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科学评价恩格斯这样的伟大历史人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列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依据丰富的史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对恩格斯做出了科学评价,深刻指出了恩格斯崇高的历史地位、伟大的思想贡献、高尚的精神品格。站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来看,列宁对恩格斯的科学评价,映现出伟人眼中的伟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有一些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其中,“恩格斯怎样评价马克思”就是其一。这看似只是一个私人性话题,实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和理论话题。在我们看来,“列宁怎样评价恩格斯”的问题,同样也是如此。恩格斯、列宁是世人公认的两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中,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之一,比恩格斯晚出生50年的列宁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全新的历史阶段。2020年恰逢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的双重历史节点,是两位伟人特殊的历史相遇,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系统梳理列宁怎样评价恩格斯这一问题,重温有关重要文献和光辉思想,缅怀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是对两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特殊纪念。同时,透过列宁的视界来深刻认识恩格斯,有助于我们见识伟人眼里的伟人,从而提升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思想的认识境界。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1)

一、崇高的历史地位:无可替代的“第二小提琴手”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人类思想史的伟大变革。列宁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恩格斯的历史地位。

1.“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字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奠基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公正的”。

关于恩格斯的历史地位,在列宁之前也有一些人做过评价。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马克思的评价。在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法文版前言中,马克思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高度评价他的挚友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列宁专门写作题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悼念文章,深切缅怀了恩格斯光辉的一生。在这篇文章中,列宁回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创立所作的巨大贡献。列宁特别提到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巴黎见面,以及两人合作的第一本著作《神圣家族》的情况,认为这本书“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同时,列宁强调了恩格斯早期的两本著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于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意义,特别指出了它们对马克思学说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恩格斯的交往显然促使马克思下决心去研究政治经济学,而马克思的著作使这门科学发生了真正的革命。”)

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同志和合作者,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列宁看来,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体系,必须同时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思想。他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篇悼念恩格斯的文章中说:“要了解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有什么贡献,就必须清楚地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和活动对现代工人运动发展的意义。”同样地,列宁在《卡尔·马克思》这篇专门介绍马克思的文章中特别提到恩格斯,说:“要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观点,无疑必须熟悉他最亲密的同志和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著作。不研读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虽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但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列宁以《共产党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之作为例,对此做了具体阐明。列宁高度评价了这一著作,认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1913年3月,他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还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同年,列宁深入研究了德文版四卷本《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844—1883)》,较为详细地了解到《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史以及恩格斯的特殊贡献。他特别提到1847年11月24日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说明恩格斯的写作草稿及修改思路。经过认真分析,列宁强调指出:“这封信清楚地表明,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字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奠基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公正的。”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2)

2.“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马克思主义在问世以后不断遭遇新出现的实践问题以及来自各方面敌人的理论攻击。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共同丰富和完善这一科学理论。列宁在有关文章中介绍了相关情况。1870年以前,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马克思住在伦敦,他们依靠频繁的通信保持密切联系和学术合作。他们之间既有密切的合作,也有相对的分工。根据两人的理论分工,恩格斯的主要任务是在报刊上发表两人的见解,特别是同敌对见解展开理论斗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马克思集中精力写作《资本论》。

列宁高度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关注到两人之间的理论分工。他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中指出:“这种共同的精神生活的成果,在马克思方面,是当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在恩格斯方面,是许多大大小小的作品。马克思致力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复杂现象。恩格斯则在笔调明快、往往是论战性的著作中,根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经济理论,阐明最一般的科学问题,以及过去和现在的各种现象。”在哲学方面,批判和反对唯心主义,捍卫科学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重要任务。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并且多次说明,一切离开这个基础的倾向都是极端错误的。在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反杜林论》里最明确最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这两部著作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继续推进两人的共同事业,他担负着顶替马克思工作和执行马克思遗嘱的双重任务,尽力弥补马克思逝世可能留下的历史空白。列宁指出,“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党人的顾问和领导者。无论是受政府迫害但力量仍然不断迅速增长的德国社会党人,或者是落后国家内那些还需仔细考虑斟酌其初步行动的社会党人,如西班牙、罗马尼亚和俄国的社会党人,都同样向恩格斯征求意见,请求指示。他们都从年老恩格斯的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宝库中得到教益。”总而言之,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3)

3.“恩格斯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总的说来这是十分公正的”。

谈到恩格斯的历史地位,人们总是习惯于将他与马克思做比较。因为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力,同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恩格斯难免被马克思的耀眼光辉“遮蔽”。对于这一点,恩格斯总是显得十分坦然,并且发自肺腑而又极其谦虚地强调:马克思是“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拉第二小提琴”;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恩格斯对马克思的由衷推崇、对自己的谦逊评价,赢得了众人的敬重。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说:“这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个和马克思旗鼓相当的人,卡尔·马克思的第二个‘我’。”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恩格斯甘愿“拉第二小提琴”,而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事实上不得不当“第一小提琴手”。在恩格斯七十寿辰之际,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为《社会民主党人月刊》撰文说:“现在恩格斯已经担任乐队指挥,但是他还是那样谦逊、朴质,好像仍然是在,照他自己的说法,‘拉第二小提琴’似的。”

面对着众人的称赞,恩格斯显得十分冷静。他致信给向自己表达敬意的布鲁诺·舍恩兰克说:“我觉得我的功绩被许多人估计得过高了。谁有幸在40年间同一个比自己高大的人物合作并能够每天与之相比较,谁就有可能学会正确地估计自己个人的功绩。而对我的活动的任何过度赞扬,在我看来都是无意中贬低了我们大家都应归之于马克思的功绩。”对于恩格斯谦逊的品格、无私的精神,列宁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深深敬意,同时特别指出:“恩格斯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总的说来这是十分公正的。他在写给一位老朋友的信中说:‘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我拉第二小提琴’。”应该说,列宁的这一评价,既如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也充分表达了对恩格斯的高度敬意,是一种十分妥帖的历史评价。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4)

二、伟大的思想贡献:多方面“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为丰富人类思想宝库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列宁在多篇文献中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深刻阐释。

1.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最先说明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

对于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时代问题,欧洲思想家们纷纷提出了各种解决思路。其中,有的主张回到过去,幻想过着田园诗般的小农经济生活;有的主张超越现实,但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良心发现而大发阶级慈悲;有的主张理论的批判,希冀于在哲学的思辨中构建理想的社会王国,如此等等。列宁评价说,“当时有许多幻想家,有时甚至是一些天才人物,都以为只要说服统治者和统治阶级相信现代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很容易在世界上确立和平和普遍福利。他们幻想不经过斗争就实现社会主义。”

在列宁看来,与这些“救世良方”相比,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才真正给出了唯一科学的社会解决方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科学著作中,最先说明了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他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石上,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列宁在《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

2.“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

如何正确揭示和科学评价无产阶级的社会历史地位,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通过对人类思想史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系统考察,列宁高度评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贡献。他明确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没有人能够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无论是“当时许多有才能的或无才能的人,正直的或不正直的人”,都醉心于自己的政治斗争,“而看不见资产阶级利益同无产阶级利益的对立。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工人能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其中,抱持英雄史观的思想家,例如鲍威尔等人把无产阶级说成是一群没有批判头脑的人、是等待解放的群氓。“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反对这个荒谬而有害的思潮。为了现实的人,即为了受统治阶级和国家践踏的工人,他们要求的不是静观,而是为实现美好的社会制度而斗争。在他们看来,能够进行这种斗争和关心这种斗争的力量当然是无产阶级。”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出于道德义愤谴责资本主义制度,出于善良之心同情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但是,他们“都认为无产阶级只是一个脓疮,他们怀着恐惧的心情看着这个脓疮如何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扩大。因此,他们都设法阻止工业和无产阶级的发展,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

列宁明确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这种害怕无产阶级发展的普遍心理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的不断增长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列宁站在人类思想史的高度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指出,工人阶级及其要求是现代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现代经济制度在造成资产阶级的同时,也必然造成并组织无产阶级。他们指出,能使人类摆脱现在所受的灾难的,并不是个别高尚人物善意的尝试,而是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

列宁高度评价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贡献,并且特别指出了恩格斯的首创贡献。列宁强调说:“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在这方面,列宁格外重视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特别指出:在它公开问世以后,“到处都有人援引恩格斯的这部著作,认为它是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的确,不论在1845年以前或以后,还没有一本书把工人阶级的穷苦状况描述得这么鲜明,这么真实。”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5)

3.《资本论》第2、3卷“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恩格斯根据两人的理论分工不断地推进研究工作。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放下了自己独特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全力从事《资本论》第2、3卷的编纂和出版,通宵达旦地从事研究、编辑和校对工作。对于恩格斯的无私奉献和倾心付出,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他一个人晚年所做的工作,平常人十几个未必能胜任……因为他知道(正如我们也知道一样):他,而且只有他,才能把马克思遗留下的作品贡献给全世界。”事实正是如此。为了编纂和出版《资本论》第2、3卷,恩格斯付出了生命最后十余年的全部心血,他全力以赴,辨识手稿、梳理逻辑、更新材料、查补缺漏、完善表述,尽可能按照马克思的本意来呈现《资本论》的风貌,尽可能避免留下自己的个人痕迹,而且他这样做的时候没有任何个人功利的考量,始终牵挂的是如何尽量完美地展现老友的科学著述。列宁特别引用他人的话评价说:“恩格斯出版《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在上面了。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

此外,列宁还强调了恩格斯多方面的思想贡献。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袖维克多·阿德勒曾经评价说:“恩格斯的渊博知识使他成为一位导师,这样渊博的知识在专业化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对于这一评价,列宁无疑是非常赞同的,并且还具体指出了恩格斯的一些论著及其思想贡献。除了前面提及的恩格斯的著作以外,列宁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文中还特别提到的有:(1)《反杜林论》。列宁指出“它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4)《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5)《论住宅问题》;(6)《论俄国的社会问题》;(7)《〈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列宁评价后两篇文献说,它们是“两篇篇幅虽小,但价值极大的论述俄国经济发展的文章。”这些著作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此外,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特别强调了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贡献。

三、高尚的精神品格:“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

恩格斯高尚的精神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高度评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集学者、战士、普通人于一身。他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既有威力又有魅力的人。”阿德勒的这一评价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列宁的有关评价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力。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6)

1.伟大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特别指出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多方面支持和帮助,称赞两人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就经济上而言,因为公开抨击反动政府,马克思不断遭到政治迫害,著作出版常常受到打压,家庭收入得不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及其一家饱受贫困的折磨。如果不是恩格斯牺牲自己而不断给予资助,马克思不但无法写成《资本论》,而且势必会死于贫困。”这里列宁所说的恩格斯的自我牺牲,主要是指恩格斯为了帮助马克思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得耐着性子去经营令自己讨厌的生意。

除了经济上的无私资助,恩格斯还给予马克思以莫大的精神支持。马克思的女婿、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保尔·拉法格曾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如此亲密,不仅因为他们共同从事脑力劳动,而且还因为他们之间有深切的友谊:他们时刻都想方设法使朋友快乐,谁都以自己的朋友而骄傲。”事实确实如此。许多材料表明,在两人长期的亲密合作过程中,恩格斯给了马克思许多的精神激励。列宁评价说:“自从命运使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遇之后,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此外,恩格斯还对马克思的几个女儿给予了深切的关爱,成为她们的“第二个父亲”。这种关爱在马克思逝世后表现得尤其珍贵。列宁评价恩格斯说:“他对在世时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

2.坚决的斗争精神:“像一个少年一样投入战斗”。

马克思主义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表现出坚决的斗争精神。1846年10月,恩格斯与格律恩等人在为蒲鲁东主义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中提及这场争论。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谈论“为了人类的幸福”,坚定主张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并以此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人类的幸福。经过几个晚上的激烈讨论,结果是恩格斯大获全胜。

列宁还回顾了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后参加革命斗争和人民武装起义的事迹,以及此后恩格斯协助马克思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他着重指出,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恩格斯始终不渝地在‘过分地矫正’被德国机会主义者所歪曲的路线。” 1889年,当以法国的可能派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同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分裂时,年近70岁的恩格斯“像一个少年一样投入战斗”。恩格斯斗争态度坚决,不仅抨击了机会主义者,而且还批评了持调和态度的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当两人思想觉悟后,特别是当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取得胜利时,“恩格斯简直高兴极了。”

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列宁高度评价了恩格斯的革命斗争精神。他引用梅林的话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斗争过程中不爱讲什么“客气”,“他们每次打人从不怎么犹豫,但每次挨打也从不叫苦。”接着,他进一步指出: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始终不渝地在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作斗争,批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庸俗习气和市侩习气。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事实。”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7)

3.坚定的人民立场:“尽一切可能保卫人民和自由的利益”。

坚定的人民立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品格。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总是“尽一切可能保卫人民和自由的利益,使之不受反动势力的侵害。”在有关论著中,列宁列举了许多事例,生动描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保卫人民利益、追求人类解放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列宁特别指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对俄国革命及其伟大的世界意义充满了极其乐观的信心”。他们都懂得俄文,常常阅读俄文资料,“以同情的态度注视俄国的革命运动,并一直同俄国的革命者保持联系”。他们在晚年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俄国有无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国际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重任,他在考虑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问题时,仍将俄国社会发展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根据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之间的书信往来有290封,占全部通信460封的一大半。这些通信大多涉及俄国革命形势、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8)

四、结语:伟人眼里的伟人,经典流传的评价

怎样科学评价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弗兰茨·梅林指出,“恩格斯晚年常说,在他看来,他所享受的过分的尊重,只有当他将来不在人间的时候才能恰如其分。事实正是如此,现在危险的是对他估计过低,而不是对他估计过高……马克思似乎高出于恩格斯。但是,如果没有恩格斯和他一起提高,他也不能达到这种高度。”应该说,梅林为纪念恩格斯逝世十周年写的这段话,今天读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站在当下特殊的历史节点来看,列宁对恩格斯的有关评价,表达了伟人列宁对伟人恩格斯的深深敬意,映现出伟人眼里的伟人,留下了影响深远的经典评价。

其一,站在世界历史高度的伟大评价。“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是一些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的这段文字,表达了时代巨人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9世纪的德国之所以产生恩格斯这样一位反思和批判现代社会的思想巨人,用恩格斯的这段话解释其中的历史必然性、评价他自己的历史地位,无疑都是非常合适的。列宁指出:“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在其斗争过程中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看来不可能发挥的才能发挥出来。”可以说,列宁正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结合恩格斯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结合恩格斯参加的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对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和伟大品格做出历史评价。

其二,依据丰富史料的科学评价。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列宁多次评价过恩格斯,其中体现比较集中的文献主要有:《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1913)、《卡尔·马克思》(1914)、《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1918)。在这些文献中,列宁带着炙热的无产阶级感情,多次表达了对恩格斯的无比崇敬。但是,在对恩格斯做出历史评价时,列宁绝没有感情用事,而是依据丰富而可靠的史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具体展开。正因为如此,列宁对恩格斯的评价,情感真挚而富于理性,史料可靠且结论科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列宁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评价记录(伟人眼里的伟人)(9)

其三,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评价。1893年7月14日,恩格斯在给梅林的信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有幸和马克思这样的人一起工作40年之久,那么他在后者在世时通常是得不到他以为应当得到的承认的;后来,伟大的人物逝世了,那个平凡的人就很容易得到过高的评价——在我看来,现在我的处境正好是这样。历史最终会把一切都纳入正轨,到那时那个人已经幸运地长眠于地下,什么也不知道了。”确实,“历史最终会把一切都纳入正轨”。可以告慰恩格斯的是,历史最终给了他公正的评价,其中,列宁的评价就是有力的证明。同样可以告慰列宁的是,他对恩格斯的科学评价,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至今仍然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列宁的有关评价,指出:“正如列宁所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作者:孙来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来源:《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