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很喜欢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的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字里行间充满了生而为人的骄傲后来也经常和朋友辩论——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么人的一切伟大就都是理所应当的,作为万物的尺度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那么人与万物是雷同的,自然无法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换个角度看世界散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换个角度看世界散文(世界的散文人是万物的尺度)

换个角度看世界散文

以前一直很喜欢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的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字里行间充满了生而为人的骄傲。后来也经常和朋友辩论——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么人的一切伟大就都是理所应当的,作为万物的尺度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那么人与万物是雷同的,自然无法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尺。

人是否有自由意志,我是持否定态度的,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点,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无限倒推,在微观粒子层面,分子、原子的意向性如何得以实现?第二点,如果人有自由意志,我们需要假定意志的相对独立性,那么意志的独立性何以保障?意志是否可以脱离身体独存?第三点,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么自由意志的限度在哪里?是在形而上学的自由意志,还是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由意志?还是说自由意志只是人们假想的一种联系,一种心物二元论的产物。

梅洛-庞蒂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哲学家,他很有洞见性的把身体这个一直被当做客体的存在纳入了整体的主体认知体系里,很巧妙的解决了心物二元的对立。在《眼和心》这篇长文里,梅洛-庞蒂的一个观点很吸引我,我们的目光先是被吸引,然后产生聚焦,然后才有了“看”这个感觉,以此来看,“看”这个动作看似充满了主动性,实际却是一种很被动的行为。这和我之前的一个想法很契合,我一直把身体当做一台精密的生物计算机,通过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做出一些基础动作,并在大量的基础动作中学结出一套行为准则并进行了部分的记忆,这些行为准则及记忆被我们的想象赋予意义,便成为了类似灵魂、心理、意志这类的存在。

在《世界的散文》中,梅洛-庞蒂对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语言是什么?如果只是一种符号,那么数学符号更适合取代语言。在我看来,语言更像是一种储存池,这一储存池先由基础的声音构成,然后这些声音与符号相匹配,逐渐形成了一套规则。这些规则随着历史发展、区域变化逐渐扩充或者删减。在让人类各个社群可以沟通的同时又拥有相对的自主解读性,为人类的想象力预留了空间。所以语言看似不像数学符号严谨,但却是更适合人类的一种交流方式,让人类既可以在沟通中保障有序,又为个体的彼此差异留足了空间,保留了多元发展的可能。

人是万物的尺度吗?从微观粒子来看,不一定。但从宏观个人的视野来看,人在思考着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但如果脑洞扩充一步,我们又何以知道万物不在思考呢——只是用的方式与我们不同。

,