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全志

武汉市最早的“天桥”是哪座桥呢?据《武汉市志·大事记》记载:“1983年1月11日,市内第一座人行天桥在汉口武圣路南侧道口建成,投入使用。”这里说的是过马路的人行天桥。

又有人说,武汉最早的天桥是武昌蛇山的天桥。蛇山天桥是1936年建的,也不是最早的。据我考证,武汉最早的“天桥”是大智门火车站的天桥,是1932年修建的。

2021年,我在撰写“汉口最早的天桥及铁路边生活记事”(发表于《档案记忆》2021年第2期)一文时,想找一张比较理想的天桥照片,硬是找不到。前不久,无意翻阅《威尔克斯的中国摄影集》近千张照片时,竟然发现了它的航拍照片,心中为之惊喜。

80年代的武汉三镇 三镇留影1945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天桥(1)

1945年大智门火车站及附近的天桥航拍照片原图

这张照片清晰度相当高,判断飞行高度在800米以下,约700米左右,路上行人及投影隐约可见。拍摄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两三点钟。

天桥的位置与我记忆中的一致,在天声街和公安街之间。宽度约2米多不到三米,厢式。共有三组主桥墩,由钢筋混凝土建造。住在火车站铁路两边的居民,经常从这里“翻天桥”走近路。

住在解放大道球场街到三阳路的老居民,没有不知道天桥的。但是,这座桥在1983年给拆除了。时至今日,建于解放前的三座钢筋混凝土天桥:大智门天桥、江码天桥、蛇山人行天桥,无一幸存。

80年代的武汉三镇 三镇留影1945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天桥(2)

1945年大智门火车站及附近的天桥航拍照片标注图

在这张照片中,证实了一件事,“铁路里”与“铁路外”的差别。“铁路里”的地势相对比“铁路外”要高个一两米。这种高低落差从黄浦路一直延伸到循礼门,在武汉剧院背后的京汉大道上观察最明显,原铁路路基比铁路外的地平线高出整整一层楼。

在这张照片中,大智门火车站背后的地势落差很明显,铁路外的水淌子多,所以,一般情况下,铁路外有蚊子铁路里没有蚊子也是正常的。当然,解放后,铁路里“熏蚊子”“灭四害”(苍蝇、蚊子、臭虫、老鼠)等爱国卫生运动比铁路外的效果要好,蚊子确实少些。大家想想看,有一条河叫黄孝河,顾名思义,是可以通往黄陂和孝感的,住在黄孝河一带的居民,蚊子等害虫总是与人为敌。80后基本上不知臭虫为何物了。

说到卫生条件,六七十年代,街上麻子多,癞痢多,酒糟鼻多,霸眼多,聋哑人多,小孩子流鼻涕的多,所以,麻子、癞痢、霸眼、鼻涕虫等,都成了人们的外号。除了这些以外,脸上、胳膊上、腿上搽蓝药水、红药水的也多。就算当时是个美女,也不敢掀起裙子,否则,腿上斑斑点点见不得人。大约到了80年代,这些情况才开始好转。现在,帅哥、美女随处可见。由此说明,战争是可怕的,带来的后遗症也是难以想象的。

1945年航拍照片中,解放大道还没有开辟,市六中(上智中学)和解放公园一带,都还是郊区。到70年代,现在的西北湖,以前就是两个寸草不生的光湖,不过,可以游泳,踩在水底一脚泥。

过去,判断城与郊有一个直观标准,凡是马路边铺有花岗岩马路牙子的街道,就是城里,反之是城郊。

80年代的武汉三镇 三镇留影1945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天桥(3)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战争中,大智门火车站背后的厘金局洋房着火

我们的城市是经历过战争创伤的,光是修复,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几代人的奋斗。和平是值得珍惜的,和平养无限天机。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也勾起许多往事的回忆。

大智门火车站对面的京汉街上,原来是一家干鲜蜜饯水果批发行,每天都有解放牌汽车拖着货物从公安路经过,到京汉街转弯慢行时,公安路上有的小青年就像“铁道游击队”样,爬上车,用铁钩等工具,将车上的西瓜、甘蔗等扒下来,那时没有押车的,货车司机也只能干瞪眼。公安路一带的社会风气不怎么好。几乎每天都有小孩子被大人打得鬼哭狼嚎。

照片左上角的地方就是公安路的一段,其中隐约可见一栋三层楼房子,是公安路81号,这个房子叫永善堂,是由街上几个青红帮老大联合创办的,为首的姓张。解放后,善堂曾被利用为公安路小学分校,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教室有一栋主楼,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有三层楼,一楼空间很高,相当于两层楼,二楼外面有美观的栏杆,里面露出碎石和钢筋。80年代曾作江岸区图书馆,大约2007年拆除。关于永善堂,未见史料记录。

六七十年代,公安路与公安横街口,有一家杂货铺,铺主叫郭跛子。郭跛子对面又有一家杂货店,叫兴康隆,店主是一对身材很胖的夫妇,俗话说,一床不睡两样人。兴康隆的隔壁有一条巷子,叫福寿里,通往新直街。巷子中间有一个土地庙,文革时被“横扫”了,庙里供的菩萨的头饰非常精美华丽,看上去都是金金银银的,都烧了。公安路到公安街之间的公安横街,中间有一户人家,是租娃娃书的,他们家有个女儿,叫群子。我是这家租书店的常客。租书店的隔壁,是一家剃头的,那时没有电扇,屋梁上安上木葫芦,挂起一张帆布,下面坐个小孩,用绳子扯动,扇起风来,这种人工风扇就是古书中所说的“诸葛扇”。

说起剃头,我也是去过附近很多的地方。比如说,一元理发厅,友益街三阳里对面好像还有一家海燕理发厅。到如寿里友益街出口,有过个街楼,巷子口有个理发挑子,一位老剃头师傅在这里经营,收费比理发店便宜一半。如寿里出口左边是卖酱菜的专营商店,而这个商店对面的则是专卖水产的。天声街友益街出口左边是一家卖乐器的、刻章子的,再过去是车百五金交电商店,包括自行车、缝纫机。自行车、棉絮、热水瓶等那时十分紧俏,还要凭工分券限购。这些往事历历在目,一时半刻也说不完。

我想,每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心里都会翻腾出一系列的故事。我也希望能分享到一些老街坊们尘封的故事。

80年代的武汉三镇 三镇留影1945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天桥(4)

江岸车站天桥

80年代的武汉三镇 三镇留影1945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天桥(5)

蛇山桥 田联申供图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80年代的武汉三镇 三镇留影1945年的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天桥(6)

民国汉口铁路旁

编辑: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