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去过胡亥墓,荒草遍野,矮小的胡亥墓就淹没在荒草中,一道大门左右随意写着一副 “百余年相如哀其过,两千载人民论是非”对仗不很工整的对联这几年,经西安市开发,面貌一新、环境幽雅,与紧挨着的曲江池遗址公园被一孔秦唐文化隧道连接我有时间会常常去坐上半天,沉浸在盛唐亡秦的反差之中,看着周围逶迤耸立的钢筋混凝土高楼,感动在自己思古伤怀的不甚感慨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深度解读资治通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深度解读资治通鉴(我读资治通鉴之六----)

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多年以前去过胡亥墓,荒草遍野,矮小的胡亥墓就淹没在荒草中,一道大门左右随意写着一副 “百余年相如哀其过,两千载人民论是非”对仗不很工整的对联。这几年,经西安市开发,面貌一新、环境幽雅,与紧挨着的曲江池遗址公园被一孔秦唐文化隧道连接。我有时间会常常去坐上半天,沉浸在盛唐亡秦的反差之中,看着周围逶迤耸立的钢筋混凝土高楼,感动在自己思古伤怀的不甚感慨中。

胡亥,秦始皇幼子,公元前210年,始皇巡游病死在沙丘平台,宦官赵高拉拢李斯,伪造诏书,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然二世在位仅三年,不仅要了自己的小命,做了短命的皇帝,把大秦帝业也拱手让人。在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秦二世的贪图享乐、横征暴敛让我一次次感到哭笑不得,是一个纯粹的不务正业、骄奢贪婪、自取灭亡的糊涂蛋、可怜虫。以至于临死前请求“愿得一郡为王”“原为万户侯”“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皆不为准,无奈之下,自杀身亡,“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以平民级别给葬了。

二世之死,甚或秦帝国的灭亡,根深蒂固,原因诸多,但直接的原因我觉得源于二世皇帝本性中的三个字“贪”“暴”“愚”,加上助推秦灭亡的两个人——赵高和李斯,一个是利欲熏心的郎中令,一个为贪生怕死的秦丞相,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奸臣,一个是有权无责的愚臣,所以,一个糊涂蛋昏君加上一奸一愚二大臣,能不灭国乎?

《资治通鉴·二世皇帝》中胡亥问赵高“夫人生居世间也,譬如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天下初定,暗流浮动,不发奋图强,完成帝业,却问“人生苦短,想要毕生享尽天下的荣华富贵,行吗?”不是亡国之君吗?赵高当然愿意了,就顺水推舟说“当然可以了。你必须严格刑罚,把一些影响我们发展、对我们构成威胁的人统统杀了,然后我们好好为你干事,你就尽情享乐吧,这才是贤君应该做的”。于是,我们这个糊涂蛋皇帝就残忍的杀害了好多大臣、公子,连自己的弟兄也不放过,“于是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逮者不可胜数”。接着复修阿房宫、大举征役戍边、营建骊山,而且让所征民夫自带干粮,当陈涉、吴广造反于蕲,一呼百应,刘邦起兵于沛,项梁反于会稽,田氏称王于齐,韩广自立于燕……天下大乱,这时,二世生气了,问丞相李斯曰“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说你李斯这丞相怎么当的?你拿我这么高工资,怎么给我治理的国家这么乱?这个向来怕死、又贪图富贵、愚蠢得要死的李斯说“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则权不在臣下,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如此,群臣、百姓就过不给,何变之敢图?”意思是说,你还是刑罚不严,你要完全独断专行,不给任何人权利,没人敢行仁义、劝说你,他们一天到晚纠正自己错误的时间都不够,谁还敢反抗?二世又觉得说得好,于是“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民心不稳,惶惶不可终日,以至后来刘邦进咸阳城市,采用安民政策,“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篒军士”,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再后来,赵高恃恩专恣,一面忽悠着秦二世,一面掌握着朝政,权势越来越重,二世耳目尽塞,“常居禁中”。赵高又设计害死进谏的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最后因李斯对他不利,也糊里糊涂被赵高所害。李斯到死都不甘心,抱着孩子痛哭,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二世皇帝还偷偷高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买!”殊不知买自己的就是这个自己从小就相信的赵高,所以人云“二世生死一‘阉人’”。公元前207年,权高位显的赵高等到诸侯军兵临咸阳,实在无法隐瞒,自己又无能为力之时,害怕二世皇帝归罪于他,干脆逼年仅24岁的秦二世也自杀了,立子婴为秦王,后来自己却被子婴设计刺杀,连同三族人等也无一幸免,害人终究害己。历史就这样残酷,让诸侯国一度艳羡、敬仰、恐惧、痛恨的秦王朝也随之烟消云散,励精图治、豪气云干的几代秦公、秦王为之奋斗的大秦帝国梦也随着二世的一声叹息而结束,始皇帝所畅想的“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宏伟蓝图也破灭了,留下来的依然是楚汉相争、生灵涂炭,还有后人日复一日的感慨。

如今的曲江湖畔,人流如织,一箭之距的二世皇帝陵却愈显孤单,虽然开发成遗址公园,游人依然很少,凭吊的就更少了,只有略比一般老百姓稍大的封土冢和冢前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秦二世皇帝陵”还在提醒着这么一个地方,就像门前额匾“史鉴千秋”几个隶书大字一样,昭示人们记住历史的教训。大门两侧有对联,“空贵为帝室豪君问天下数千年可留有几人凭吊,未守好先皇伟业遗池边一抔土徒留存万古伤悲”。又随手再录几道门匾及联,以供佐参。

匾1:“旷古凝思”“当年国灭香残非独亡秦归二世,此日风清月朗惟余孤冢对千夫”;

匾2:“覆舟之鉴”“此运可衰此地可哀孤冢夕阳里未能绝千秋责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曲江碧水前细思量二世浮沉”;

匾3“后事之师”“一夫自毁二世而亡便野史逸闻只为千秋留笑柄,仁义不施身家焉保漫荒烟衰草惟余孤冢泣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