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会到底起于何时,今天已难确定了,但从唐人徐坚的《初学记》中的“今人正月望月,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就可见元宵张灯、观灯之俗由来已久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唐朝的元宵节场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唐朝的元宵节场景(唐代在正月十五前两夜)

唐朝的元宵节场景

元宵灯会到底起于何时,今天已难确定了,但从唐人徐坚的《初学记》中的“今人正月望月,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就可见元宵张灯、观灯之俗由来已久了。

随着这种风俗的越来越盛行,元宵灯 市、观灯的规模,场面也是愈来愈大了。唐代在正月十五前两夜,开始燃灯,以庆元宵。到北宋期间,元宵节灯期已增至五天。

即从正月十三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到了南宋理宗期间,元宵灯会已增至六 天了。明代将元宵灯会增加至十天。这期间,全国各地到处华灯竞放,光彩夺日,大街小巷,灯火闪 烁,彻夜不灭,一片灯的海洋,直可谓“火树银花满街舞,箫鼓喧阗到天明"。

明人刘侗《帝城景物 略》中就对其时元宵灯火盛最作了这样的描写,“独竹肉声,不佛拍煞。光彩五色,照人无妍姓,烟骨 尖笼,月不得明,露不得下。”正因为如此,无怪乎历代文人都有味元青盛景之作,此处录诗一首,以一斑而窥全豹,便由此而见元宵灯会之俗。

大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佳皆林李,行歌尽落梅。

全吾不禁夜,玉满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谁家见月能闭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盛景,元宵风俗,一切都与灯有关,而元宵灯节,最离不开的就是各色各样的花灯了。其实,过去许多地方新年前后,市面上就开始有各式花灯了,至元 宵尤盛,品种之多,让人目不暇接。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专有“灯品”一节,写的就是当时各 种各样的花灯:

灯品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業为胎,因之烧 缀,及成去栗,則混然玻璃揀也...此外有鱿灯,则则镂金珀玳曙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网,下叠流苏,或为龙船、风辈、楼台故事;羊皮灯则楼做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常灯之要尤 多,或为百花,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此外有五色增纸菩提叶,若沙戏影灯,马腾人物,获转如飞。又有深闺巧比,剪纸而成,尤为精妙

每种花灯外形生动,肖人肖物。千资百态。过去众多花灯中,有一种生肖灯,做得惟妙惟肖,其中又 以兔儿灯更受孩童喜欢,至今仍是如此。有灯即有灯市,《清嘉录》记吴中灯市,也可见周密所言“苏 福为冠":

货郎出售各色花灯,精奇百出,如像生人物,则有老跎少,月明度妓,西施来莲,张生跳墙,刘 海戏塘,招财进宝之属;花果则有荷花、栀子、葡萄、瓜、藕之属,百族则有鹤、凤、猴,鹿、马、 兔、鱼、虾、坊蟹之属:其奇巧则有琉璃球、万眼罗、走马灯、梅里灯、夹纱灯、画舫、龙舟,品目 殊难枚攀。至十八日始歇,谓之灯市,

另外,在争奇斗妍的各色花灯中,有一种被称作“走马灯”的更是精妙绝伦,其不仅形象生动, 更体现出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它提到一种科学创造的高度。富 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有“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 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元宵灯会上,过去许多地方的民间百姓,还要做一种叫“灯树”的大型花灯,即以一个高大的灯 架为主干,四周做成形如大树的分枝,上面安置上无数的小灯。元宵夜众灯齐放,蔚为壮观。后周王 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中说:“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 之,百里能见,光明夺月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