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五龙桥
童年很短,未来很长,带着天真和懵懂不慌不忙中长大。童年的记忆最深刻,据说有一定年纪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年代越久的事越能记得住,往往是前几天或者今天早晨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童年的往事记忆进入脑海里,这与那个时代密切相关,所以有些事刻骨铭心,让人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大家都讲,人背井离乡,才知家乡美,没有去过远方,不知何为故乡。漫步在人间,思索在心头,故乡是生我的根,是我记忆的家园。我的故乡在垫江县原五龙人民公社,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那时的乡下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河水透明,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在农村家家户户不用关门上锁,社会治安好,因为大家都没有存折,所以也没有小偷。五龙公社有一条不太长的街道,因地形原因,分上街和下街,中间有一个不太宽的街道,上街和下街都有街沿,南方人称椅廊或走廊,可以遮挡太阳防晒,还可以防雨挡风。
五龙街道就紧靠龙溪河的河边,除了人民公社这个行政机关外,街上有供销社,铁联社,杀猪场,小食店、小杂货铺。每逢重大佳节日街上特别热闹,走高跷的,耍猴戏的,打腰鼓的,跳金钱舞的。金钱舞是当地最有特色的舞蹈,每个人手里拿一根小竹棍,根据间隔挖一个曹,曹里面装上铜钱币,拿在手里边走边舞,铜钱安装在竹棍里,在舞蹈的姿势中叽叽喳喳地响个不停,很有节奏感,整个街上是人挤人,简直是热闹非凡,童年的我也看得如谜。平时五龙公社的街道里人比较少,只是逢每周的一、三、五赶集,村民们才上街交易农副产品,摆地摊卖鸡鸭鹅,卖鱼卖菜的,当然也有买的人民群众,整个市场上就是有卖有买,人来来回回,有时挤得水隙不通,让这条街道有一种繁荣、繁华的景象。
文化大革命初期,政治运动中斗地主、富农、斗走资派和右派,所谓走资派,其实就是党政机关领导,也包括乡领导,学校校长,他们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政治运动中成了被造反派所打倒的对象。经常把那些人抓来在街上游街批斗,有时把他们用绳子绑着,一个一个窜连在一起,用旧报纸做一个高帽子,写上当事人的名字戴在头上,在这条街上来回游街批斗。那时的口号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打倒地府反坏右”等等,还有标语满街墙壁上都贴,把街道弄得五颜六色,给人感觉一条街上乱嗡嗡的。
五龙街的尽头就是有名的五龙桥,这座桥据说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是那个年代建造得无从考证。五龙桥的建筑有点古相古式,有五个桥墩,五个桥洞,是拱形的,五条石刻雕塑的龙头。这座石拱桥是椭圆形,就建在龙溪河上游,连接两岸,让两岸人民群众赶集,探亲访友来回非常方便。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每当有洪水来时,河水翻滚,浪涛喧哗,时不时有人在桥上看风景,欢天喜地看波滔急流。过路的人把桥当路走,有的人在桥的两边紧靠栏杆处还摆摊设点做生意,卖乡下的水果,如卖柑橘、甘蔗、柚子、李子、苹果、黎、棒棒糖、油炸麻花、炸油条、鸡蛋、鸭蛋等等。
五龙桥顾名思义,就有五条龙的石雕像而得名,看上去雕刻精美,气势恢宏,雄伟壮观,高昂着头向着龙溪河的上游,龙尾向桥的河水下游,有点生龙活虎的样子,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石雕艺术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据说过去龙溪河年年洪水泛滥,两岸民众遭受水灾,苦不堪言,自从建了这座桥就没有洪水了。因为桥的上游有五峰冲溪,一旦下雨就会有山洪往下流,经常暴发洪水,人民群众遭受生命财产损失,为了镇住洪水泛滥,以五条龙命名,所以才建筑了这座五龙桥,有五条龙可以避邪的传说。桥头紧挨着五龙街道,在街道旁边还建了一座寺庙,两岸民众为祈福平安,经常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当时香火很旺。解放后,这个寺庙改成了五龙小学。小时候的我就是在这座庙里读书写字,开始了我人生的知识成长。庙里有戏台,还有泥巴雕塑的神像,摆放的各种各样的神仙,神爷、神祖、每个神仙撬眉大眼,活能活现,那时的我年纪小,不懂什么鬼神,和一群小同学还经常用小手去摸摸神仙的大脚丫,还觉得挺好玩的。
庙里有戏台高高在上,有木板楼梯,一旦学校举办重大活动就是校长老师们在戏台上就坐,讲话,我们这些学生就坐在庙里的台阶上,形成了梯子形,学生们坐着整齐划一,很有层次感。每逢节日还要演川戏,跳古装舞,讲当地的台词很有风趣,让大家看得哈哈大笑。有时放电影,如《白毛女》、《鸡毛信》、《林则徐》《万水千山》、《上甘岭》等电影,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小学舞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我的读书生涯时,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还记忆犹新。更使我难以忘记我的老师的教诲,她的一言一行,像太阳一般温暖。我读小学时的老师是一位女性,她对学生非常好,只要那位同学生病没来上学,她就要亲自去学生家里看个究竟,把小学生当成她的子女一样看待。
由于我读书成绩比较差,原因家境贫寒,放学要回去要做家务事,如放牛,割牛草,割猪草,打烧火柴,带弟弟妹妹,繁杂的事很多,常常是影响做作业,和朗读课文,老师知道后对我特别好,时刻关心我,她呕心沥血,言传身教,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她总是手把手地教我写字,从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开始,使我的成绩有所改变,至今使我永远难忘。她不仅是辛勤的园丁,也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成为人梯,使我成为今天有点文化的人,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具有一定的知识的人,使我明别做人做事的道理的人,让我从龙溪河畔走向了广阔天地,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工作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五龙人民公社早已与永安镇合并了,现在是一个自然村,人员稀少有点被冷落的小街道,存旧不堪的一个小村落,再也见不到当年的繁华街景和人流如潮的乡民们了。那神奇的五龙桥也不见踪影了,为了修公路把那座古老的五龙桥给拆了,重新建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公路桥。五龙小学由原来的寺庙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式建筑小学,寺庙的痕迹都没有了,唯有的就是我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如今只有原寺庙门前那棵黄桷古树还在,很沧桑悲催,枝叶稀少,有点枯萎,像一个皱纹满面,痕迹斑斑的老人,厮守着曾经的五龙街,五龙小学和五龙桥遗址,成为落在它心中的记忆。它是岁月的见证者,见证了曾经的辉煌、繁荣、昌盛。
时代的变迁,是社会的进步。但是,有些事也让人不可思议,现在五龙街,五龙小学显得冷清荒废,原因是当地的人民群众都去外地打工去了,连子女都带出去了,在外地安居乐业,人员瑞减。所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也很少,连农村的土地都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野。如今是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拥挤,物价越来越高,而农村人越来越少,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其实,如今的农村也很好,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连网络都通了。在农村生活交通不阻,空气清新,吃鸡鸭鱼肉蛋,和吃蔬菜水果都是原生态,生活品质大大改善,印证了古人的一句话;三十年活东,三十年活西。二三十年前去外地工作打拼是对的,是为了生活,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回到家乡也是很好的。但是再也回不去了,一是政策不允许,二是即使你回去不懂四季耕耘,也不会劳动生产。
人生没有彩排,我只有在脑海里慢慢地回放,那一段时间,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一切都成为过去,过去将永远成为过去,现在到了今后,仍然会成为过去。因为,时代在变,万事万物也在变,不变的是岁月里多了个符号,那就是真实的传说……
备注;图片来网络
作者简介:出版专著:散文诗集《心的流向》、《孤独的微笑》、诗集《浪花》、《李吉华诗选》、《激情岁月》,散文《感悟人生》,主编纪实文学并执笔《回忆对越自卫还击战》、《一个放牛娃到炮兵营长》等书籍。文学作品十多次获奖,有的作品选入《中国新诗人诗选》、《中国新诗人袖珍抒情诗》、《中国散文诗大系》(福建卷)、《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名录、《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文库》、《共和国军旅将士风云录》、《人民功臣祖国的骄傲》等二十多种选集。
现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重庆商会第一届副会长(负责秘书处工作),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任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