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1)

《汉书》,中华再造善本

《汉书》,东汉班固撰,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西汉王朝之史事(王莽所建的新朝也包括在内)。由于司马迁的《史记》记录历史的下限在汉武帝时期,他本人也是生活在那个时期,汉武帝之后的历史,《史记》不可能有记载,西汉王朝的整体历史则有待后人编撰了。东汉人班彪立志书写整个汉王朝的历史(不仅要写西汉,还要写东汉),但天不假其年,还没完成,他就离开了人世。临终之时,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他的儿子班固来完成。这情形,有点儿像司马谈托付儿子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情况,班固继承父志,几乎用一生时间来编写《汉书》。在《汉书》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他被人举报,说他私著国史,结果抄家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代兄申辩,最高统治者汉明帝在检阅他的私著后,认为写得不错,同时也认为班固是个史学人才,于是让他做了兰台令史,继续完成未竟之作。于是,班固全力以赴,孜孜不倦,一卷卷地书写下去。岂料,就在他几乎要完稿之际,他再次遭受牢狱之灾。在政治集团内部,班固站错了队伍,他加入外戚窦氏集团,跟从大将军窦宪北击匈奴。汉军在取得大胜,燕然勒石之后,再次出兵消灭了北匈奴,窦宪萌生不臣之心,“阴谋作乱”,结果被逮捕,革职,窦宪最后自杀了事。班固亦因此而死于狱中。《汉书》未完之“八表”等内容,则由其妹班昭续写,《天文志》部分则由神童马续补写。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2)

《汉书》,中华书局版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通行本《汉书》,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共十二册,繁体竖排版。另有中华书局版的横排简体中文版,在阅读的感觉上,后者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班固的史观,就历史的功用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以为,他胜于司马迁。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采确实斐然,情感非常丰富,失败者通常被他写得高大上,导向上多少有主观的嫌疑。班固则不然,他没有刻意地塑造人物形象,《史记》已经记述了的,他不能改变,几乎就是原文照抄下来。但是,司马迁把项羽的传记称为“本纪”,把陈胜的传记称为“世家”,就是有推崇、歌咏之意,班固呢,把他俩放在同一卷,称为“列传”。这,就是班马异同之一例了。

班固的《汉书》有个特点,喜欢用奇难古字,也许是为了彰显他的汉语言水平,或者是要把此书上升到圣贤古书的行列。即在当代(东汉),已经有人为他这部书作注解了。什么注解?“训诂”,就是用通俗的语言或者用当代的语言去解释那些难解而深奥的或者古代的字词。也就是说,东汉时期,就有人看不懂班固的《汉书》了。为它作注的,代代有其人。到了唐代,大儒颜师古得了太子李承乾的指令,以将近花甲之年为《汉书》作注。不料,他这部《汉书注》竟成空前之作,横跨一千余年之时空,无人能敌!中华书局版的《汉书》就收录了颜师古的注文,方便读者了解这部史书。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3)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4)

直到清朝末年,另一个考据家王先谦推出《汉书补注》,才结束了颜师古时代。王书,彻底终结了《汉书》的注解时代。所以,有志于研读《汉书》者,无需阅读《汉书》,直接阅读《汉书补注》可也,因为《汉书补注》里也有《汉书》之原文。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5)

不过,若追求极致的,则还是不满意的。

王先谦没有看过这些版本,中华书局版的《汉书》也没有看过这些版本哟!

北宋刻版、南宋刻版和元代刻版。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6)

北宋刻本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7)

南宋刻本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8)

南宋刻本

西汉时期重要的史学专著(合父兄妹之力)(9)

元刻本

根据这些新发现的善本古籍,中华书局版《汉书》估计还得来一次修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