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 远方 是人们求索之境。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既高又远。

路在脚下,那高且远的境地,关照未来 ,也一样关照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交通这十年》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的开通掀开了泛亚铁路发展的新篇章。从昆明到万象10小时即可通达,两国之间实现“夕发朝至”,从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映衬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欢呼,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牢筑基石。中老铁路,让中国和老挝两国经济往来更为频繁,区域经济交往更为密切,为加快建成中老经济走廊、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期《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系列节目,我们共同走进中老铁路。

在中老铁路列车上,有一位懂英语、泰语、老挝语三门外语,会中老传统舞蹈和歌曲的乘务员赵莹静。赵莹静是“铁三代”,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家庭,爷爷、外公和母亲都是铁路系统职工。和铁路结缘十年,她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中老铁路首发列车的列车长,被人们称为铁路上的“百灵鸟”。列车上,她双眼充满盈盈笑意,化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标准妆容,长发整齐利落地盘在耳后,身着“丝路花语”中老铁路主题制服,成为车厢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列车长赵莹静: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我经历了首发、第一次春运、现在的暑运。开通到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列车上沿线的少数民族的旅客朋友们。因为中老铁路的开通结束了他们家乡不通铁路的历史,这些少数民族他们都没有出过家门或者说没有坐过火车,能够为他们服务,参观我们的列车,给他们讲中国铁路飞速的发展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与此同时车上还有很多外籍旅客,当他们来到我们的国家,能够遇到会他们国际语言的工作人员,可以跟他们沟通交流,我觉得自己也是很骄傲的。每次在值承列车,挂上列车长臂章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担负了中老铁路列车运输的责任和使命,在列车上服务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文化传播的桥梁,这条线上的列车长,它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还是需要我不断学习,就像现在的老挝语,平时我们都会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对话训练。为的是我们能够时刻准备工作人员能够真真正正把我们的服务技能都用到列车上。我们工作人员,不仅是列车上的服务者,更是中老铁路的文化使者、友谊使者。

中老铁路建设动态图(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1)

列车长赵莹静

【昆明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 提升沿线产业布局】

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老铁路促进了贸易畅通与区域商品大市场的形成。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老挝97%农产品出口到中国实现零关税。贸易规模也在扩大,东南亚农产品橡胶、钾肥铁矿石、木炭、水果等优质产品等通过该线路运往中国。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深化,中老铁路等陆运大动脉联通内外、纵贯南北,助力沿线产业布局加速优化。昆明、西双版纳等市州也印发相关文件,对产业布局加强引导和支持。昆明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昆明市推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启动王家营片区物流功能业态提升专项工程”。

昆明东站营销部部长许杰峰:在通关便利性上,以中老铁路开通为契机,王家营西站集装箱中心站组织实施并投资了昆明铁路国际班列海关作业场所的建设,6月30日已经开始试运行。实现了普通国际货运列车就地报关和到达清关的功能,大幅提高了中老铁路货运列车的通关效率。货物最终可以到达老挝、泰国、缅甸、马拉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7月1号,中老铁路万象南站换专场也正式的建成投用,这也标志着中老泰铁路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陆海联运国际物流通道更加方便、快捷、畅通。也为进一步增长中老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国际联运效力,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中国昆明到泰国林查班港间的运输时间比汽车快了一天。运输成本减少了百分之二十。每年可以吸引泰国30万吨以上的农副产品橡胶等跨境货物通过中老铁路运往国内,将为中老经济走廊,中国至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

【货物走出去 物流成本降低】

自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客货运输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截至7月26日,累计发送货物580万吨,其中老挝段发送货物117万吨,中老两国间跨境货物100万吨。作为地区特色经济,雨林经济依托中老铁路加快发展。中老铁路沿线,热带雨林资源和特产丰富,橡胶、木材、咖啡都在沿线生产。中老铁路开通后,借助铁路运输成本低、运量大、运力稳定等优势,这些特产和资源更快速、更经济地被运往全国各地及海外,为产业振兴和从业者们的致富带来红利。以盛产茶叶和有着“中国咖啡之都”美誉的普洱市为例,普洱片区最大的货运站——宁洱站,自中老铁路开通至8月1日,累计发送货物30.11万吨,日均发送和到达货物分别超过1200吨和1100吨。

宁洱车站站长赵海:以前是汽车运输,现在主要是火车运输,汽车物流成本比较波动,铁路比较稳定,还有集装箱,有两种运输方式。木材主要是运往新疆,纸浆是新疆、上海、江浙一带,白糖也是发往成都、昆明一带。以普洱发往成都的板材为例,公路运输每吨400元左右,铁路运输每吨只要250元,一年下来,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大笔成本。汽运的话汽油价格不一样,人工成本不一样。火车全年一个价,客户这边如果量做起来了,我们还有优价。

中老铁路建设动态图(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2)

宁洱车站站长赵海

宁洱到昆明大约有380公里,铁路开通以前,坐大巴车最快也需要6-7个小时,现在,乘坐中老铁路“复兴号”列车,宁洱到昆明最快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宁洱县森林资源丰富,林板材家居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以前宁洱不通铁路,产品通过公路运输费时费力还费钱,高昂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中老铁路建设动态图(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3)

中林木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光华

中林木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光华:如果不是铁路的开通,我们的企业在4月份就会面临减产,甚至停产。由于汽车油价极高,物流的没有保障,这些货物你做好了拉不出去。你要在你规定的成本范围内你想发走,发不走的。对我们企业比较典型,对这个行业也都如此。在500公里以上的运输距离,不依托于铁路,靠汽运,首先没有保障度,第二个成本高,第三个成本无法计算,今天一个价,明天涨20,后天涨30都有可能,铁路运输成本是可以计划的。

【带动雨林经济发展】

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的野象谷站是中老铁路国内段最大的货场,在这里,龙门吊24小时运转,将橡胶、糖蜜、矿石等货物装上火车发往全国。自中老铁路开通以来,野象谷站货运量一直占到国内段货运量三分之一左右,主要负责橡胶、板材、白糖和铁精矿、铁矿石、陶瓷土、重晶石等集装箱的发运。铁路运输最大优势在于运量大,能让运输成本降低和运输时间相对减少。在野象谷站,一些散小的货主通过物流公司搭建的平台,可以便捷地实现铁路运输。截至7月29日,该站装车数已经达到12682车,卸车数达2271车,发送货物75.25万吨,日装车最高记录突破124车。

西双版纳曼列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强: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你没有交通成本是奇高的,有些货物是运输不出来的。以前整个版纳都是公路,所以边疆人民盼这条铁路盼了很久了。我们以前西双那版纳到昆明,短短500公里的路,要260一吨,这条路叫云贵高原的高速路,它不像其它地方一马平川,这里除了隧道就是就是桥梁,这个山头绕到那个山头。虽然是高速路,但是在外地人的眼里这不叫高速路。运力这块铁路就给我们一个推力了。从客户方面说也是好的导向,物流下降了,什么都方便了,那他们就会选择来版纳,现在铁路运输版纳到昆明一吨就是160.物流成本下来了,成本下降最终让利给消费者,这样企业就有了更多的订单,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以前百分之百汽运,现在百分之百中国铁路。

中老铁路建设动态图(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4)

西双版纳曼列橡胶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强

邹强说,企业在当地深耕20年,如今搭上了中老铁路的发展快车。从野象谷车站运往全国各地的橡胶,相较过去从景洪用汽车运到昆明再转火车,运费成本节省了15%左右,运输时间也节省了10小时左右。不仅运出去的货物物流成本降低了,运进来的货物物流成本降低,也会从价格上优惠企业。

邹强:铁路开通之后老挝过来的货物,运输成本也会节省百分之十到十五,卖方这块在成本方面他会考虑会稍稍让利给我们,对我工厂的原材料是一个充足的补给。再说火车的运力大,它的时间短,像物流在疫情的时候它是遥遥无期的,给企业的生产是造成一定压力的,铁路从去年12月至今,对我们企业帮助非常大,老挝这块货运量进来,占我总采购量的百分之四十。之前是三十,前段时间疫情货物不流通的时候那直接就是中断了。自从有了这个铁路从昆明或者到省外,我们就不一定选择坐飞机了,选择性方面我们就多样化了。在客户来回访我们的时候他们选择也多了,感受一下我们这条铁路的沿线风光,不断的有客户都是来选择这条中老铁路,同时也把我们的关系拉得更近。

【货运之国际货运】

为满足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铁路部门积极探索“澜湄快线” 跨境电商、中老铁路 中欧班列、中老铁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铁路国际运输模式,增强了中老铁路辐射效应和跨境货运能力。最近,一列载着12个集装箱307吨普洱生咖啡豆的国际货物列车从普洱市出发,沿中老铁路线接入全国铁路网,在重庆转载中欧班列,再经由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发往欧洲。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止目前,国内已有21个省区市先后开行了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7月26日,中老铁路国际联运累计完成出入境货物运输超过100万吨。磨憨站党支部书记自力说,中老铁路国际货物联运从开通初期日均1对,到现在的每天5至6对,一个月上一个台阶,目前已具备年发送250万吨、到达250万吨的运输能力。后期随着铁路口岸场站功能设施设备的不断完善,国际联运货物过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磨憨站不仅是中老铁路全线最大的车站,也是玉磨段的最后一个站,从磨憨站往前走,穿过友谊隧道,就到老挝了。作为国内通往老挝的最后一站,磨憨站实行了一系列检验检疫及通关快捷措施,促进磨憨口岸站不断为国家、为地方经济、为沿线人民贡献力量。

自力:关于入境货物,我们国家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举例来说,如果是粮食大米入境,那么我们需要对它进行熏蒸,甚至摆放要七到十天,确认没有问题才能入境通关,盯住入口的这一关。包括一些水果等等物品,海关都会进行严格的查验,磨憨铁路口岸站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几家单位协调非常好,现在我们的通关时间可以保证在10小时,这个据海关的数据来介绍这个是全国通关时效最高的口岸站,也希望未来我们做的更好。

【服务老百姓出行】

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结束了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对比公路,版纳、普洱至昆明的出行时间分别从7个半小时、5个半小时降至3小时、2个半小时。随着近期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国内段日均开行客车51列,最高峰开行60列,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9105人次;老挝段日均开行客车6列,高峰日开行10列,最高单日发送旅客8041人次。这条铁路让来往铁路站点周边的居民更加方便,李女士是云南沅江人,在大理上学,中老铁路开通之前因为路途遥远她很少回家,现在铁路开通了,也拉近了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她回家的次数也变多了。

李女士:以前坐顺风车时间很长,价格也贵,以前要130,现在铁路开通了,沅江到昆明有60多也有70多的,省了一半。原来沅江到昆明顺丰车要4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以前只有寒暑假才回,现在两个月就回去一次,周末也可以回,很方便。

中老铁路不仅方便了来往的居民,也让更多的人走出去,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旅客赵女士:我们是版纳的,我们来昆明玩的,以前一开始我们坐的是大巴车,要8个小时,现在你看我带家人一起来的,让他们体验一下,还蛮舒服的,快的话3个多小时就到了。可能以前来昆明就是一个很遥远的,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我外婆。她年纪大了,出来一趟不容易,刚才也跟我说了,能来昆明,以前都没有想过。因为这个方便,以后带着小孩暑假寒假都可以来。

【中老铁路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腾飞-产业链】

老百姓走出去了,视野打开了,创新了发展思路。交通便利所释放的红利日益扩大,成为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和地区繁荣发展的新动力,它助推着沿线地方经济发展,盘活了周边的产业链。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车务段段长白富启:元江县、宁洱县、小勐养镇、磨憨镇等地均在车站附近新建了工业园区,借助铁路优势引进企业57家,货物运输品类由初期的橡胶、化肥、农副产品扩展到电子、光伏、钢铁、矿建、板材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磨憨口岸运输组织进行了再优化,按照“人货分离、分段运输、封闭管理”的原则,对进口货物及集装箱做到“先检测、再消毒、后作业”,进出境货车交接列对由开通初期的1对,增加至目前的常态5对、高峰6对;出境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2天压缩至1天,入境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4天压缩至2天。成功组织开行中老铁路公铁联运水果冷链专列,采用公铁联运冷链集装箱“一箱到底”方式运输将泰国的榴莲运到昆明、广州、重庆、上海等地,实现泰国水果经中老铁路入境运输新突破。

中老铁路不仅是黄金旅游线,也是一条生命线。沿线各车站同地方急救中心建立协助关系,为沿线民众开通就医生命通道78次,有效满足了沿线民众的商务、旅游、求学、探亲、就医等各类出行需求。同时,中老铁路也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云南的“友谊桥”。在云南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互联互通的“硬联通”的基础上,用文化软实力“软联通”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做出贡献。云南普洱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普洱有底蕴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边地文化,享有“天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的美誉。但物流成本一直制约着普洱产业发展,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行降低了货运物流成本,林浆纸、林板、茶叶、咖啡、水果、肉类、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甘蔗、矿石等进出口贸易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普洱市紧抓发展机遇,制定周密计划,服务“茶叶、咖啡、林木、橡胶”等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云南省普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刀康明:紧紧围绕“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的“一个愿景”,深入实施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以云南精品咖啡加工园区和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为平台,推进低端咖啡园标准化、设施化、有机化改造,着力培育咖啡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普洱市龙头企业在当地设立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林浆纸、林板家居产业。加快推进普洱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构建现代中药饮片、仿制药、健康产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以景迈山申遗为引爆点,以亚洲象和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创建为契机,配套一批高端酒店,促进茶旅、咖旅、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客人来普洱游玩。

茶叶和咖啡是普洱的两张响亮的名片,因为茶,普洱闻名于世;因为咖啡,普洱生机盎然。中老铁路的开通,是普洱茶和普洱咖啡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中老铁路的开通,将有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走进中国茶叶和咖啡的重要产区,为普洱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未来,普洱会以数字赋能普洱茶和普洱咖啡产业发展,构建茶产业和咖啡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制定完善茶叶和咖啡仓储技术标准,推进智慧仓储和物流平台建设,让存储、运输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快捷,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打响普洱的茶叶和咖啡品牌。

云南省普洱市茶咖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伦:便捷的铁路交通,将从成本和时间上,为中国的普洱茶叶和咖啡增强市场竞争力,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要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一个就是绿色有机,来到世界茶源地,采到的茶叶是最让人放心,最好的。其次普洱要建立全球第三大咖啡交易中心,通过这条铁路的开通,可以让我们茶叶咖啡,走向世界。

【中老铁路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腾飞-旅游 引爆云南旅游热】

中老铁路让更多的产品走出去,同时更带动旅游产业腾飞,把更多的游客请进来,预计每年有400万老挝人和周边国家1000万游客使用中老铁路。截至7月26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520万人次,其中老挝段发送66万人次,尤其是7月以来,西双版纳站单日旅客到发量已连续7天超过2万人,屡创中老铁路开通以来的客流量新高。中老铁路引发了云南旅游热,不仅在西双版纳,普洱、勐腊等沿线各地的旅游经济,都因巨大的旅游客流打了一剂强心针。景区、酒店、餐饮、民宿……旅游收入让当地从业百姓更收获“真金白银”的实惠。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香约:中老铁路的开通可以带来最明显的质的变化就是客流量,根据人流量的增加我们要丰富我们的文旅产品。比如康养旅居圣地,比如我们的研学游,研究式学习加旅游新业态的产品。我们还在思考一个引进人才叫人才西双版纳行,我们急需创新产品的升级,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招商引资,高端的、普惠的、大众的,不同的群体来布局。

中老铁路建设动态图(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5)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香约

在景洪的旅游景区告庄,景色迷人,游客如织。当地的傣族民族服饰和当地的特色美食,成为游客们争相追捧的对象,不少酒店挂起了“今日客满”的招牌。

云南景兰文旅集团营销总监杨颖:因为我们的客群百分之85都是年轻客群,所以我们开发的方向主要针对年轻人,比如我们新开发的泼水蹦迪这个项目,接下来告庄会在开发这样的项目。因为告庄是一个大的旅游景区,它不收门票,在这个开放里怎么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是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一个方向。我们会引进一些优质的剧本杀团队,进行一个大景区体量的剧本杀剧本开发。

【乡村振兴】

铁路开通后,在越南,无论是首都万象,旅游城市万荣,还是边境小镇磨丁,老挝沿线城市都越来越热闹。凭借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广西等地都在积极打造中老铁路“黄金旅游线路”,大大小小的餐厅、民宿、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西双版纳曼掌村,到了橡胶收割的季节,橡胶林里随处可见纯白的橡胶流入碗里。简洁的四角楼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唱歌喝茶。待太阳落山后,大家齐齐出动将碗里的橡胶收集起来,送到胶场炼胶,再由中老铁路发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不少村民都开起了农家乐,游客多了,收入多了,傣族村民阿布家翻新了旧宅,原本四角竹楼如今变成了敞亮的混凝土浇灌房。阿卢家将原有的院子改造成了农家乐。村民们说,以前大家都出去做活了,村里冷冷清清的。现在因为中老铁路开通,大家都回到了自己的村寨,做自己的活计,盖自己的新房。晚上大家聚在院落,吃吃饭,跳跳舞,生活很幸福。

中老铁路建设动态图(交广会客厅交通这十年)(6)

曼掌村村民

曼掌村村民:原来家里人不多,做了小房屋,现在橡胶树割了,有钱了,买了一条地,改成了楼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

在曼掌村,游客散布村中各处,有的体验傣族非遗文化技艺,有的乘坐竹筏漂流或下河摸鱼。自中老铁路开通后,来曼掌村的游客越来越多。目前,村里已经开了13家农家乐和24家民宿。距离曼掌村不远处的曼听村则呈现另一番热闹景象,收购火龙果的小货车挤满村庄中心广场和田间小路。村民说,中老铁路在野象谷站设有货场,小货车收购的火龙果仅走数公里就到火车货场,搭上火车一天之内就运抵外部主要市场。中老铁路降低了他们火龙果、芒果等水果向外运输的时间和成本。成本降低了,农民的利润也就多出来了。中老铁路中国段所经之处生活着汉、彝、哈尼、基诺、傣等多个民族,开通中老铁路是中国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加强中老两国民众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西双版纳还将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玉香约:我们现在正在着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乡村旅游,在这些打造目的地品牌建设当中,都少不了乡村,村落文化,现在也依托乡村振兴建设,我们也在摸索几条比较好的,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西线,勐海县这边,通过我们组织部几年打造乡村振兴,几个傣族村落建的非常漂亮,老百姓也很友好。目前我们有全国旅游重点村、省级村18个,国家的2个。乡村旅游,不单是西线,还有东线,包括勐腊县都比较好。比如我们的南腊河度假营地,它就是依托我们土生土长的傣族村落,现在是3A级景区,让游客感受到村落的文化、生活、饮食。另外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傣族园,有五个傣族村寨组成,它的整个建筑、村民的习俗是东南亚保存最完好的,这些景区的打造包括下一步的打造都离不开这些乡村。

中老铁路有效有力激活了沿线经济,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为改善两国民众出行条件、畅通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条铁路加深着中老友谊,一条铁路见证坚守与付出。当火车的汽笛声响彻长空,当沿线民众享受出行的便捷,正是列车员始终暖心周到的服务,正是“国门司机”紧握闸把、对标停车零误差的匠心,正是工务人栉风沐雨保安全的艰辛,才让那一列列呼啸的火车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歌声,飘向远方。

赵莹静:我们将把“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这句嘱托牢牢记在心上,迎难而上,让丝路花雨在中老铁路上美丽绽放。

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这份合作“样板”也将为更多国家带来示范效应,在RCEP已经生效的背景下,中老铁路将成为更多东盟国家与中国建立交通联系的“催化剂”。中老铁路加快与泰越缅马新等国铁路网连接,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产生积极影响,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