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天给你一个聪明的大脑瓜,再给你一条一帆风顺的求学之路,在成为了栋梁之才后,小有成就的你首先会想要干什么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首先想到一切向钱看,而又有另一部分人会想着回报自己的父母甚至祖国,但却很少有人会愿意在获得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地位后,甘愿成为一个默默无名的“扫地僧”。

而王晓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14岁就考进了北京大学,却在毕业后甘愿做了几十年的籍籍无名之辈,直到一名记者旁敲侧击他的一些学生之后,才得以了解了一下这名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数学教师。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1)

通过随后的数名记者拾遗报道,他的真实生活才被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也因此我们得以窥见这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教师的真实面貌。

舔盘子的锅炉大爷

对于第一次见到王晓琮的人来说,倘若没有旁人介绍,他们绝对不会相信,面前这名仪表邋遢的老大爷,其实是这所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讲师。

现实中的王晓琮总是穿着一双廉价拖鞋,胡渣儿也很少打理,衣着怎么看都和打扮挂不上钩,甚至有些邋遢,他还有些驼背,如此种种难看的样子,说起来比起大学讲师而言,更像是一名锅炉房的老大爷。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2)

就连王晓琮亲自教授的学生也总是说王晓琮看起来一点都没有一个教师的威严,根据学生透露,王晓琮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津津有味的菜时,还经常意犹未尽地舔舔盘子。

这实在是与我们心目中的大学讲师相去甚远,甚至说是破坏大学形象也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举止不得体,仪表邋遢酷似锅炉房老大爷的人,却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全体师生的崇拜对象。

王晓琮在14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北京大学,更是后来又去了浙江大学就读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从此执教至今,不得不说他的这个经历对于普通人而言来说都已经是传奇了。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3)

按照大家所想的,这样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青年,一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的对,可未曾想他却干脆在普通教师的位置上一干就是近40年。

而在这40年期间,他也渐渐养成了这样的性格,衣着打扮对于他而言早已是身外之物,只有对数学以及教学的热爱,才是他人生中的至高动力,即使是被当做锅炉大爷,也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为曾经的神童,他如今被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师生们叫成了“扫地僧”,确实,正如金庸小说中扫地僧那样,这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却有着令人折服的强大力量。

思维敏捷的王晓琮

纵然现在距离王晓琮得到研究生学位已经经过了近40年,但他还是由于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被学生们当做了大神,每一个曾经上过他的课的学生都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甚至于没上过他的课的同学老师们都竞相将他的事迹传颂出去。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4)

他的“大神”名号自然不是形容他的生活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形容他那过人的才识,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王晓琮上课时,从来不带教材,这一点就令同学们大跌眼镜,第一次上他的课的同学们常常因此会有些害怕,生怕王晓琮在课堂上胡说八道。

不过当经过几次对着课本进行验证后,所有的同学都对王晓琮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所教导的内容与课本上分毫不差,毫无疑问,王晓琮的记忆力过人,同时,也说明了他有着扎实的基础以及丰富的知识。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5)

而且,每一次的数学题讲解,王晓琮都是张口就来,不管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是概率论的题目,他都能迅速心算,然后马上报出答案,简直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

有一个有关于王晓琮的传说,说王晓琮曾经想要去美国交流学习,但苦于弄不到签证,只好去了法国,然而他没有接受过法语教育,为了能够听懂更多课,他花了半年把一整本的法语词典背下来了。

为了更好地膜拜王晓琮老师,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在论坛上询问王晓琮的去向,恐怕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贴吧内,被提到最多次数的人就是王晓琮了吧,甚至可以说比第二名高出个几倍。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6)

学生们对王晓琮的课趋之若鹜也当然是有理由的,他的课总是讲得引人入胜,甚至于不是王晓琮学生的人也想要一睹王晓琮课程的全貌,不疑有他,他的课令人受益颇深。

俯首甘为孺子牛

王晓琮不光个人能力出众,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在他的课程上有很多学生因为59分而和及格失之交臂。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7)

我们都知道,大学老师常常会在学生58、59分的时候放点水,给学生1、2分辛苦分,避免学生白白辛苦一年的学习,然而这样的“好心好意”对于王晓琮而言是不存在的,对于他来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绝对不能黑白不分,更是说一不二。

王晓琮还经常带领自己的学生前去参加数学竞赛,从2002年起,他就带领着自己的学生频繁出入于各大数学竞赛的赛场上,多次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同时担当学生们的英语写作指导老师。

在这近20年的参赛生涯中,他的学生为他拿下了一百多个数学竞赛的国际一二等奖项,也不仅仅为他争了光,更是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8)

不过,作为背后推手的王晓琮总是特意避开了记者的采访,就连后来他大红大紫的采访也往往不是直面他本人进行的,我们只能旁敲侧击他的学生以获得他生活中的一丝蛛丝马迹。

王晓琮并不喜欢成为受人瞩目的角色,他甚至在学校主动为他宣传时主动找上了校长,并告诉校长如果有记者来采访他的话他就辞职,也因此王晓琮的名气一直很有限。

为此,哈尔滨理工大学对王晓琮有了这样的一段评价:“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鄙视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这不得不说是对于王晓琮本身秉性的一种承认了。

王晓琮也在后来获得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最喜爱教师”的称号,不过这一次,他却很满足,毫无疑问,数学和学生就是他的全部,他甘愿作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哈理工最红老师王晓琮(王晓琮14岁上北大)(9)

小结:

距离王晓琮开始执教也已经有将近四十个年头了,可王晓琮的职衔还仍然仅仅是讲师,这当然并非是王晓琮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再往更高的地位踏进一步。

作为一名数学神童,其实他的心一直同学术在一起,也同他的学生在一起,傲人的地位既不是他所长,也不是他想要的,哪怕仅仅是个最基础的讲师,他也能成为同学们的引路人,这样便也足矣。

王晓琮这样的教师,不管是他那锅炉大爷的形象,还是出众的个人能力,都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没想到这样一个大才子竟然甘愿做这样朴素的工作,甚至活的比底层人民还要朴素。

我们常常有着相当高的目标,这些对镜花水月的追求却往往给我们带来了更加疲惫的身心,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其实就像王晓琮一样,用心做好基层工作,也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