是什叶派,什叶派推举穆罕默德外孙阿里,而量才为用的是逊尼派,逊尼在阿拉伯语中就是「遵循正统」的意思,逊尼派在穆斯林总人口中占85%)。有人建议阿里等自己的实力壮大再出击,阿里回应道:时间也会造就一个无法撼动的哈里发,所以快速行动为宜。同样,不甘等待的霍梅尼开始了连环行动。霍梅尼的追随者们在集会时也会宣讲历史故事,历史舞台你来我往,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以后,阿拔斯王朝的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下令关押并且处决了第六代伊玛目,霍梅尼的追随者们用哈伦·拉希德来类比巴列维,以唤起信徒们拱卫信仰正统的决心。

60年代前期,伊朗加大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与以色列的经济合作,巴列维的国际合作计划成为霍梅尼抨击的新靶子,怒气冲冲的国王将怒气冲冲的阿亚图拉关进了监狱,但巴列维又怕触怒庞大的毛拉队伍以及信徒,唯有释放霍梅尼,向民意暂时低头的巴列维并不甘心,于是下令驱逐霍梅尼。霍梅尼先是在逊尼派占主导、世俗运动如火如荼的土耳其落脚,后又前往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贾夫。巴列维希望地理距离能够让追随者们疏远霍梅尼,却忘记了宗教超越时间、空间的凝聚力。

1977年,美国国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民主党总统卡特上台,美国在伊朗建立人权办公室,敦促巴列维国王加快改革以促进公平正义。然而巴列维与卡特的亲近却推高了伊朗国内的反对声浪。1979年1月,巴列维亲自驾驶波音707带领家眷离开伊朗,当年2月,霍梅尼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德黑兰机场,伊朗进入霍梅尼时代。追随者们将霍梅尼从法国巴黎到德黑兰的回归之路类比为公元662年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到麦地那的迁徙,追随者们笃信年迈但壮心不已的大阿亚图拉霍梅尼开启了光明。

来到权力中心的霍梅尼大刀阔斧开启了去世俗化的改革,同时,他也极力向周边国家输出革命。霍梅尼认为从西方舶来的国家概念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内部分裂,他号召伊斯兰世界的民众摒弃国家概念团结在一起,霍梅尼的这种思想让邻国伊拉克的政治强人萨达姆以及海湾国家的逊尼派王室非常不爽。

三、小胡子萨达姆与白胡子霍梅尼

萨达姆高清大图(白胡子霍梅尼与小胡子萨达姆)(2)

右下蓝框区域为阿拉伯河流域、胡齐斯坦省

什叶派波斯人与周围的逊尼派阿拉伯人的领土冲突由来已久。伊斯兰教内部分裂成什叶派和逊尼派以后,16世纪初,波斯人建立了萨法维王朝。作为王朝的开拓者,伊斯玛仪一世力争从逊尼派占主导的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圣城纳贾法、卡尔巴拉的控制权,然而奥斯曼的军事防御能力无可挑战,伊斯玛仪一世转而封库姆、马什哈德为圣城。1534年,萨法维王朝的军队攻陷了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巴格达,萨法维与奥斯曼签订协议,萨法维拥有了奥斯曼曾控制的阿拉伯河的主权。奥斯曼的退让引发了曾在阿拉伯河流域定居的阿拉伯部落的不满,部落不满导致奥斯曼土耳其与萨法维冲突不断,到了18世纪初,波斯方面承诺不再干涉阿拉伯河流域的事务。到了19世纪初,英国人与俄国人涉足中东,两国为了各自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推动伊朗与奥斯曼土耳其划定国界,阿拉伯流域归属奥斯曼土耳其,但伊朗人具有通航权。

进入二十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国所在的同盟国阵营,一战结束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肢解,原本在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下的伊拉克独立。奥斯曼土耳其的倒台让中东区域霸主的位置出现了空缺,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是工业基础缺乏、国内宗教派系林立,缺乏取代奥斯曼的综合实力,于是,西方国家开始在中东扶持各自的代理人,法国掌管今天的黎巴嫩、叙利亚,苏联势力进入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朗北部,英国势力进入伊朗南部、波斯湾沿岸国家。二战结束以后,地区形势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苏联从伊朗北部撤出,英国在伊朗的地位被美国取代,时任伊朗最高领袖巴列维国王与美国总统过从甚密,从美国进口的武器充实着伊朗的军火库,从英国进口的豪车充实着国王的私家车库。英国从伊朗、波斯湾沿岸国家撤出驻军,英国设在巴林的皇家海军基地腾笼换鸟,成为了美国第五舰队的基地。英国人每次从前殖民地撤离都要留下些什么,英国人离开南亚次大陆,留下了让印度、巴基斯坦至今为之纠纷不断的边界线;英国人离开海湾地区,把霍尔木兹海峡入口的三座岛留给了伊朗。海湾产油国出口的石油多数要经由霍尔木兹海峡运往世界各地,英国把控制霍尔木兹的阀门、世界油价的命门留给了亲西方、提倡世俗化的巴列维保管。

巴列维在位时支持伊拉克境内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为了让巴列维在伊拉克内政上收手,萨达姆选择向巴列维让步,70年代中期,伊拉克与伊朗签署协定,以阿拉伯河中心线为界平分阿拉伯河。霍梅尼上台以后,握紧霍尔木兹海峡,在外交上态度强硬,萨达姆想填补巴列维倒台造成的地区权力真空,也不甘示弱,急于拿回之前让出的阿拉伯河的主权。伊朗新政权建立起来以后,前国王巴列维的支持者们在伊朗境内抗争,萨达姆断定邻居伊朗的国防必有空虚之处。1980年,盘算着收回阿拉伯河全部主权、吞并伊朗临波斯湾的胡齐斯坦省能大大便捷石油在境内的运输、向海外市场的出口,萨达姆下令出兵伊朗。

巴列维国王当权、打压霍梅尼打压时,霍梅尼曾用逊尼派和什叶派分裂之初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阿里带领支持者反抗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穆阿维亚的历史来提振士气。和霍梅尼一样,萨达姆也以历史为镜鉴,借古喻今。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穆阿维亚开创倭马亚王朝之前,阿拉伯半岛由四位哈里发相继统治。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冲突不断,公元637年在卡迪西亚会战中,波斯军队惨败,萨珊王朝的版图从此不断萎缩,公元642年萨珊王朝终结,曾经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开启了彻底的伊斯兰化。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曾隆重纪念卡迪西亚会战,用意很明显,他希望能复制力挫波斯人的战争传奇。

伊朗的国土面积是伊拉克的4倍,伊朗的军费开支是伊拉克的1.65倍,就地形而言,伊朗高原起伏的地势有利于防守,而伊拉克的平坦的地形容易让进攻的势力长驱直入,与此同时,伊朗城市离边境线远,城市避开火力打击的概率高,而伊拉克城市离边境线近,城市有可能在战火中被摧毁。伊朗的石油资源更加丰富,通过卖油攒下的财政家底也更加厚实。综合而言,伊朗国力更强,但萨达姆之所以相信自己的铁拳能砸烂对手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能速胜,当时伊朗国内有反对霍梅尼的声音(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笃信霍梅尼的统治不能长久),萨达姆相信他向霍梅尼宣战,会收到伊朗国内霍梅尼反对派的支持。但萨达姆没有料到的是,他向伊朗发动的入侵,增加了霍梅尼对伊朗民众的凝聚力。当时伊朗国内的空军飞行员都得益于巴列维王朝的培养,巴列维王朝倒台以后,一些身在海外的伊朗飞行员怕遭到新政权的清算,选择滞留海外,然而巴列维流亡美国、掌握轰炸机驾驶的长子却向新政权申请回国进入空军服役,前朝王子的申请没有得到许可,但王子发出申请这个举动也可以看出在伊朗人心中萨达姆的入侵战争并非萨达姆认为的「义战」。

战争初期,军购狂人、前国王巴列维所购买的各种欧美新式武器派上了用场,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伊朗军队内部的一些矛盾也凸显出来:政治挂帅削弱了作战的机动性,伊斯兰革命卫队与常规部队在权力分配上互有龃龉,伊朗空军内部沟通协同不畅。战争之初,伊朗打得很被动。国际上,伊朗的盟友主要是邻国叙利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两伊这一对自己的敌人中,以色列暗中向伊朗提供武器支援,这让霍梅尼政府同意境内的犹太人前往以色列,也提振了以色列当时并不景气的经济。伊拉克的朋友圈声势浩大,海湾国家、法国、美苏站在伊拉克身后。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打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伊朗借此扶持黎巴嫩境内的真主党,黎巴嫩真主党成为牵制以色列军队的势力,也成为了牵动两伊战局的一条暗线。真主党在黎巴嫩境内绑架西方人质,伊朗为西方国家斡旋以解救人质,西方国家向伊朗提供武器作为回馈。当苏联身陷阿富汗战争泥潭,苏联放宽了对伊朗的武器出口来补充国库。

石油是两伊开战的财政底气。对方国内的炼油厂和输油管线成为军事攻击的目标,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两国也你来我往,为了切断伊拉克过境叙利亚的输油管线,伊朗向叙利亚让利,与叙利亚建设了新的输油管线。为了建设新的管线,伊拉克积极与沙特阿拉伯合作。战争持续,战事焦灼,伊朗送童子军上战场,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化学武器的使用又让原本偏向伊拉克的法国偏向伊朗。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两国财政油尽灯枯,1988年,两国停战。

两伊战争并没有帮萨达姆达到扩充国土的目的,反而耗尽了伊拉克的国力,为了开辟财源、获得出海口,萨达姆盯上了国防薄弱的产油国科威特。1990年8月,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伊朗是美国的眼中钉,伊拉克对抗伊朗,美国渔翁得利。然而科威特是美国的盟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相当于投鼠不忌器,目无美国。被挑衅的美国果断亲自下场,海湾战争爆发。1991年1月,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联合轰炸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后记

7月中旬至今,通勤路上会听台湾学者曾仕强讲解易经的音频,第十三卦同人卦也叫天火同人,上卦为乾卦,下卦为离卦,乾为天,离为火也就是太阳,光天化日,阳光普照,一视同仁。同人卦的理想是同人与野,字面是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郊野。这一卦第二爻的爻词是「同人于宗,吝」,也就是说仅仅与同宗族的人集结,是不值得提倡甚至是会被责难的。同人卦让我想到了霍梅尼,他追求的是区域内的大同,但霍梅尼的区域大同是「同人于宗」,这个「宗」是什叶派,所以,萨达姆代表周边的逊尼派势力向他发难。漫长的战争让两伊积重难返,最终停战。从两伊战争的时间跨度来看,「同人于宗」让伊朗被打击,拉长时间的维度,「同人于宗」让什叶派之弧覆盖的空间越来越大。

前几天,QQ 音乐提醒我去年夏天高频听的歌是皇后乐队的 Love of my life。2004年,皇后乐队成为第一个作品获批进入伊朗的西方摇滚乐团,皇后乐队的主唱 Freddie Mercury 有波斯血统。今年夏天听得最多的是新加坡音乐人梁文福在80年代创作的歌,歌词言之有物,曲调清新,伴奏乐器相得益彰。折服于梁文福深厚的中文功力,买了三本他写的书,两本新加坡版简体书要等到九月中下旬才能收到货,一本影印的绝版歌谱已经收到了,歌谱收入了梁文福在1980年到1990年之间包办词曲的67首歌,为他写序的友人在序言完成时间1991年1月15日23:50下面标注:离美军向伊拉克开战尚有13小时10分。

听曾仕强说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句话反复入耳。道即法则、规则,霍梅尼的法则是刚中带柔,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任内,数百名伊朗学生闯入美国驻伊使馆劫持数十名外交官和平民作为人质时,霍梅尼对美国的态度很刚硬。到了卡特连任失败,里根入主白宫,霍梅尼借机下台阶,化解人质危机,把人情送给里根。伊朗为西方游说黎巴嫩真主党释放西方人质,获得美国的武器补给,也算是一种弹性政策。易经贲卦卦辞说「刚柔交错,天文也」,刚柔交错、日升月落才能生生不息,至刚易折。萨达姆的法则是一刚到底,先后出兵伊朗、科威特,科威特战争触怒美国,美国发动海湾战争、率领多国部队重创伊拉克,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撤退。萨达姆对美国心怀愤恨,时隔多年,海湾战争推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头像还被嵌在了伊拉克酒店门口的地上。头像地砖是一种装饰,易经贲卦就是说装饰,贲者饰也,然而剥卦紧随贲卦,时间久了,装饰会褪色甚至剥蚀,剥落的还有萨达姆政权。剥极而复,复卦紧随剥卦,代表着一阳复生、万物复苏的局面。两伊战争让伊朗、伊拉克这一对宿敌千疮百孔,也为沙特、土耳其在区域内的崛起创造了契机,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参考资料

余秋雨《千年一叹》

Baqer Moin《Khomeini Life of the Ayatollah》

Pierre Razoux《The Iran-Iraq W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