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专著,是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在军事领域学习运用这部兵书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修身处世也要学习《孙子兵法》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孙子兵法最高明的处世智慧 不可不读孙子兵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孙子兵法最高明的处世智慧 不可不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最高明的处世智慧 不可不读孙子兵法

大家都知道,《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专著,是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在军事领域学习运用这部兵书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修身处世也要学习《孙子兵法》呢?

这是因为《孙子兵法》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十三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全书虽然只有5900余字,但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战争规律和战略、战役、战术,涵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外交、用人、管理等方面。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多年前(约公元前512年)。它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不仅对现代战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政治、经济和修身处世来说,也是重要的智慧源泉。

《孙子兵法》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非常深邃、睿智、丰富。

比如,孙子提出了注重谋算筹划的思想。他在《计篇》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就是说,开战前进行周密谋划,才能取胜;谋划不周,难以取胜,更何况根本不做谋划呢!我们以此就可以判断战争胜负了。这告诉我们,凡事一定要在行动之前进行周密分析,搞好运筹谋划,顶层设计。

比如,孙子提出了慎战思想。他在全书第一段开宗明义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为军事家的孙子,能够考虑到战争的危险、代价和极大影响,是非常难得的。这告诉我们一定要严肃对待斗争和战斗,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忘战必危,好战必亡;既要敢战,又要慎战!

比如,孙子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他在《谋攻篇》中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说,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大的高明;不用开战就能使敌人降服,才算是高明之中的高明。用兵作战,最好的办法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用外交手段,再次用军事手段,最差的办法是攻城,攻城是不得已的事情。这告诉我们,胜利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善战,最大的高明。

比如,孙子提出了谋势用势的思想。他在《势篇》中讲“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责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注重营造有利于自己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只要形成了必胜的态势,对敌作战就象把一块圆石置于高山之顶,翻滚而下,不可阻挡。这启发我们,在任何环境和情况下,都要注重谋势造势,如何形成一种有利于自己取胜的态势,才是胜利的关键。

比如,孙子提出了“奇正结合”的思想。孙子在《势篇》中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意思是,既要正面迎敌,还要用奇兵制胜。这启发我们,做人要以正立身,以奇取胜。

比如,孙子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他在《虚实篇》中讲:“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不是自己被敌人调动。这就要使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处于主动地位,先机位置,避免受制于他人。

比如,孙子提出了因敌应变的思想。他在《虚实篇》中讲:“兵形像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致胜。故水无常势,兵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就是要打破一切僵化思维和固化观念,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孙子提出了善用诡道的思想。他在《计篇》中讲:“兵者,诡道也”。在《军争篇》中讲:“兵以诈立,以利动。”他提出了“诡道12 术”,如:能征善战,要装作软弱无能;准备开战,要装作不想用兵;计划攻打近处目标,要显示出准备远攻的假象;准备攻击远方目标,要装作攻打近处;敌人贪心,就用利益去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去攻打他;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他的锋芒;敌人容易发怒,就挑逗他失去理智;敌人谨慎,就娇纵他丧失警惕,等等。这告诉我们,正道与诡道不可偏废。没有正道,难以站稳;没有诡道,难以取胜。不讲策略方法的正道,只是无用的别名。

比如,孙子提出了“知己知彼”的思想。他在《谋攻篇》中讲:“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失败,都源自于没有做到知己知彼,往往失之于知彼不深,知己不明。

比如,孙子提出了为将应有的品德素质。他在《计篇》中讲“将者,智、信、仁、勇、严。”就是说将领必须具有多谋、诚信、仁爱、勇敢、严明“五种品德”。他在《九变》中提出”“为将五危”,即将帅容易出现的五种致命弱点。这实际上也是提出了人的思想修养应该努力的重点。

《孙子兵法》中还有许多有益修身处世的重要思想。比如,如何隐形示形,如何避实就虚,如何以弱击强,如何以患为利,如何集中兵力,如何速战速决,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等,难以一一列举。

对于《孙子兵法》的人生智慧和修身价值,古今中外都有高度评价。

南宋时期著名学者郑厚在他写的《艺圃折衷》中说:“孙子13篇,不只是武人的根本,文人也应当尽心学习。《孙子兵法》的文辞简约而不繁缛,平易而又深厚,通畅而又可用;论语、易、传之类,孟子、荀子、杨子所著之书,都不如也。”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说:"令我恼恨的是,为什么不把以《孙子兵法》为首的《武经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用以教化天下万世呢。”

日本著名学者平田晋策在为大场弥平所著的讲述《孙子兵法》一书序言中说:"兵法书在公则为政治秘诀,在私则为处世秘诀。孙子的兵法,皆是立身处世的教科书。"日本学者福本义亮在《孙子评注训注》中写道:“盖《孙子》者,兵书而外交书也,亦人事百般座右铭也。今更生于新时代,通各自之职务而活用之,处世上有裨益必矣。”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出色的兵书,同时也是一部卓越的处事教典。”美籍著名学者詹姆斯.克拉维尔说:“孙子在2500年之前写下的这部中国历史上奇绝非凡的著作,应该成为所有政治家、政府工作人员、所有的高中和大学生的必读材料”“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当上总理,我要以法律形式将此确定下来。”

《孙子兵法》的文辞朴实通畅,但毕竟是2500前的著作,难免有深奥费解地方,结合注释和白话翻译进行阅读,可以帮助理解。《孙子兵法》的13篇中,第一篇是总论,第2--8篇主要讲战略战役的谋划和指挥作战的原则,第9--13篇主要讲战斗的具体实施。人生哲理和修身智慧方面的思想,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前8篇之中,学习时可以突出这些重点。《孙子兵法》自始至终贯穿体现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思想方法。《孙子兵法》来自战争实践,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实际斗争需要进行学习思考,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内涵与精髓。

人生如同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战斗。要取得战斗的胜利,就让我们学一学《孙子兵法》吧!它的哲理、智慧、策略、方法,一定会使我们更加深刻、睿智,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在艰险复杂的人生之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