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故事中的领导智慧 ——魏文侯的成功之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魏文侯识人用人有绝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魏文侯识人用人有绝招(五个故事中的领导智慧)

魏文侯识人用人有绝招

五个故事中的领导智慧

——魏文侯的成功之道。

《资治通鉴》中第一个成功的政治领袖人物。这就是魏斯。称为魏文侯。关于魏文侯,以五个小故事,从不同侧面来告诉大家,成功的政治领袖需要哪些素质。

1、智:礼贤下士

拜孔子学生卜子夏、田子方二人为师,每过段干木家门都在车上敬礼,表示敬意。这种尊重人才的精神取得好效果,许多有才干的人都跑来,愿意为魏国效力。这是魏文侯礼贤下士的结果。

2、信:与虞人期猎

说好的打猎因下雨取消计划,亲自驾车冒雨前往郊外知会管理员,避免失信。他的诚信对象不分。对事负责的态度不分大小。一国之君不端身份,不蔑视下属。史学家谈到时,都非常重视这件事。这一点,得出结论,魏于是乎始强。许多人觉得夸大了。其实这里有逻辑关系,这样的小事都能言而有信,这种精神与态度用到管理国家上,一定会更严格执行,不懈怠。想做大事的人,一定要好好学习魏文侯这种事无巨细的负责态度。小事上的积累,可能会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3、义:调和韩、赵

晋国氛围魏蜀吴后,韩国与赵国国君先后找魏文侯借兵攻打对方,魏均不肯出兵,引韩、赵记恨。事后不久,二国国君才知道,原来魏文侯曾保护过自己。遂均前来道歉。这等于承认了魏文侯的老大地位,确立了他在三晋中的领导地位。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亲友反目的故事。作为兄弟中的一员,要解决这样的矛盾,不仅仅要有手段,更要的是要有担当。对于这一切,魏文侯始终不辩白,默默承认,矛盾在这儿停止。最终达到团结三晋的目的。这就是担当。气量大,不以情绪干扰目的,这是成功领导的必备素质。

4、仁:包容异见

一次魏文侯与许多大臣喝酒,间大家,我是怎样的领导人物?大家纷纷说是仁君。只有任座说,你不配称仁君。前段日子打了中山国,获得了一些土地,封给了儿子没封给弟弟。这说明自私。魏生气,任座跑出去后,再间翟璜,翟璜说,仁君。魏:是不是在敷衍?再间,何以见得?答:“因为你仁厚,才有好氛围。任座冒犯了你,恰恰是因为你平时仁厚导致的。”翟璜正话反说,间接地指出了其对待任座的态度是不对的,得包容,才是应该的。当然,魏文侯听懂反省,于是亲自接回任座,从此以上宾之礼待他。做领导者,有气量包容不同的意见。

5、明:听乐与审官

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喝酒。有乐官负责奏乐。魏文侯一边喝酒一边听音乐,突然说这音乐不和谐。编钟左边的这个钟,音高了一些。田子方哈哈大笑。魏文侯问他笑什么?田子方说,“目司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意思是作为国君,最重要的职责是要明白,在每个岗位上的官员是否称职,而不是对具体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内容做出具体指导。像今天的音乐不和谐,应该关注乐官称职不称职。而不是自己去辨别哪个音乐出了问题。领导者需要掌握的是统筹全局,识人与用人的方法与技巧。给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不要自己去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