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1)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发明了梅菜扣肉、东坡肘子的北宋诗人苏轼,都愿意为了每日能吃到新鲜的荔枝,长居惠州罗浮山下。可见人们对食鲜的热爱,自古有之。

但是,受限于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食鲜曾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杨贵妃为了吃上新鲜的荔枝,甚至要跑死十几匹马。最近热映的《庆余年》里,也有一个王启年偷吃使团的新鲜水果的剧情:“这新鲜的水果,都是用冰块存着,勉勉强强到北齐算是件礼物。但是,这玩意,越往北走,越不新鲜。”

今天,得益于快递、物流业的发展,食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行为。不要说是岭南荔枝,即使是波士顿龙虾,顺丰的国际货运专机最快也已可以实现原产地到目的地机场的当日达。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2)

物流拉近了消费者与原产地生鲜的距离,让消费者能够更便捷地享用到更具品质和性价比的生鲜,从饮食层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而通过对田间和餐桌的连接,新时代的综合物流服务商顺丰也“吃”出了一本自己的鲜味生意经。

食鲜“围城”

阳澄湖大闸蟹、智利车厘子、褚橙、东港草莓……各种时鲜成为刚刚过去的双11、双12购物节中最畅销的生鲜产品。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对于优质生鲜的需求日益旺盛,品质食材、优质水果,正从高端小众市场,走入大众的餐桌。《2019线上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8年生鲜行业市场规模近5万亿,同比增长达5.3%。

尼尔森调研发现,消费者在购买生鲜时,最注重的是商品的质量和安全。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生鲜商品时,会优先选择没吃过的种类,图个“新鲜”劲儿。

但是,在食鲜这件事上,仅仅“新鲜”是不足够的,还要讲究天时、地利。

一方面,每种作物都有自己的成熟季节。明代剧作家高濂在其养生专著《遵生八笺》就记录了吃莲子的最好时机:“莲实之味,美在清晨,水气夜浮,斯时正足。若日出露,鲜美已去过半。”

另一方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产。比如锡林郭勒草原在北纬43度附近,生长着沙葱、甘草、柴胡、金银花、百合等数百种草药在内的2400多种植物。这些珍贵的草药,就是当地羊群的日常食物。其中的沙葱等有着去膻提鲜的能力,使得锡林郭勒的羊肉质鲜香细腻而没有膻味。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3)

可见,食鲜不仅要遵循季节,还存在一定的地域限制。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类时鲜都会因生长需要,根据不同地理与人文特征,分布在相应地区,一旦移植他乡,便经常会水土不服。

如今日渐发达的物流,尤其是顺丰等物流商对生鲜冷链和科技的投入,缩短了鲜美食材从产地到消费者的距离。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4)

俗话说,“出了锡林郭勒不吃羊”,但在顺丰现代化物流的帮助下,有了全新的打开模式。

不过,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材质量问题与鲜食产地陷阱,导致食材生产者信任危机加剧,消费者对食鲜更是望而却步。加之优质产地的传播渠道有限,信息不对称更加剧了供需缺口,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往往无从下手,正宗产地的优质食材也销不出去,无形中造成食鲜市场的“围城”效应,影响了生鲜行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破解“围城”现象?

向“前”赋能,为鲜食品质解围

2019年12月28日,一年一度的查干湖冬捕开网。白茫茫的冰面上,全副武装抵御严寒的渔农们忙着叠网、打镩、扭锚、走钩,五花八门的大鱼被一网网地拖上冰面。几十斤的大鱼在冰面上翻腾了两下,立刻冻成了冰棍。

“以前我们都是自己拖到街上去卖,有邮寄的也都是寄往北方,再远点儿,冰化了鱼就臭了。现在,我们都是直接跟顺丰合作,直接把鱼交给他们就行。”一位渔农说。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5)

吉林松原的查干湖平均水深2.5米,生态丰富,加上弱碱水质,以胖头鱼为代表,深受全国用户的欢迎。东北天气寒冷,若要将出水的“冰棍”鱼运往全国各地,尤其是相对温暖的南方,要跨越的不仅是遥远的距离,还有巨大的温差。对于承运的物流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对于头部企业顺丰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有赖于多年来积累的生鲜寄递经验,顺丰便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划分了区域范围,通过差异化的包装方案和专业的寄递配送,确保了“冬鲜之旅”的成功。比如,对华北以外地区,顺丰通过全程温控运输,保障了查干湖鱼的新鲜直达。对于东三省和华北以内地区,则提供简装方案,以减少过度包装成本,优化包材材质和规格。以京津冀直发线路为例,仅从包装成本上就为客户节约11%的成本。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6)

在生鲜物流领域,以往人们大多强调最后一公里。但实际上,生鲜产品在产地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转运、储存、运输,乃至配送至消费者的整个环节中,始终需要处于低温环境,物流运输前的“最前一公里”(即从产品采摘后到包装前的过程)便至关重要,这也是防止生鲜产品腐损的重要环节。

而顺丰正着手化解这一顽疾。

在江西瑞金,坐落着一处占地6千平米的顺丰全自动化脐橙预处理中心,可以提供分选、清洗、包装、贴单、物流集散一体化服务。2019年,预处理中心又引入了先进成熟的近红外传感器,从图像光谱分析、糖度检测到电子称重,智能化技术为脐橙贴上数据标签,让重量、颜色、尺寸、甜度等数据能够全面呈现。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7)

建成近两年来,该预处理中心已经达到每小时9万吨的处理能力,日均处理件量达7万单,供23条直发流向。相比人工分拣,这个高智能化的一体化系统处理效率提升了1.4倍,损耗却降低了30%

针对运输环节痛点,顺丰还研发了四套专业包装方案,可满足不同运输流向的客户需求。以冬季北方流向为例,顺丰包装实验室推出了专属防湿损、冻损包装,明显降低果品湿损率。

“高峰期时,顺丰会为商家预先安排物料、车辆、人员,提供专属服务。”瑞金市好客山里郎负责人张平接受采访时说,顺丰在客户服务上尽心尽力,从农产品标准化包装至高效配送等多个方面,为商户创造着更大的价值。

不过,这只是顺丰生鲜预处理中心模式的一处缩影。

截至目前,顺丰已在全国建立了16个原产地预处理中心,涵盖鲜花、水产、樱桃、荔枝、脐橙、苹果、柚子、果蔬等品类。

这种集分选、预冷、包装等环节的生鲜预处理中心模式,无异于修通了一条直达生鲜供应链源头的新路,不仅能提升生鲜产品品质和用户消费体验,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化解市面上各种“原产地直发”的农产品陷阱。

这看似是一小步,却是行业的一大步,推动着生鲜物流行业的升级变革。

不过,在原产地赋能上,顺丰想做的并不止于此。过去一年,顺丰还在尝试更加深入种植端。在全国最大的柚子产地和集散地梅州,顺丰与当地政府共同搭建了一个“运出去、卖出去、活起来、产出来”的现代农业综合物流商流平台,助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政府的牵头下,梅州种植者黄德仙的金柚园与顺丰达成了合作,并从自家果园中拿出了50亩地作为“实验田”。按照顺丰丰农APP的指导操作,2019年秋天收获金柚时,黄德仙试验果园金柚的产量和甜度都比普通果园高出10%左右。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8)

顺丰科技赋农梅州柚沙盘

连接产地与餐桌,生鲜供应链的新变量

顺丰和生鲜市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那一年的中秋节,顺丰阳澄湖营业点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接了一笔1万多元的网络订单,但找了EMS、圆通和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对方都不敢寄。

顺丰营业点负责人果断地接下了这个订单。但第一次寄的过程并不顺利,顺丰又陆续做了很多改进。

今天,顺丰已经研发了一套成熟的大闸蟹寄递方案,大闸蟹出水之后会先进行分选,然后放入18°C恒温的暂养池进行预冷,再转入5°C的冷藏室让螃蟹进入休眠状态,最后再进行特殊打包和封装。现在,通过顺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城市的用户可享受大闸蟹36小时内的送达服务。甚至远在新加坡,也可以实现寄递。仅2018年,顺丰就累计寄递了40万吨大闸蟹。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9)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顺丰当年接下的那笔订单,打开了中国大闸蟹消费的大门,让大闸蟹逐渐能够真正走上普通人的餐桌。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大闸蟹销售规模过千亿元。

那一笔订单,也拉开了顺丰对生鲜物流投入的大幕。2009年,顺丰成立航空公司,2012年顺丰董事长王卫就提出过无人机物流的设想,希望通过“大型有人运输机 支线大型无人机 末端小型无人机”的三段式空运链条,实现36 小时通达全国的物流网络。2018年,中铁顺丰又新增了116条高铁线路,并上线了针对农产品成熟期的“高铁生鲜专线”,将苏州大闸蟹、丹东草莓、烟台苹果、乳山牡蛎和赣南脐橙等农产品送往全国各地。

凭借在生鲜物流供应链的持续投入,顺丰也食鲜消费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大闸蟹为例,有数据显示,阳澄湖的大闸蟹90%以上靠顺丰寄递,即便菜鸟、京东努力进入这个市场,也无法撼动其地位,因此也就有了“十蟹九丰”的说法。

冷链一直是生鲜发展的一大难题,高成本、高损耗、低利润、盈利模式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市场的发展。顺丰对生鲜物流,尤其是冷链的建设,带动了生鲜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多轮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食鲜的需求不断攀升。然而,食鲜市场的“围城”困境始终存在。

为此,顺丰在今年发起了一场优质原产地、公众媒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鲜食行动”,涵盖“鲜食原产递”“鲜食原产地升级”“鲜食文化走出去”三部分,希望以行动促行动,呼吁公众选择“品质、信任、可持续”的鲜食生活方式。

作为“鲜食行动”的一部分,1月8日,“活色生箱”主题装置艺术展在情绪美术馆开展。这是一场聚焦水产、鲜果、牛羊肉三大热门年货品类,以食材最自然的状态为创作灵感的展览,顺丰希望通过这种展览向人们展示冷链物流及科技在食材保鲜方面的应用,传递鲜食文化与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10)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还选取了《中国国家地理》最新附刊《鲜味兆丰年》中的部分原产地实景,再现鲜食的地域特色与人文风貌,引导消费者有效“识鲜”。

顺丰在生鲜供应链上的努力,架起一座从产地到餐桌的重要桥梁。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居民,不论是北京五环内、还是边陲小镇,都对各地生鲜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并能在差不多的时间收到快递,摆上餐桌时,生鲜市场的供需隔阂就被真正的打破了,生鲜消费才真正的实现了升级。

顺丰隔日达买菜小程序(顺丰的鲜味生意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