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高长虹?对后世来说,他和苏雪林一样,也是因骂鲁迅而出名的。

但事实上,他正是在骂鲁迅之后遭到了“封杀”——上世纪50年代起,高长虹连同他发起成立的“狂飙社”一起,从文坛上消失了。

他们的书没有出版,文学史著作避而不谈,连高长虹本人的下落都成了谜。


高长虹最为后人不耻与诟病的,就是与鲁迅争夺许广平一事。我们不可低估桃色绯闻的力量,它的爆炸性与持久性,要远超其他大部分新闻。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这绯闻其实是一件冤案!但狂热的世人才懒得追根溯源,他们只管人云亦云,都说谎言说了一千遍,最后就成了真理。

时至今日,一说起高长虹,人们总要如“膝跳反射”般提起他和鲁迅争夺许广平之事,并要嘲笑他与鲁迅之间相差不知几个段位……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1)

鲁迅与高长虹

高长虹背了这个冤案几十年,被人骂了几十年,后来一直过着令人堪忧的生活,错在鲁迅吗?并不是,这跟鲁迅没有关系,这和散播谣言者有关系。


“月亮风波”的始末及真相

整件事情是这样的:1926年12月,“未名社”的安徽籍诗人韦素园写信告诉鲁迅,他从“沉钟社”那里听闻,高长虹拼命攻击鲁迅是因为一位女性。

《狂飙》上有一首诗,太阳是自比,夜是鲁迅,月是她(许广平)。

这首诗就是高长虹所写的《给——》系列爱情诗第28首,载于11月21日出版的《狂飙》周刊第7期。我们来看开头两节:

“我在天涯行走,/月儿向我点首,/我是白日的儿子,/月儿呵,请你住口。//

我在天涯行走,/夜做了我的门徒,/月儿我交给他了,/我交给夜去消受。”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2)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3)

鲁迅在收到信的第二天,就回复了,他认为关于《给——》的传说,有三种原因:

一是别人神经过敏的猜测;二是狂飙社中的人故意附会宣传;三是假设传说是真的,说明高长虹在北京时,就对许广平有过各种计划,而不成功,因此怀疑是鲁迅从中作梗。

由鲁迅的回信可见,他的逻辑是缜密的。但此事在当时已经传播开来,鲁迅没法不做出回击。

于是就写了小说《奔月》寄到未名社去,与长虹“开了个小玩笑(鲁迅语)”:小说中以逢蒙影射高长虹,主要写逢蒙技不如师傅羿,却又忘恩负义,要用箭把羿射死。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4)

鲁迅与许广平

有趣的是,高长虹后来看到了鲁迅这篇小说,但他没有任何反应,而是狂飙社的尚钺怒了,回击了一篇《射月》给鲁迅。

然而从小说的内容看,尚钺和狂飙社的其他成员都没理解鲁迅的用意是讽刺高长虹追求许广平这个月亮,而误以为是鲁迅打击高长虹技不如人。

鲁迅写完《奔月》后,其实仍然在继续调查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后来发现确实是“别人神经过敏的猜测”。

将许广平比作月亮的是安徽作家章依萍等人,而且时间远早于高长虹《给——》的发表,因此这个流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与高长虹和狂飙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5)

狂飙社成员尚钺,写《射月》回击鲁迅


那高长虹诗中的“月”到底是哪个她呢?

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石评梅当时与另一位山西青年高君宇两情相悦,高长虹只是石评梅的追求者。

但是高君宇却于1925年3月因病逝世,高长虹自认为时机来到,就开始了一系列《给——》的写作,并于6月1日开始在《语丝》杂志上发表。

而之后的“高鲁冲突”爆发于10月份,因此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误以为高长虹是在写自己与鲁迅争夺许广平的事情,韦素园就立刻写信告诉了鲁迅。

随着《两地书》和鲁迅书信的出版,天下人都以为高长虹是因为得不到许广平而发了疯,因此一致将高长虹看成“小人”,演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大冤案。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6)

石评梅

高长虹真正骂鲁迅的“导火索”

高长虹到底为何要骂鲁迅呢?导火索其实是“退稿事件”。

这时候又不得不提这位韦素园了,他在1926年接替鲁迅,成为《莽原》半月刊的责任编辑(韦所属的未名社与高所属的狂飙社的成员都属于莽原社)。

他在下半年对狂飙社采取了排挤态度,退了向培良和高歌的稿子,向培良感到不满,诉之于高长虹,高感到狂飙社成员在莽原社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就发表了两封公开信,让鲁迅说句公道话。

而对未名社与狂飙社不断的争吵,鲁迅已经很疲乏,因此采取了“中立”态度,一声不吭。

因此,愤怒的高长虹就于10月28日,将矛头对准鲁迅,写了万字长文《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诉之于社会,正式将“高鲁矛盾”公开化,两人骂战就此拉开序幕。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7)

未名社的韦素园,30岁英年早逝,因此给“高鲁冲突”留下很多谜团

从40年代后期起,在鲁迅的研究领域,高长虹被当作了“反对鲁迅”的急先锋,被当作了与鲁迅“争夺许广平”的坏人。

令人唏嘘的结局

1942年,高长虹因拒绝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而渐被延安冷落;1946年,高长虹被贬东北,长期住在东北旅社,由于没有参加第一次文代会,他从此被彻底排除到文艺界以外。

关于高长虹的结局,有很两种说法:

一是高得了精神病,1949年被送到抚顺精神病院,不久就死在了那里;

二是高于1953年住到了沈阳的东北旅社修改作品,东北诗人侯唯动曾在那里见到如乞丐般落魄、蓄着披肩银发的高被服务员训斥,还被保卫科的人说是个喜欢大叫的疯子,后来不知所踪。

鲁迅先生对骂 因痛骂鲁迅遭封杀(8)

直到2005年,高长虹的孙女高淑萍经多方辗转打听,才终于得知自己祖父的真实下落——1954年春季的一个夜里,高长虹突发脑溢血病逝于东北旅社的二楼250号房内。

“这个人很有才,写东西不为名不为利,不爱出风头,口才不行,说不了话。没架子,谁有困难都帮助。”

“有点固执,但心肠好,不使坏,对人赤诚,如果发现自己错了,便当即改正。”

以上是高长虹一些老友对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才子高长虹一生勤于学术,用功上进,但生命最后的十余年贫穷困苦,四处漂泊,充满坎坷。至于和鲁迅后来的关系,他早在1931年与老友张磐老日本重聚时就说过“已经不再攻击了”。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谢!

备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