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由来和客观存在的优点与缺陷,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长期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长期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由来和客观存在的优点与缺陷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 刘恒
班级授课制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就是班级授课制起源于16世纪欧洲,首先,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他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中关于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论述,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这也就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其次,班级授课制产生的标志则是,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世界上它是第一家)。在此之前都是游离形式的班级授课制,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都没有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班级授课或者说课堂教学模式。西方世界到了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后,才形成了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同时催生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清朝的1862年,在此之前我们东方的教育模式与西方一样,恰如“孔孟”的游离式、走访式、家庭宗族奉请式等教育模式。1862年,当时的北京京师同文馆是第一家;在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1903年的“癸卯学制”)后,才在全国广泛推广。最后,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即现如今的北京大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复式教学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发展历程做如下解读:
一、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他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这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二、课堂教学——“班级”一词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伊拉斯谟(又名:埃拉斯谟斯)最早提出班级一词,并将其作为教育学专门术语。
三、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产生: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
四、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成熟: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四段教学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成熟。
五、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更加成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标志着班级授课制更加成熟。
班级授课制或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是什么呢?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级授课制是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授课,因此,学生的人数固定;
二是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三是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四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五是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六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是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形成;
八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利于国家整体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任何客观事物的形成出现都具有“两面性”,班级授课制或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不例外。它也客观的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即缺点:
一是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是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三是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是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五是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六是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七是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八是不利于因材施教;
九是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面对班级授课制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实践中采用的改进的方法策略是:一、分类指导,分层教学 ;二、走班制教学,按兴趣特长选修课程; 三、无班级授课制,按客观目标需求开展各级各类活动成就学生个体发展倾向;四、个别辅导(家教与请家教弥补或展开有针对的教育培养。通过个别答疑、对个别学生的课外作业和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等方式进行,既可以在课内实施,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五、现场教学(参与社会活动或说创设“第三课堂”社会基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班级授课制或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形成、发展都有客观事物的内在的和外在的规律。辩证法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客观存在的优缺点是一个辩证地统一体。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引领者、组织者、实施者都要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上来认知、把握、运用其向真、向善、向美的固有特质,让主观能动性发挥效用来弱化、消除、降低客观事物本质上的不足,从而达到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产生出更大的具有实践发展价值的实际的效用。我们的努力请从课堂开始,我们的效用请从课堂出发,我们的业绩请从课堂的主阵地生成!课堂是“耕地”,课堂是“工厂”,课堂是“商场”,课堂是“战场”更是走向未来的“科技实验场”,还是存续将来的“材料场”。愿“课堂之旅”常幸,“课堂之树”长青,“课堂之果”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