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

作者: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

画作时间:乾隆元年(1736年)

尺寸:1152.8 X 35.6 CM

材质:绢

清明上河图的版本其实挺多的,但现在被人熟知的三个版本分别是:1.清明上河图 / 张择端(宋)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仇英(明代)现为辽宁省博物馆藏。3.就是今天所讲的清院本。

清明上河图清院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清院本这个版本及各家之所长,参照当时所流传的版本加上明清时期的风俗,西方文化的影响相结合创作。民俗活动、坊间游戏、市井交流、西式建筑等。虽然失去宋版的古制,但还原了清代与世界的交流。

画作特点: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清院本的房街道瓦舍均已透视原理作画,画中并画有西式建筑。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这个版本现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馆。被称为乾隆年间仿本或清院本。全画使用了除花鸟画以外的许多画科的技法,如人物马用工笔设色、山水树石系用青绿曲法、建筑舟船用界田法、浮云流水用白描曲法,总的来看,该图属于工笔画。画家们用局部近似焦点透视、整体属于散点透视的取景方法展现了18世纪的以苏州城为主要特色的城市风貌该图的总体布局系陈枚的思路,十分紧凑,全无拖沓之嫌,画中高潮送起,将动态的高潮与静态的高潮巧妙地结合起来,一浪高过一浪,即充满节奏感、又戒除单调重复,富有戏剧性的艺术变化。如最早的动态小高潮是前段的娶亲活动,之后的静态小高湖是看戏活动。画中最热闹的大高潮是中段虹桥上下的人物与车船的活动,最清幽的静态大高潮是最后一段的皇家御苑。各高潮之间的过渡段均起到了视觉衔接、防止审美疲劳的作用。全卷宛如一曲交响乐,从曲调悠扬到渐渐亢奋,最后进入庄重和优雅的境界。

全卷设色独具风格,色彩在柔和中显得主富而统用色较为简明,用笔颜具特色,润在天水,浓在林木,重在山石,红在木柱,鲜在佳丽,明在人物,艳在春色,稳在建筑。这是清宫院体高头大卷人物画风的基本特性。

此画卷布局疏密、近远、简繁相间。全图对复杂的生活作了集中、生动的概括、以简练的笔法动静结合,再现了当时的汴京风貌,是艺术性与真实性的高度融合,为建筑、交通、车船制造、商业、饮食、医药、服饰、民俗等学科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在艺术手法上,画面以俯视角度摄取景物,场面宏伟,而众多人物、建筑等的安排有条不紊,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它有界画工整准确的优点,又充分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生动活泼的长处。此画卷用笔熟练,界画桥梁屋宇以及人物,无不精妙。设色用赭笔微加匀梁,自创新法而有雅澹之韵,为清院画中之佳作。

清院本(局部)

清明上河图古风名画(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清院本)(1)

清院本(局部)

如有同好需要高清的私信回复001可以获得。

关注评论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