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广电局要求杜绝“娘炮”审美取向,该如何定义“娘炮”审美?

先说一段简短的观点吧,讲完再来仔细分析这个社会议题背后所蕴含的舆论政治、性别政治及 带引号的“娘炮”何以成为贬义但反过来的女子男性化却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不反感的原因 等复杂的问题。

一、观点

这个问题前后上了多次热榜,每次都会因为“娘炮”一词定义的模糊性引起巨大争议。什么样的人能够被称之为“娘炮”?谁可以定义“娘炮”?官方要针对的目标到底是谁?都留下了巨大的讨论(争议)空间。

不得不说,这次问题下的文艺网官媒的文章是一篇极其出色的时评。只要认真看完文章,就明白官方所要遏制的对象是——被资本捧出来浮夸审美形象。

注意,一定要注意被资本捧出来的这个前缀。

官方并不反对多样的审美文化,更不是什么性别歧视,而是反对在逐利的资本下流水制造的同质化艺人形象。

(先别急着评论,官方直接使用这一词是有不妥之处的,我接着马上就会讲,但允许我我先夸夸这篇文章)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1)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2)

文章中也直接讲明了资本打造的“娘炮”形象的现状,以及艺人被迫改形的问题与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3)

其实,对比许多艺人出道前后的形象,不难发现有不少偶像的形象是经过刻意阴柔化、去雄化了的,这是面对资本不得不作出的改变。

至于观众反应,我们观察最近几年“小鲜肉”一词的彻底贬义化与“叔圈”、老戏骨粉丝团体的崛起,也不难说明观众对此的审美疲劳。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4)

在文章的最后,官媒也直接点明了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失控的情况下施加干预性的必要,可以说讲明了对象、也讲明了原因,行文非常出色。

好,那官媒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这种词语会不会有负面影响呢?

答案是一定的。

就刚才那篇做出明确划定范围的文章的评论区来看,很多人并没有看完全文就急急忙忙地评论了,讲述的还是自己认为的“娘炮”形象。

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对此词的误用与词义范围的扩大化了。

相信读过小学初中的朋友都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许多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想当然的阶段,面对班上一些性格内向、阴柔的男孩,是极有可能发生语言暴力与校园暴力的现象的。

我非常理解官媒想用一个大众化的词汇来达到传播的目的,但我们绝不能忽视这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至于用什么词来替换?我觉得已经贬义化的小鲜肉还不错?或者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娘炮”一词的模糊空间很大,并且,它能引起巨大讨论原因还在于,这个词背后,蕴含着性别政治的问题。


二、“娘炮”背后的性别政治

(一)用“娘”就是对母亲、女性的不尊重吗?

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符号,它背后蕴藏的含义是语言使用者所共同约定俗成的。作为母亲的“娘”跟打引号的“娘炮”完完全全是两个词。大家都知道后者在具体使用中的具体语境和指向

它其实是完完全全指向男性这一性别范围。使用它并不是对母亲和女性的不尊重。只是使用了“娘”这一词汇,难免会陷入性别议题的争议。

所以,针对这一点,可以直接改为“形象阉割化”现象,这样就能从性别议题中脱身出来,(跟女性没什么关系了嘛)。只是,这样就会在舆论效应上显然会大打折扣,这可能也是官方考虑的问题所在。

二、女子男性化为何在潜意识中会被大众接受乃至受到追捧?这是男权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吗?

还真是,不过可能与你想的不大一样。

熟悉女性运动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女性解放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服装解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裤子的演变。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5)

在以往,女性长久以来被束缚在家中,仅仅从事家务劳动,她们的服装是裙子等性别形象突出的服装,直到工业革命后,工厂的大量兴起与对女性劳动者的大量需要(哪一行业最开始的工业革命想必大家都知道),裤子特别是牛仔裤性别淡化,越来越多的女性穿上以往男性样式的裤子走进工厂——进行劳动——获得选举权——实现女性运动大解放。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6)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7)

在女权运动中,外形的男性化是参与社会劳动的表现,她们由此获得了解放与政治权利,这是社会的进步,因此,女性的阳刚化往往是被肯定的。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8)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9)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女性劳动者的劳动形象也是被充分肯定与赞颂的。


三、男性“阉割化”的问题与之后社会的发展

哦对,讲到这里,还是要提一下,这些都是一定社会阶段下产生的审美现象,并不是只有革命形象的女性才会参与劳动的意思,反之,也不是外形阴柔的男性就不参与社会劳动了。

但是,当这种阉割化的形象大批量出现的时候,它其实背后传递出来的文化讯息是——男性在拒绝社会劳动、逃避劳动责任与走向男色经济 的信号。

注意,此处仍旧讨论的是资本营造的社会审美现象问题,不涉及任何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男性个体。

通俗地说,男性浓妆艳抹的背后,传递的是他从社会走向家中、需要取悦他人的文化信息。

但是,家务劳动有什么不对吗?

我在这里说,家务劳动是社会劳动一部分,我们现在之所以会对此嗤之以鼻,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阶段还不够高级。

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10)

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三个根源:

第一, 私有制的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的日益发展,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妇女被压迫地位也就随之形成了。恩格斯分析“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

第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确立使女子处于从属地位。恩格斯根据人类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提供的成果, 指出历史上由对偶婚过渡而来的个体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而言。为了确保男权的统治地位及子女的财产继承权,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上处于被压迫和不自由的地位,成为了男人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个体婚制...... 是作为女性 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

第三,家务劳动性质的转变。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妇女被排除于社会生产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家务的料理失去了它的公共的性质。它与社会不再相干了。它变成了-种私人的服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还指明了妇女解放的途径:

第一,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是消灭私有制。恩格斯指出,“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将使“男子的地位无论如何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妇女的地位,一切妇女的地位也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二,恩格斯明确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 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

第三,恩格斯还提出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实现途径——家务劳动社会化。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现代大工业不仅容许大量的妇女劳动,而且是真正要求这样的劳动,并且它还力求把私人的家务劳动融化在公共事业中"。第四,高度重视妇女在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们在关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不平等时,对无产阶级的妇女状况予以同情,高度重视被压迫的妇女在创造历史、推动社会伟大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多次强调无产阶级在开展革命运动中必须注意吸收广大劳动妇女参加。

家务劳动社会化,是我们今后社会发展应当努力的方向。

也就是——全职爸爸or妈妈也是一种职业,也能获得劳动报酬。

当然,这都是社会更高形态所注意的问题了。


最后,我还想谈谈“娘炮”一词背后的舆论政治问题。

这是我之前在某XX的一个回答——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11)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12)

截图某博万一娘炮文化的现象,我觉得非常好,大家可以看一下。

娘炮形象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广电局要求杜绝)(13)

“娘炮”一词,因为其拥有的性别争议问题被多次使用,这样能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既能成为资本转移矛盾重置议题的工具,也能成为官方推行政策的工具。

我只是在此提一下,希望以后大家再次看到这类问题时能保持冷静。

当然,还是那句话,我们绝不能忽略它可能带来的对弱势群体的霸凌伤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不要轻易使用该词与类似词汇攻击他人。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